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少年的大师书画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概 况

魏武提倡恶风、吴蜀奖励权术与绘画思想之变迁——因战乱促成宗教勃兴——道释画渐盛——曹不兴与卫协以后之画风——顾恺之崛起——贵族独占之艺术界被打破——道释画渐盛之原因——我国佛教画之祖——卫协之艺术手段——晋人对于佛画之热爱——山水画成立之原因——我国山水画之祖——审美程度之进步——图画向外之传播——绘画由黄河流域渐移长江流域

三国虽杀伐相仍,号称乱世,而王室士族之好尚绘画,较之汉代,有加无减。盖汉代绘画,虽极富美,以累代帝王用以章饰典制,奖崇风教之故。及其敝也,致一般画家思想,被礼教所囿,只从事关于激扬礼教之制作,无有能出新立异,别开生面者。自三国鼎分,海内骚然,魏武提倡恶风,吴蜀亦奖励权术,于是礼教之防破,人情风俗为之大变,绘画思想亦随之解放。帝王士夫,往往以画寄兴。魏之曹髦,吴之孙权,蜀之诸葛亮、张飞,要皆雅好绘事,间有图画。而魏人杨修、桓范,吴人曹不兴、赵夫人,尤为著名。至于晋,则荀勗、张墨、王廙、史道硕,世称大家。而王逸少、谢安石等,亦皆能画。盖绘画之风习,往往以时事为背景,由三国而两晋,画家思想,既不复为礼教之制作所囿;又其时同为我国历史上纷争之期——三国,为汉族与汉族相争;两晋,为汉族与诸胡相争;兵戈纵横,杀伐无已。在上而当其事者,既力疲于运筹决胜之艰难,皆欲有所自遣;在下而受其害者,又恨切于乱离死亡之频仍,亦欲有所自慰;于是相率而逃于清静。在三国,则承两汉重视方士之余,而尚老庄;在两晋,则因三国好老庄之弊,而尚清谈;而东晋臣民,举目有河山之异,抱厌世观念者尤多。其结果,乃促成宗教之勃兴,而绘画即受其影响,随宗教而发扬其异彩。故就当时画材论,虽以人物画为最流行,而人物画中已见道释画之渐盛,或画作卷轴,以供礼拜,或画于寺壁,以助庄严。其时画家,要皆能作带宗教色彩之图画,其最著者,吴有曹不兴,晋有卫协。卫协以后,佛画益风行,大有代经史故实画而大盛之势。盖信奉佛教者,多供养之为对象;而寺壁之装饰,又在在需此类绘画也。不宁惟是,自晋室南渡后,因地理学术之关系,绘画思想,益以革新。如卫之弟子有顾恺之者,相继崛起,兼擅佛画,及其他人物画,更别出心裁,为山水传真。于是山水画,始由人物画之背景脱胎而出,独立成门,实为我国绘画进步史上开一新纪元。且三国两晋,为君主者,整军经武之不暇,虽或雅好绘画,亦不与以有力之提倡,所谓画家,如卫协、顾恺之等,虽为士夫,要皆不受帝王之豢养;其自由制作,亦非独供帝王之玩赏;前代为贵族独占之艺术界,遂被打破,亦可记之事实也。兹举其要点而概论之。

道释画之渐盛 自汉以来,佛教已流传中国,历三国而两晋,上而君主,下而士庶,信仰佛教者,代有其人。盖自魏朱士行始为沙门,西行求法后,踵而起者,如晋之竺法护、法显等,不下数十人。其由西域挟高僧而归,则如佛驮、跋陀罗等,皆为时人所信敬。于是建佛寺,画佛像,而其所以庄严佛相者,自不能无相当之佛画。其时僧侣之受中土欢迎,而陆续自印度来宣教者,又各挟其关于佛教之图画以俱来,中土画家,应时势之要求,多取为范本而传写之,于是佛画乃渐盛行。三国时,天竺僧康僧会者,远游于吴,吴主孙权信之,为立建初寺于建业,江南之有佛教而立寺者,此其嚆矢也。吴人曹不兴以善画人物名,尤善作大规模之人物,尝画像于长五十尺之素缣上,运笔灵敏,亡失尺度。时康僧会初入吴,设像行道,不兴见西国佛画像,乃范写之,盛传天下,是实为我国佛画家之祖。晋之卫协,即曹氏之弟子也,曾作七佛之图,不敢点睛,谓点睛恐飞去云。盖晋武帝时,所谓寺庙图像,已崇京邑,画家对于佛画,自易获得范本,进为精妙之研求;且我国古画,法多尚简略,至协出始就佛画而陶熔之,渐趋细密,其艺术手段,尤足左右一时之风习。东晋哀帝兴宁中,始置瓦官寺,僧家设会,以请朝贤鸣刹注疏。其时士大夫无过十万钱者;既而顾恺之打刹,注百万。恺之素贫,众以为大言壮语。后寺僧请句疏,恺之曰: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月余,所画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乃谓寺僧曰:不三日而观者所施,可得百万钱。乃开户,光彩陆离,施者填咽,俄而果得钱百万,是即可见顾作之精妙。按维摩诘像,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陆探微、张僧繇效之终不及。至唐寺废,杜牧之为池州刺史,过金陵,叹其圮,募工拓写十余本,以遗好事者。佛画之进步,而时人对于此种绘画,视为灵光所寄,庄严不可思议,其信仰佛教之热烈,亦可知也。且顾恺之师法卫协,而恺之实为崇尚老庄之一人,故其作佛画外,亦作道画。所谓道画者,多以龙为画材,以附会老子犹龙之说。龙之一物,遂为宗教画上特有之象征。故晋代作品,自恺之所作龙头样及赤龙等图外,其余画家,亦往往有龙之作品也。

