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注意力的100个细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细节 11 孩子不打不成器!

——小心“棍棒教育”打散孩子的注意力


妈妈:宝贝,妈妈现在要给你道歉,妈妈动手打你,是妈妈做得不对,对不起,妈妈以后会尽力克制情绪的。可是,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会打你吗?

孩子:因为当着客人的面,我没有洗手就直接抓菜吃,甚至还想抱着汤盆喝汤,是我先没礼貌,妈妈才会打我。

妈妈:好孩子,那你会因为妈妈打你而不理妈妈吗?

孩子:妈妈,这件事是我做错了,我以后不会这样了。


孩子犯错误了,到底要不要打?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些奉行“棍棒教育”的家长会说:“犯错了就该打,不打孩子不会长记性,以后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奉行“棍棒教育”的家长们注意,不要因为惩罚孩子的小错误而打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为什么我们会发出这样的提醒呢?

1.棍棒教育是对注意力最大的冲击

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与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要比一个身心有缺陷的孩子更能集中注意力,更能专心投入到学习中。“棍棒教育”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比如:父母经常打孩子难免会打伤孩子,给孩子的身心带来痛苦,疼痛感会直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导致孩子敏感、多疑,孩子会因为担心犯错被惩罚而无法专心做事。孩子一旦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事,就很难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很容易因此去否定自己,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压抑情绪导致注意力分散

孩子的情绪往往是不动声色的,父母稍不留心,就可能忽略孩子的情绪。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往往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情绪波动会比较大,这极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很多时候,孩子迫于父母的权威,只能选择把委屈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压抑、急躁的心理,而这些心理又会通过注意力分散表现出来。

不管家长愿不愿意承认,“棍棒教育”都是一种偷懒的教育方式,甚至有时候会变成家长向孩子展示权威、发泄不满的方式,这种方式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严重的话,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的确,家长“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心理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不是家长任意打骂的工具,他们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因此,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偷懒,不要随便打骂孩子。

赏能教育法创始人、教育专家王立宏认为,打孩子是一门学问,薛蟠该打,林妹妹就要慎重。他说,薛蟠犯了错,不打不足以使其改正,但若林妹妹违规,贸然实施“棍棒教育”,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与复杂化。通过打孩子能否收到预期教育效果是决定是否采用“暴力手段”的唯一标准。

王立宏并没有一棒子否定“棍棒教育”,他的意思是要因人而异,要考虑到打完、骂完孩子之后的教育效果。其实,大部分家长打骂孩子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但是打骂孩子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有可能将孩子的注意力硬生生地打散。其实,比起直接打骂,父母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一起遵守规则,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