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黄帝
轩辕氏战胜蚩尤后,长江流域的其他部族纷纷归顺炎黄族,轩辕氏便在釜山(今河北徐水县)大会天下诸侯(22位部落酋长)。轩辕氏待人友好、诚实笃信,被推举为天子。轩辕氏再三谦让,众诸侯执意拥立其登位。
在半山腰一块呈阶梯状的巨石上,轩辕氏站在最高位置,向天宣誓:“我得到上天的道,受命于天,又得到大地的德,虚静自守,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得到大家的拥护,天命所归,立为黄帝。君权天授,因而我可以置立侯王、三公,建立国家,一统天下。”
轩辕氏之后,传了十世,每一世帝王都称为黄帝。“黄帝”为世袭名称。黄帝统治华夏国一千多年,之后的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直至夏商周三代王朝,都尊黄帝轩辕氏为始祖。
黄帝在祭天台上,仰天地置列侯众官。根据祭天台的不同位置,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黄帝立风后、天老、五圣为三公(三台)。三公是辅佐天子的三个最高官员。
此时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众人面面相觑,因为祭天台四周并无躲雨之处。黄帝用蓍草占了一卦,高兴地说:“上天明示,不会下雨。”果不其然,乌云很快被吹散了,太阳出来了。烈日炎炎,众人被晒得口干舌燥。
风后往前迈了两步,向黄帝俯首作揖,恭敬地说到:“臣建议定都涿鹿、筑邑造城、划野分疆,设官司职,分工管理。”黄帝问众臣:“众卿家觉得如何?”众臣纷纷效仿国公风后,向黄帝俯首作揖,站到风后身后附议,支持风后的提议。
黄帝采纳了风后的建议,根据人各有所长,量能授官:立量尤为当时(管天时);立大常为康者(管仓储);立奢龙为土师(管手工);立祝融为司徒(管农业);立大封为司马(管兵马);立后土为司寇(管刑罚)。
黄帝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二十四宫共120个官位,内行刀锯有执法的狱吏,外用甲兵有军事将领。以三公六相为中央官制的中央集权制从此实施。酋邦国家政权机构为黄帝首创,以道治国的政治体系从此开始。
在诸侯众臣面前,黄帝表示:“虚静自守,做好榜样。”命泪诵、仓颉为史官,左史泪诵记天子言,右史仓颉记国家事。除此之外,黄帝还制定了“君臣之仪”、“父子兄弟之礼”来规范臣民的言行。风后提议加上后宫的礼仪法规,黄帝面带尴尬。轩辕黄帝,文武双全,但三十岁未成家,众臣为之忧愁。黄帝保证:“一定找位贤德智慧的女子为妻。”
某天黄昏,田间劳作整日的黄帝靠在河边的大树下歇息。上流冲下来一根一丈五寸长的大树干。浮在水面的树干上爬满密密麻麻的蚂蚁。黄帝唤来共鼓、货狄,合力把这根树干打捞上岸。树干上的蚂蚁们如获救星般地迅速撤离。黄帝受到启发,教民用刃部非常锋利的石锄、石铲将树干挖空,做成木舟。他们砍削树木做成划船的桨。
轩辕黄帝统治天下,日理万机,仍不忘居住在平逢山的母亲。平逢山为洛阳北邙山之首,是炎黄二帝母族有嬌氏族的故乡。黄帝思亲心切,备足干粮,沿着河道,独自一人,划着木舟,回乡探亲。划了几天,他很疲惫,想找个地方休息。于是,他在汝水沿岸停了下来,泊船上岸。四处打听,方知来到了西陵国(河南西平县)。这是西陵氏族部落居住的地方,距离平逢山大约还有两百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