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壮家少年在红旗下成长

文秀唱道:“壮家的少年像春天的花朵,像茁壮的秧苗,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1

“小小刘三姐”

1995年的夏天,在百色右江河畔的一所小学里,正在举行“六一”儿童节演出。

一个穿着朴素的小女孩走到台前,接过主持人交给的话筒,一开始她还有点紧张,紧张得忘记了事先准备的自我介绍,开口就唱,但慢慢地她就唱得轻松自如了,她唱的是《刘三姐》的片段:

唱山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不怕滩险弯又多,

弯又多……

可爱的笑容,甜美的嗓音,活脱脱一个“小小刘三姐”。她的表演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老师和家长们交头接耳地议论:“这是谁家的孩子呀?怎么这么大方得体?”

台上的小女孩在唱完歌后,认真地给大家鞠躬,然后一溜烟跑下来,扑向在舞台旁边等候的父亲和姐姐。

她对父亲说:“老爸,我刚才好紧张哦!给你这个‘山歌王’丢脸咯!”

父亲竖起大拇指对女儿说:“挺好的,挺好的!”

站在旁边的姐姐笑眯眯地对妹妹说:“阿秀,我听到他们都夸你是‘小小刘三姐’哦!”

小女孩歪着脑袋,俏皮地说:“哈哈,我们家出刘三姐啦!谢谢老爸!还是老爸从小教得好!”

这时,节目主持人跑过来对他们说:“老师和家长们都夸文秀同学唱得好,希望文秀同学再上台表演一个节目。”

文秀说:“报告主持人老师,我唱得还不是很好,我爸爸唱得才叫好。他是‘山歌王’哦!我姐姐也唱得好。”

主持人说:“哦!那好啊!那请你和你爸爸,还有姐姐一起上台演出。”

主持人领着他们三人一起走到台上,向观众介绍道:“这位就是刚才唱《刘三姐》的黄文秀同学,我们邀请她和她的爸爸、姐姐一起给我们表演节目,大家掌声欢迎!”

文秀给观众们鞠躬之后说:“刚才我太紧张了,忘记自我介绍了。我的名字叫黄文秀,是刚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我们是从巴别山区搬迁来到附近居住的搬迁户。我爸爸是‘山歌王’,我是听着他的山歌长大的。这位是我的姐姐黄爱娟,我的名字就是她起的。”

台下的观众听到文秀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易地搬迁的贫困农民家庭,于是大家都期待着这一家人会表演什么节目。

主持人问:“下面你们给大家带来什么节目呀?”

文秀恭敬而期待地望着爸爸。

爸爸说:“我们家能有今天,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所以我们就唱那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吧!”

文秀和姐姐应声道:“好!”

接着,三个人配合默契地唱着,台下的观众打着节拍也跟着唱起来。熟悉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回荡在校园里……喜爱唱歌的文秀成为师生们喜欢的“小小刘三姐”,她就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

在小学同学覃柳丹的印象中,文秀是个爱学习、爱看书的女孩,是每天最早来到教室的孩子,而且最爱坐在前排听课。下课后,文秀就会拉起覃柳丹往校外的书店跑。由于家里没有钱购买书籍,文秀总会和覃柳丹到广场的书店看书。文秀看的书比较多,记性又好,懂的东西很多,覃柳丹凡是有问题要问文秀时,文秀总是有问必答,而文秀对别的同学问的问题也总是耐心解答,成为班里的“智多星”。

文秀的老家在田阳县(今田阳区)巴别乡,那是田阳、田东与德保三地交界的偏远山乡。父亲到县城务工后,他们全家才搬迁到县城绢纺厂附近的村子居住,因此文秀和哥哥姐姐才得以来到县城就近入学,从而彻底改变了他们兄妹三人的读书环境。

在文秀心里,只有小学文化的老父亲是有眼光的,这个全家搬迁出来的决定,让爱读书的她来到了一个相对好的读书环境,就像春天的花朵得到了阳光、雨露的浇灌一样,让她得以茁壮成长。文秀非常珍惜这样的上学机会,所以她经常是第一个来到教室的孩子。

有同学问文秀,为什么这么勤奋呀?文秀笑哈哈地唱起了《读书郎》:

