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精神胚胎》:今天的孩子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时,我们就能超越自我,就能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并且发现他们和我们的区别。

一、孩子的世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不过,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19世纪末至今,孩子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止于此,孩子性格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孩子对于知识的自我吸收能力,为目前的儿童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人类也无法研究其他学科,例如医学、哲学和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往小了说,胚胎学为人类生理学和生命进化的研究照亮了道路。但是相比于对儿童生理的研究而言,儿童心理研究的影响可能更深刻,这种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类的所有问题,还有可能让我们从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人类进化的密钥,或者说是开启人类新文明的密钥。

瑞典诗人和作家爱伦·凯曾预言,20世纪将会是孩子的世纪。如果你搜寻过历史,就会发现意大利国王维克多·以马利三世曾经在自己的演说中提过类似的观点。当时是1900年,即20世纪的元年,在父亲遇刺身亡后,维克多·以马利继承了王位,他认为1900年为新世纪的新纪元,并将从1900年开启的20世纪称为“儿童的世纪”。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预言呢?那是因为在19世纪最后的10年中,通过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们患传染病的死亡率远超成人,达10倍之多,孩子们深受严苛的学校制度之苦。而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知道,孩子们身上拥有一个能揭开人类精神面纱的生命奥秘;更没有人知道,对孩子精神世界的研究有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人类自身和社会的问题。人们在上述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门新的科学,这门新科学将会对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孩子的心智与潜意识

精神分析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它的研究能帮助我们发现人类潜意识中隐藏的秘密。虽然对于人类生活中的实际性问题,精神分析并不能提供解决方案,但是对于理解孩子神秘的生命过程还是能有所贡献的。

目前,精神分析已经突破了心理学认为的“无法逾越”的意识层,心理学家对于这个意识层的理解,就像曾经的希腊航海员对于海格立斯石柱的迷信,他们执着地认为石柱就是世界的尽头。

精神分析已经触及了人类的潜意识领域。如果绕开精神分析,我们就无法向人们证明孩子的心智对于整个人类心理问题的研究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大家都知道,精神分析刚开始只是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进而成为现代医学的分支学科。这门学科对于人类而言,确实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它向我们证实了潜意识的力量:人的潜意识能够支配或控制人类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精神分析实际上就是研究潜意识以外的心理反应。而作为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这些心理反应展示了潜在因素和未知现象对人类的影响,这一发现也推翻了人们之前的认知。研究显示,人类的心理世界非常广阔,充满未知,而且这些未知的领域与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但是,目前精神分析还不足以完全解释清楚这个无限广阔的未知领域。

在19世纪,法国医学教授夏科所处的时代,人们通过精神方面的研究发现了潜意识。经研究表明,在一些特别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身上,潜意识会突如其来,就好像熔岩突然从地心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一样。也正因为这样,潜意识被作为疾病的一种表象,而我们对潜意识的研究也止步于人类精神意识的各种对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弗洛伊德别出心裁地开启了对潜意识的研究。经过各项试验研究,弗洛伊德找到了观察潜意识的方法。他将潜意识的研究停留在病理学,毕竟很少有正常人愿意接受自己成为试验品来进行各项令人苦不堪言的精神分析测试,更没有人愿意接受心理手术。正是以对精神病人的各项分析研究为基础,弗洛伊德才创立了属于他的心理学理论,并且这种新的理论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病态心理研究下的个人推演。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并不完整,再加上他的治疗方案根本不能治愈那些重度精神病患者,导致他在精神疾病上的治疗权威始终无法让人信服。

因此,在人类社会普遍的传统认知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大家认可了潜意识的存在,但是对它的探索过于浅显片面,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以及对于潜意识引发的心理疾病的治疗技术似乎望尘莫及。

三、童年的秘密

潜意识对我们而言是高深莫测的。如果我们想走近它,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学,还需要其他科学的支持,并且要运用更多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推本溯源,从人类的起源开始研究潜意识,换句话说,就是从研究儿童心理学起步,了解孩子与环境的关系,并通过对扭曲和黑化的心灵的研究来了解孩童时期内心世界的形成过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揭开了人类潜意识的神秘面纱,通过对成人的精神进行研究分析,我们惊讶地发现,精神疾病可以追溯到婴儿期。根据潜意识反应的记忆可以发现,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期遭受过常人未曾有过的意外创伤,这些痛苦的记忆会深埋在他的潜意识中。这个发现不但令人震惊,也让大家惶恐不安,因为它超出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知。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痛苦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发现象,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却从未意识到,孩童时期遭受的精神痛苦会带来长大成人以后的各种精神疾病。而孩童时期的精神痛苦,恰好是由成人凭借自己的绝对权威压制了孩子们自发的活动而引起的。总而言之,孩子们遭受的精神痛苦与他们身边最亲密的成人息息相关,这里所说的成人是指孩子的母亲。

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将对潜意识的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较为浅显的研究,也就是对个体的本能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冲突的研究。这个冲突并不是无法化解的。我们可以把令个体觉得不安的潜意识因素上升到意识层面,这并不难。第二个层次是更为深入的研究,即对童年记忆的研究。童年记忆中的冲突与环境无关,但与母亲有关,往大了说,这种冲突是孩子与身边成人的冲突,它可能是重度精神疾病的源头。目前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无论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对童年时期经历的分析和了解,都是有益于治疗的。

