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说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6 谁才是真心高亮:像个党人才叫牛

正义的“愣头青”们

说前三国这段儿,必然要说党人。“党锢”“党人”这俩词,也是整个三国历史的常见。党人是那个败坏到溃烂的世道里,最高、最亮的正义之音。而且,三国好几位大佬都跟“党人”有扯不清的关系,这点关系严重影响了大佬们出道时的气场和光环。所以,党人,我们还得正经地扒一扒。

党人是怎么出现的?

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整个汉朝成了儒家的黄金盛世。太学也很发达,到桓帝时太学生已经达到了30000。除了太学,东汉的私学更兴盛,“私学”就是现在的“民办学校”,但这个“民办”可不是一般的“民办”,师资力量极雄厚,很多学富五车的大儒,宗师级别的,都亲自开馆讲课,慕名而来的学生,少的几百几千,多的上万。

这么多太学生、民间学子,学成后就得走向社会,要当官、要报国济民啊,可偏偏宦官全方位把持了用人,把所有仕进的路给堵死了!于是,正直的儒士,还有太学生、民间学子,就“联合”了起来,专门跟宦官对着干。凡是宦官反对的,他们都支持;凡是宦官支持的,他们都反对。

他们——就是“党人”。

严格地说,其实这些士人不能算“结党”,也从没真的有组织有策划地干成过什么,所谓“联合”,只是你抬举抬举我,我抬举抬举你,起个好听又惊人的名头,相互标榜,诸如“三君”“八俊”“八顾”之类。“联合”,也就是联合起来一块儿喊“杀宦官”。既然被欺负得只剩一张嘴了,那就用尽生命去嘶吼吧!但汉桓帝后来给定了性,定罪为“结党”,所以史上叫他们“党人”。“党锢”,就是对党人实行“禁锢”,不许他们再出来做官。

那么,怎么评价党人?这八个字挺合适:正义有余,智术不足。

党人代表天下正义,这是没错的,而且他们追求的是“绝对正义”。在“党人”眼里,天下败坏成这样,万恶之源就是宦官。宦官是天下至浊,他们是天下至清。他们就是要“激浊扬清”,要为国家去污。所以,党人的“灭宦官”行动极其果敢,也极有骨气。

李膺,在司隶校尉任上,中常侍张让的弟弟张朔当县令,贪财残忍,竟杀死了孕妇。张朔害怕李膺追查,就跑到哥哥家里,躲进了张让家的空心柱子。哪知李膺啥也不管,直接带人闯进张让府,砸碎柱子,把张朔抓走了。审讯之后,一拿到认罪口供,李膺也不上奏,就把张朔杀了。这时期,宦官们个个战战兢兢,就连放假都不敢出宫门。桓帝奇怪,问:“你们怎么都不回家,守在朕这里干什么?”宦官们痛哭流涕地跪倒在桓帝面前,无比委屈地说:“我们害怕李校尉……”但最后,李膺却因为“党锢”而死。

刘祐,担任大司农,中常侍苏康和管霸仗着在宫中主事,在民间大肆霸占良田美地,山林湖泽,当地官员和老百姓个个眼里看着,敢怒不敢言。刘祐直接发公文到当地,把宦官们霸占的全部没收。哪怕触怒皇帝,让他去服苦役,都在所不惜。后来,刘祐因为“党锢”被罢免,最后死在家里。

岑晊,担任弘农县功曹,有个叫张汎的富商,特会玩雕刻,他下工夫贿赂了宦官,在民间仗势横行。岑晊把张汎抓了起来,可偏赶上桓帝大赦,还得放人。岑晊一不做,二不休,管他是不是大赦,直接把张汎杀了,还杀了他家的宾客两百多人,都杀完了才上报。桓帝大怒,岑晊就此逃亡,也被奉为党人的典型。

……

这就是党人的“正义”。不但跟宦官对着干,也跟皇帝对着干。

但是……宦官的势力遍天下,要干成大事,总得有点组织策略,研究研究大家怎么配合,一步两步三步怎么走,特别在皇帝那边,该怎么进退?面对这些最有用的问题,党人们却好像从没认真想过。或者他们认为,一群阉丑小人哪配让他们动这些心思,简单,一杀了事,也就是——灭了宦官。最好但凡不长胡子的,都一个不剩(当然,最后这个愿望被袁绍实现了)。