小嘛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哟,

没有学问哪无颜见爹娘……

看到同学们跟着哼唱,文秀接着又唱起了那首父亲在她小时候经常教她唱的歌——《壮家少年在红旗下成长》:

红艳艳的木棉在南疆开放,

壮家的少年在红旗下成长。

教室里,操场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心儿红,身体壮,

革命重任我承当。

啊……

壮家的少年像春天的花朵,

像茁壮的秧苗,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这也是文秀喜欢哼唱的歌曲之一,她觉得这首歌曲仿佛是为她谱写的一样,每一句歌词都唱出了她的心声。唱着这首歌,她仿佛就是歌里唱的“红艳艳的木棉”,又像是“茁壮的秧苗”,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美丽的壮乡,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与希望。聪明可爱的文秀被老师和同学们誉为“小小刘三姐”。放学后,文秀总和同学们一起放声歌唱,他们的歌声在右江河畔的校园上空久久回荡……

2

有胆量的女孩

同学们都记得文秀经常说的一句话:“怕啥?我是打不死的小强!”

黄盛松是文秀的初中同学,与文秀是一个宿舍上下铺的室友。记得一天上晚自习时,天气转冷,黄盛松肚子痛,身体发冷不舒服,但因为宿舍楼道太黑,黄盛松不敢回去拿衣服。细心的文秀知道后,就趁着下课的时间,悄悄跑回宿舍拿衣服给黄盛松。黄盛松惊讶地问:“大晚上的宿舍这么黑,你不害怕吗?”文秀微微一笑说:“哈哈哈!这有什么好怕的,不怕呀!”

那时,文秀的家建在一个荒坡上,附近是荒山野岭,有很多野坟堆,她家旁边有一条通向山上的小路,这条小路是村里平时出殡的必经之路。文秀平时走路都带是着小跑,因此就被一些调皮的小男孩开玩笑说她“鬼上身”,也有些女同学为此不敢靠近她,甚至排挤她,可文秀从不生气,依然把微笑挂在脸上。

如今的黄盛松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当她回忆起这些往事时,心里对文秀依旧有着深深的思念,也充满着由衷的敬佩。黄盛松觉得文秀为同学回宿舍取衣,其实是文秀心里装着同学的表现。当同学有求于文秀的时候,文秀都会想尽办法去帮助同学,平时和同学们交往文秀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颗火热与友善的心。

3

有爱心的女孩

在文秀小时候居住的村里,山脚下有一个孤寡老奶奶长期独居。细心的文秀发现后,就经常组织同学一起去看望老奶奶,有时去给老奶奶打扫卫生,有时去帮老奶奶挑水洗衣服。有一次,文秀发现老奶奶总是吃素,不舍得买肉吃,她就决定跟几个同学一起凑钱给老奶奶买肉。刚开始她们好不容易凑到了2块钱,觉得钱有点少,她就回去缠着父亲要了1块钱,另外一个同学黄莹又多拿出了1块钱,最终她们买了4块钱的猪肉去看望老奶奶,那天老奶奶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同学们很少去看望老奶奶了,只有文秀依然坚持经常去看望老奶奶,安静地倾听老奶奶聊着自己的事情。文秀希望能和老奶奶多说说话,不至于让老人家那么孤单寂寞。

文秀老家的村子附近有一个砖瓦厂,厂里的老陆家有一个聋哑孩子名叫陆丽群,现在已经成家当了妈妈。在我的采访中,陆丽群表达了对文秀的怀念,她心里充满着对文秀的感激,正是因为有了文秀的热情鼓励和陪伴,才让她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当时她们所住的乡镇没有聋哑学校,陆丽群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家里,眼巴巴地看着同龄人高兴地去上学。文秀没有嫌弃陆丽群是个聋哑人,她放学后会经常抽空和同班的覃柳丹去陆丽群家,陪陆丽群一起玩耍。起初,文秀和覃柳丹都不会手语,于是文秀就自创了一套手语和陆丽群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陆丽群的心情慢慢地好了起来,人也变得开朗了很多。陆丽群的父母也觉得自己的女儿变了,变得活泼可爱了。

