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左右为难
眼前的情况温宁都懵了,难道这个世界真的有神明哇?
“蛇,是蛇,躲开躲开,那里那里!”
“啊啊啊,我最怕蛇了,这蛇有没有毒啊!”
“王婶子被蛇咬了,可真是太倒霉了!”
“这蛇谁也不咬,怎么就逮着王凌氏咬?”
一时间,人群中炸开了花,议论纷纷。
小花蛇咬了人,麻溜地逃跑了,深藏功与名,想抓蛇的人根本都反应不过来。
很快,蛇咬人带给大家的阴影少了些,在场的人才想起来有一个直接“受害人”王凌氏。
“老姐妹,你没事吧?”蔡婶子离王凌氏最近,此刻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吓死她了,蛇虽然不大,但突然窜出来就是一口,也太可怕了。
王凌氏此时已经吓得瘫倒在地上,整个人直哆嗦:“完了完了,这蛇长得花里胡哨的,肯定有毒。哇!没命了没命了!我怎么这么命苦啊!”
王凌氏越说越惨,已经连身后事都想好了。
突然出现蛇咬人的情况,大家一时被吓住那是肯定的,但很快,有反应过来的,赶紧帮忙喊村里的赤脚郎中李老头去了。
也不知道该说王凌氏运气好还是不好了,李老头刚好是出诊回来,即将路过这边。
得知有人被蛇咬了,李老头神情严肃,赶紧放下药箱就给伤患看伤口。
老郎中眯了眯眼,对着王凌氏的伤口挤了挤,发现血一直是正常颜色,才放松下来。
“没事,这蛇没毒,用点止血的药敷一下,很快就好了。”
说着,李老头擦了擦手,重新拿起自己的药箱背在身上,深一步浅一步的往前走。
老人的脊背始终挺直,看上去很是硬朗,温宁却不知道为什么,只感觉到了一种老人迟暮之感。
话说,十个应征的人里面,八个已经传回了身死的消息,只剩下温老爹和另一个主动去战场的人没有音讯。
而那个主动去战场的,便是李老头的独子李良康。
温离被姐姐捂住耳朵,却也还是听到了王凌氏的污言秽语。
如果是之前,他幼小的心灵肯定会留下痕迹,但现在,他不怕了。
他爹是出去应征,又不是故意不要他,那些人拿这个说事,是他们人品有问题,对方都不觉得要天打雷劈,他为什么要怂?
他将姐姐的手从耳朵上拿下来,仰头看去,很认真道:“姐,她想说就说,我听了不会哭鼻子的。”
而一系列的变故,也让温离很是发蒙,他没有幸灾乐祸,板着脸,认真道:“做人好像真的不能太坏,蛇都看不过去了。我以后一定要做顶天立地的好人。”
温宁揉了揉他的脑袋,不知道是这具身体和对方血浓于水的羁绊深情,还是别的什么,她越发喜欢这个弟弟了。
“好,阿离以后做顶天立地的好人。所以咱们先回家吧,娘该担心了。”
温离点头:“嗯!”
恶人有恶报,温宁姐弟没有停留看热闹,只想兼顾好自己的小家,但如果别人找事,他们也不怕。
不过大哥的婚事,确实不能再拖了……
“宁宁回来啦?我这刚收了粮食,饿了吧,娘这就给你做饭。”温苏氏见自家闺女回去,赶紧撂下手中的活儿,用抹布擦了擦手,就要去帮闺女接桶。
等走近了,她才发现,自家女儿竟然拎了一桶鱼回来。
温苏氏还没有震惊过三秒,温离已经解释开了:“娘,姐今天超厉害,用鱼竿钓了一桶的鱼。”
温实,温城和傻子三人还在另一边收晒在院子里的粮食,闻言,也都放下手里的活,过来看温宁这小半天的收获。
当看到当真有一桶的鱼,三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还是傻子最实在,知道晚上又要有好吃的,拍手叫好:“宁宁真厉害!”
果然,他这话一出,得到了温苏氏赞赏的目光,并承诺晚上给他吃半条鱼。
傻子心满意足了。
温实和温城相继点了点头,承认了小妹确实有本事。
想到今天在外头发生的事情,温宁稍一犹豫,还是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娘,大哥,我跟阿离刚刚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王婶子……”
等她将整件事情的经过道个一清二楚以后,温实没说话,温苏氏却很生气。
“她当真说咱家阿离有娘生没爹养?她还想要分鱼吃?!我看她是王八做美梦,美不死她!”
骂完王凌氏,温苏氏又对温实道:“大朗,这毕竟是你的婚事,我尊重你的意见。想娶王春燕,我就把压箱底的银子拿出来给你补彩礼钱,屋子也可以给你盖,但你必须让你媳妇儿跟她娘家不再来往。有王凌氏那样的亲戚,我高兴不起来!”
温实十八了,村里跟他同岁的,早早就结了婚,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娘要拖着他的婚事,原来竟是王家想反悔了。
家里有多少家底,他也知道个大概,但王家要十五两银子的彩礼钱,当真欺人太甚了些。
一旦这次他们家低头,以后王家少不得来家里闹。
一想到自己和春燕在一起,家里要承担的种种,温实纠结了。
他从十岁起,就知道,同村的春燕跟他定了亲,以后就是他的媳妇儿,现在突然一下子事情成了这样,温实需要时间接受,消化情绪。
他闷闷的,却还是当场说道:“娘,我不娶春燕了,王家这是看不上咱们家。既然今天小弟将事情说得人尽皆知,咱家趁机退婚吧。”
说完,他低着头,继续收粮食,但整个人情绪低落。
本来温城还因为小妹说事情只喊了娘和大哥,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此时见大哥如此,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要是他的婚事,他心里头也是左右为难不舒服的。
见温实如此,温宁有些后悔,她好像太冲动了,应该先去看了王春燕的品行,再私下里问了大哥的想法,再跟娘说的。
可事已至此,温宁只一声长叹,欲言又止。
难怪古语有云,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古人对婚姻大事,真的特别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