后来,党人和外戚窦武联合,打算“消灭”宦官,可到了举事时,又不精于谋划,被宦官嚣张反扑,败得一塌糊涂。

他们可能从没意识到,皇帝本来是可争取的,做成这事,是需要些手段和策略的,读书人的任务,是重振大汉天下,而不是去找一群阉人报仇。

这下,皇帝彻底站到了宦官那边,还特意设了黄门北寺狱,专门审讯和关押党人。甚至黄巾之乱爆发后,有人劝灵帝杀掉十常侍,好顺应天下人心,灵帝还委屈地说:“全杀了?难道十常侍里就没有一两个是好的!”看,皇帝对宦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党人这种你死我活的愣头青式“正义”,本身就不太明智,政治手腕也欠灵光。

于是,最后的结果是:宦官不但干掉了外戚,也干掉了党人,干掉了“正义”。前后两次“党锢”,正义之士被杀的被杀,逃亡的逃亡,剩下的都被轰回了家,不许出来做官。官场,彻底成了阉人的天下。

不过,党人虽然被害惨,但他们依然是时代的高亮!而且,还引领了时尚!

啥叫时代明星

党人等于正义。不但全天下的老百姓信,在朝的官员们也都信。而且,他们要的是“绝对正义”,因为“绝对”,就更有号召力了。民心这东西,向来是感性的。民众的心声,不问过程和结果,要的就是喊出来!先吐一口恶气再说。党人,恰恰跟这个“心声”极合拍,也是不问过程和结果,拼上性命,也要喊出来!

党人收获了天下人心。老百姓恨宦官,也顺带着怨皇帝,党人,正好替他们出了这口气!而且,党人都是读书人,个个学问好,品性高,还风度恢宏,现在这天下,还有什么可推崇?当然只能是他们!

李膺号称“天下楷模”,全世界都向往。学子们挤破头地去拜访,谁要是被李膺接见了,就叫“登龙门”,简直像科考中了进士一样!就连出身颍川荀氏这等金标家族的荀爽(荀彧的叔叔),某天替李膺赶了次车,回来都喜滋滋地跟人说:“今天,我总算能给李君赶车啦!”

还有一位叫景毅的,在朝廷做侍御史,他儿子拜了李膺当老师,党锢时,幸运地没被划进党人名单,躲过了抓捕。要换成平常人,早该谢天谢地,百般庆幸了,哪知景毅却十分不满,“我儿子明明是李膺的学生,凭什么不记他的名字!俺们是李膺的正牌弟子,凭什么抓党人,却把俺们漏了!”于是,景毅立马上书辞官回乡,自己要求禁锢去了。

看看李膺在天下人心中有多神圣!权力富贵不重要,身家性命也不重要,“党人”的灿烂光环,才是吐血的追求,做个党人,才真叫“牛”!就算一时做不成,那“像”个党人也行啊!

还有……党人“明星”范滂,党锢后出狱回家,汝南、南阳两个郡的士大夫恨不得都跑来欢迎,车子挨挨挤挤排得没边儿,总共几千辆!这哪是接待刑满释放人员,根本是热烈庆祝英雄凯旋返乡!

党人“明星”郭泰跟李膺交情特好,于是也名震天下。郭泰从李膺那儿出来,整个京都的士子们都赶去送,排队的车子,也是几千辆!郭泰跟李膺坐一条船走,粉丝们眼巴巴地远远瞧着俩人,疯狂尖叫,“他们哪还是凡人,一定是两个神仙!”——绝对是“明星”。郭泰一不小心就引领了时尚。有一回赶上大雨,郭泰的头巾淋湿了,大概是为了方便,他就把头巾折了个角,想想那形象,其实挺狼狈的。谁曾想这个狼狈的“折角”被粉丝们瞧见了,没几天就风靡了天下,满大街的书生,头巾个个都折起了角来!这折角头巾还成了品牌,因为郭泰字林宗,所以就叫“林宗巾”。就算你是个屌丝书生,只要戴上“林宗巾”,立马就能加入时尚,成潮流中人了。

要说这年轻人追星,也真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规律。只不过时代不一样,星的种类也不一样罢了。总之,前三国那些年,那个外戚和宦官金环蛇一样狂虐天下的时代,真正的时尚明星们,是党人。想被人看得起,夸你有才有品,那就去当个党人吧。当不成,那就“装”得像个党人好啦!