山水画之成立 秦烈裔画四渎、五岳之图,汉刘褒画云汉、北风之图,吴之赵夫人绣山河形势于军服,虽已见山水画之端倪;然以体用兼备论,可称为山水画之成功者,实在晋室东迁以后。盖晋室既东,江北之地,尽为诸胡所割据,北方汉族,不能安其故居,才智之士,相率而南。此辈既从难地来客斯邦,又受南方所盛行之老庄思想之浸淫,群趋于爱自由爱自然之风尚,而江南人物俊秀,山水清幽,自然美又足以激动其雅兴。于是对景生情,多有能罗丘壑于胸中,生烟云于足底者。明帝之轻舟迅迈图,卫协之宴瑶池图,戴逵之吴中溪山邑居图,顾恺之之雪霁望五老峰图,皆系山水名作。惟当时所谓山水画者,多为人物画之背景,独恺之所作,乃能从人物画之背景,更进一步,故有我国山水画祖之称焉。然山水画虽已成立,而作者寥寥,其在社会之势,远不及道释人物画之盛。

审美程度之进步 自汉季以来,图画之事,经道释画之渐行,渐觉其神圣;及山水画之成立,益明其雅美;审美程度,因大进步。其有因审美而乐收藏者,明帝可为代表,盖明帝兼精鉴识也。有因审美而作论评者,则顾恺之可为代表,盖恺之能以科学的方法,批评绘画也。当时审美程度,既已进步,赏玩绘画之风气,亦遂大开;陶渊明、王逸少、石季龙等高人豪客,皆置有画扇,出入携之。后世作画扇头之风,殆滥觞焉。桓玄性贪,好奇,天下法书名画,必使归己。及篡晋位,内府真迹,玄尽有之;刘牢之尝遣子敬宣诣玄,请降,玄大喜,陈书画共观之。夫至以共观书画为一种欢迎上宾之表示,则当时玩赏书画之盛可知,亦足证东晋风尚浮华之一斑。

绘画向外之传播 我国绘画,自秦汉以来,已受域外艺术之接触,前既述之。至于魏晋之世,则又以种种关系,我国绘画,乃颇有传播于域外者。南夷俗征巫鬼,好盟诅要质,诸葛亮乃为夷作图。先画天地日月君臣城府,次画神龙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又画夷牵牛负酒赍珍宝诣之,以赐夷,夷甚重之。见《华阳郡国志略》。所谓夷,在今日实云贵间之居民,然在当时,因视为域外者也。即如朝鲜半岛,亦于当时输入我国文明,而连带及于绘画。盖五胡十六国,更迭云扰中原,黄河流域糜烂不堪言状,其时高丽百济,亦年年鏖兵,半岛民族,纯为武装之生活,无暇研究文化,顾大陆与半岛之交通,受战争影响,日益频繁。中国文化,逐渐输入半岛。朝鲜受此影响,凡百事物,焕然一新。盖当高丽小兽林王元年,即晋简文帝咸安二年秦王苻坚遣使送浮屠顺道及佛像于高丽。寻僧阿道复往,高丽王为创立肖门寺以居顺道,创立伊弗阑寺以居阿道,是为佛教由中国传入高丽之始,亦即佛教画由中国传入高丽之始也。同时百济亦由海道与东晋交通。近肖古王二十七年,即小兽林王元年,遣使朝晋,三十年,得博士高兴,于是百济始有书记。枕流王三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胡僧摩罗难陁,自晋携佛经佛画等往朝,王迎入宫中,敬礼甚至。次年立佛寺于汉山,度僧十人,是为佛教入百济之始,亦即佛画由中国传入百济之始也。新罗于百济通中国后五年,亦遣使于秦,后四十五年,佛教始由高丽输入,于是朝鲜半岛,皆被中国文化,而绘画亦因宗教而传播焉。

上述数点,可见魏晋绘画之概况。抑自三国以来,我国文明逐渐南下,晋室东迁后,文明俱南之迹,益可显见。前代图画之都会,在黄河流域,时则转移于长江流域。而画家之赫赫享大名者,亦皆产生于长江流域。如曹不兴可为三国时之代表作家,其产生地,则在吴兴;顾恺之可谓两晋时之代表作家,其产生地,则在无锡,皆江南人也。绘画都会,随时代文明而移其区域,是亦一极可研究之问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