当然,除了精神分析法以外,我们还应该借助其他的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在潜意识探测方面的技术能帮助我们了解成年病例的患病原因,但对于儿童疾病却是一种阻碍,因为从各个方面来说,孩子都不适宜成为精神分析的对象。孩子根本没有必要记得自己的童年。比起对孩子进行精神分析,我们更应该去观察他们,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去发现孩子与周围的成人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种种矛盾。很明显的,这种观察方法与我们之前提到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精神分析技术是背道而驰的。我们会借助观察法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我们观察孩子的目的,并非是研究孩子复杂多变的病态心理,而是借孩子的心理活动来研究更广阔的人类生活。当然使用观察法也是有难度的,观察范围会过于广阔,涉及一个人从婴儿期开始的整个人生。

目前,我们还没写出完整的人类心理发展的历史,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一个重要时期的了解:童年时期。我们不知道孩子在通过感官探索生活环境时遇到了什么阻碍,也不知道孩子与周围的成人(照顾孩子生活却不理解孩子)相处时引发了什么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对童年时期的探索还是一片空白。我们无法了解孩子在童年时期遭受的心灵苦痛,这些苦痛折磨着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让他们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受制于人且低人一等,这种心态显然违背了大自然的原意。

精神分析发现了这个矛盾,却无法化解它,因为精神分析主要涉猎的是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所以在孩子心理问题的预防上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对孩子心理问题的研究却有助于发挥预防作用,从而达到消除孩子的心理冲突和障碍的效果,最终解决由这些冲突和障碍带来的连锁反应——心理疾病,甚至会影响人类生存的道德失调。

就这样,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它与精神分析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天壤之别。这种研究是为了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关注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否达标。这个新研究的目标就是探索孩子未知的心理,同时让成人意识到他们对待孩子时采取了错误的禁锢行为。

四、成人无法理解孩子

弗洛伊德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词来描述成人心绪紊乱的根源,这个词就是“压抑”。

由于成人的“压抑”,孩子无法自然成长,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当然这里的成人并非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抽象代指。但是一旦“成人”对孩子造成了影响,那么这个“成人”就不再抽象了,而会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那个人,刚开始是母亲,接着是孩子的教师。

在社会中,成人承担着为孩子提供教育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但是,通过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最新探索,我们发现事实往往恰恰相反,那些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的成人,现在却成了应该接受批判的人,无论是父亲或者母亲,还是老师或者孩子们的看护人员。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所有的成人都成了被告,甚至可以说整个社会都成了被告。就好像上帝的“末日审判”一样,成人乃至整个社会都要接受这样的质问:“你们到底对孩子们做了什么?”

作为被告,成人的本能反应是为自己申诉:“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地付出了,我们甘愿牺牲自己,我们爱自己的孩子。”这句辩白暴露了一种矛盾的态度,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纠缠在了一起。这种固执的陈腔滥调对我们而言根本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控告的内容,而非被控告的对象。成人全力以赴地为孩子付出,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照顾和教育,最后却发现自己深陷泥潭无力回天。成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才是泥潭的中心。

所有为孩子发声的人都应该对成人提出这种批判,无一例外且绝不姑息。这种批判不仅是针对成人的错误行为,更是针对人们的“无心之失”。通过这种批判,整个人类的道德境界都会得到提升,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得来的。

对于自己有意识犯下的错误恼羞成怒,对于自己无意识犯下的错误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人们面对自己错误时的矛盾态度。然而正是无意识的错误推动着我们进步和发展,让我们超越自己的期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这种现象确实很有趣,人们主动听取对自己的批判,甚至赞同对自己的批判,并且承认自己的错误。持续有力的批判促使人们将自己潜意识中的想法变为有意识的,由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获取意识的过程,也就是潜意识不断呈现的过程。而文明之所以会不断进步,都是因为人类不断地获取意识。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将他们从那些充满矛盾的不利环境中解救出来,我们首先应该改变成人,这才是最根本的做法。我们目前所做的努力以及我们即将长期做的努力,都是基于这个根源上的改革。我们相信,如同成人说的那样,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地为孩子们付出。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一个真相,那就是成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可避免地向超出了主观意识范围以外的东西求助。

儿童心理研究依然存在大量的未解之谜,等着我们揭开谜底。尽管我们已经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开始探索,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像那些不知辛劳的挖金人一样,不断地探索未知的领域,跋山涉水地寻找珍贵的宝藏。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也无论你处于社会的什么地位具有什么身份,所有想了解秘密的人都必须团结起来,共同研究这个任务,这是促使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经之路。

成人与孩子之间之所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本原因是成人无法理解孩子。想要解决这种矛盾,并不是单靠书本上的知识或者文化水平的提升就能做到的,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成人必须从自我出发,找出并纠正自己思想上的错误,然后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潜意识。如果成人无法摆正态度,做好充足的准备,就无法更深层次地了解孩子的心灵秘密。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伴随错误而来的,永远都是痛苦和创伤。就好像我们一说到药,就会想到它的功效是缓解伤痛。一个关节脱臼的人会期待自己的关节尽快复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赶走疼痛。同样地,一旦成人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他们就会想马上从错误带来的种种苦痛折磨中解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正常有序。如果成人拥有了这种意识,那么后续的一切就不难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时,我们就能超越自我,就能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并且发现他们和我们的区别。

由于成人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因此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就会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由此就会越来越不了解孩子。也正是这种唯我独尊的自我主义,导致孩子在成人的眼里就是一张“白纸”,需要成人去“填充”。成人将孩子视为“没有行为能力和自主意识的人”,必须依附成人的指导去完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这种想法导致的结果就是,成人将自己视为孩子的塑造者,永远从自己的角度来解析孩子的各项行为,把自己的判断标准强加于孩子。在成人看来,自己永远是对的,只要孩子违背成人的意志就是错误的,成人必须立刻纠正孩子,让孩子适应成人世界的规则。这种态度无形中抹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成人却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坚定地用这种“爱”来绑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