袁绍曹操的小片花儿

年轻人爱追时髦。那么,我们就要插一笔,说一下两个非常可爱、非常聪明、更非常超量级的追时髦年轻人了,他们就是三国的两位大主角——袁绍和曹操。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和曹操是发小,一块儿在洛阳混大的,那是打小一起和尿泥的交情!不过,关于他俩的捣蛋事,进了三国再细说,这里主要扒一扒,这俩纨绔小青年是怎么追时髦、“装”党人的。

其实那时跟袁绍、曹操一起混的,至少还有三位——张邈、何颙、许攸。张邈和何颙,都是真正的党人!张邈是“八厨”之一,何颙呢,跟李膺他们关系特别好,已经接近党人核心了。许攸,也是著名的反宦官热血青年。

这一伙人里,袁绍是头儿,大家都是奔袁大公子来的,论家世论气度,谁比得了。曹操是跟着哄的,没有袁绍,人家谁也不鸟他。时代主题是“反宦官”,你曹操的爷爷就是大宦官,瞧见你躲还躲不及,谁会跟你一头儿!

曹操是不是很尴尬?但尴尬也得混啊。曹操有志气得很!他就是不甘心当个宦官之后,不甘心被时代淘汰,他也得跟上潮流!正好,借着袁绍的光环,也能跟党人一块儿说天下、论英雄了。

曹操得个好评真是太难,因为他脑袋上的锅实在太黑,正义的党人没把他踹进宦官的沟里,一脚踩死,已经算客气了!所以,当党人明星何颙终于给出一个好评时,曹操简直美得手舞足蹈。

何颙一声叹息,说:“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大汉就要灭亡,能安定天下的,一定是这个曹操吧!

评价够高!要知道,党人明星好评一次,顶级福利可就是名扬天下!难怪曹操高兴得手舞足蹈。那何颙又“叹”什么?给了好评,难道还有遗憾?没错,何颙大赞曹操,确实有点儿遗憾。遗憾就在,曹操出身的巨锅。何颙还有半句话没说出来呢:“可惜了你啊,是个阉党之后……”

曹操铁了心抛弃“阉三代”的得意日子,很“像”个党人似的怼宦官、踩宦官,虽然我们家就是大宦官,但我还是要反宦官!我曹吉利,就是这样的冲浪青年!(吉利是曹操的别名。)

——曹操就是这么出道的。从跟着袁绍“装”党人开始。那袁绍呢,又是啥情况?

相比曹操的尴尬和拧巴,袁绍从容多了。四世三公,出身顶豪,袁大公子天生就带着金标。曹操脑袋上罩着大黑锅,衬得满脸黑线,可袁绍头顶却光芒四射,人看着都帅多了。曹操想出头,只有折腾,蹿上跳下地求好评,袁绍呢?淡淡一笑足矣。大可以放下身段,低调,再低调,他越低调,别人的评价就越高。“折节下士”这成语,夸的就是袁绍。

袁绍是这群“冲浪青年”的头儿,表面上不问世事,朝廷让他做官也不去,却暗中通过何颙给党人提供各种帮忙,哪个党人需要营救,袁绍帮想辙,哪个党人需要避祸,袁绍帮联络……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京都那个小青年袁本初,禀性正直,气度非凡,倍儿有范儿!于是,年轻士人都愿意跟袁帅哥结交。

看看这袁绍,已经是个“小盟主”了有没有?后来,关东群雄讨董卓,为啥大家意见那么一致,“公推袁绍为盟主”,这个“盟主”可不仅仅是一个“四世三公”的招牌就能搞定的!人家袁绍是真做了,而且是在“暗”中!

这个“暗”,很高明。袁绍不会像党人那么冒尖,那么激进,头脑明智又冷静,把局面看得明明白白。党人为什么反宦官?虽然话说“为国家去污,重振大汉天下”,但实质的原因是,宦官挡了他们的仕进之路!但是……宦官可没有挡他袁本初!因为,根本挡不住。朝廷还召唤他去做官呢!只是袁大公子不感冒而已。袁绍不会真像党人一样去跟宦官有你没我,有今没明,他要借党人的劲儿继续养他的“人望”,把这个时髦追足。

所以,袁绍跟党人的关系,那叫“赶了个时髦,就一网捞得天下美名”,“像个党人”,才最恰到好处,才是真牛。

真成了党人,一爆而散,一刺而折,就是死,也没多大价值。“像个党人”,才是成功的真境界!既保全了自己,又博来了名望。袁绍这小伙,绝对是那个时代的超一流……

那么,在“装党人”这事儿上,袁绍和曹操都挺成功,都弄来了自己想要的。一个养足了“人望”,名扬天下;一个基本刷新了“阉三代”的面目,人们都已经知道了,曹操这小子确实不是阉党阵营,人家是潮流青年,真心反宦官!

因为袁绍和曹操的起家,跟党人的关系相当密切,所以,我们先把两人出道的事儿说了。不过,这不是他俩的正式出场。现在,我们得先整完大汉朝的魔幻怪局,把一切都打理停当,然后,三国人物们就可以闪亮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