后来,陆丽群正式去聋哑学校学习,学会了标准手语。文秀就跟着她学起了标准手语,同时还教会其他同学用简单的手语来进行表达。

4

爱提问的女孩

黄红灯是文秀初三时的班主任。

采访黄老师的当天,黄老师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堆资料打开给我看,这是他珍藏多年的学生入学手册和考试成绩登记册。翻开泛黄的2003—2004学年度上学期的成绩册,我在这本成绩册的第1页第1栏,看到了文秀在初中时候的成绩名列前茅。

黄老师回忆起文秀,一直夸文秀的好,说文秀上课认真,同时爱思考、爱提问,有不明白的地方下课后马上在走廊拦住老师提问和请教。

有一次上班会课,黄老师讲了如何与人相处的方法、人生的价值等内容,文秀听后感触很深,下课便和黄老师谈了自己的感想,觉得黄老师在人生价值方面讲得很好。文秀对黄老师说:“您说的这些,我们一定会做到的。”这让黄老师感到很欣慰,觉得这个女孩与众不同。

文秀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田阳高中,并成为重点班的学生。高中的几位老师说起文秀时也总是赞不绝口。文秀高一是在田阳高中2004级高一(6)班,文理科分班后文秀进入高二(19)班、高三(19班)学习文科。在老师们的记忆里,文秀对待学习非常认真,上课时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下课后马上“逮住”老师探讨请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

5

尽心的学习委员

今年55岁的李品忠是文秀高中时的历史老师兼班主任。在李品忠老师的印象中,虽然学生带了一拨又一拨,可文秀的开朗、乐观、友善、勤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秀很会替别人着想,她作为学习委员,具有为全班同学服务的良好品德,这一点一直深深地刻在老师的心中。

如果问文科生最怕哪一门功课,估计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数学”。文秀的数学学得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专门拜访了文秀高中时的数学老师。

韦刚是文秀上高中时的数学老师。韦刚老师坦言当时文科班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但是文秀的数学还是挺棒的,在班里算是冒尖的,所以当时文秀被选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另外,韦刚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文秀不仅重视自己的学习,也很操心全班同学的成绩。

文秀对于学数学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她分析了文科生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为此她向老师请教怎样提高全班的数学成绩,怎么能让文科生爱上数学。

通过探讨和交流,文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请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发言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来提高数学成绩;二是有针对性地上课,不要单一地搞题海战术,更不能单看测试分数与排名,而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三是让课代表收集错得较多的题目,对这些题目进行重点难点分析;四是建议老师讲评试卷时让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当“小老师”,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结成对子“一帮一”,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文秀的这些见解得到老师的认同,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同学们学数学的一些难题。

韦伟德是文秀的高中地理老师,他在文秀读高三的时候接手文秀所在的班级。那个时候班里的地理平均成绩相对较低,比另一个平行班低了15分。文秀知道后很着急,她怀着为班级服务的理念,3次找到韦伟德老师请教如何提高班级的地理成绩。韦伟德老师让她不要担心,说只要同学们配合老师多学、多记,成绩就一定会有所提高。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文秀所在的班级在高考时的文科综合平均分比另一个班级高了4分,终于实现了突破。

韦琳老师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她是文秀高中时的政治老师。文秀高中时喜欢上政治课,而且政治成绩优异,这和韦琳老师的引导和授课方式有很大关系。有一次,韦琳老师在一堂政治课上提出了一个讨论题:梦想如何化为现实?韦琳老师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并要求同学们轮流讲讲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时间不限长短。同学们谈到自己的梦想时,要么说是赚大钱,要么说是离开家乡去其他地区发展。而文秀的发言和其他同学不同,她说自己是个山里的孩子,将来想回到家乡工作,把家乡建设好,提高这个地方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水平。

下课后,文秀还和韦琳老师交流,认为当地贫穷落后、教育不发达是因为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少,孩子们要么没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要么没能力走出大山。她问韦琳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时,韦琳老师感到很震惊,她震惊于文秀这么小的年纪却有这么深的思考。

政治课的学习于文秀而言是伴随着对家乡现状和未来的思考进行的。“当代青年的人生坐标在哪里?”“如何搞好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怎样才能把贫困地区的经济搞好?”……对于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思考,使文秀下课之后还会继续跟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并寻求答案。韦琳老师非常喜欢文秀这个学生。后来这个学生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高考之后,文秀考取的大学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