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接纳之福: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
育儿的悖论在于:
如果我们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爱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发挥自身的真实潜力。
我最近读了一份关于三年级的学校简报,在两页的简报上,“特别”这个字眼竟然出现了五次:感恩节的歌很“特别”;文字游戏很“特别”;新兴艺术展览很“特别”;甚至简便轻松的义卖活动也很“特别”,尽管该简报并未阐明理由;总而言之,今年的三年级本身就非常非常“特别”。
我想知道,这可能吗?一个地方汇聚了那么多的特别之处?是天大的巧合?或者,这所学校真的超乎寻常,有出类拔萃的孩子、忠诚的教师和慷慨而活力四射的家庭?事实上,该校确实很优秀:孩子们聪明有教养,教师对学生关怀备至,父母乐于为孩子付出时间和金钱。但它并没有那么不同凡响,因此,我怀疑这种误导是否有益。
不只这所学校的简报充斥着这类信息。几乎所有我参观过的校园,其工作人员、海报和整体环境都在强调:这里不仅是学习的地方,还能够培育开明而富有同情心的成功人士。我们不应责怪学校的傲慢自大,这是因为家长们过于望子成才,以至于各个学校如此强调这种特殊性。
我的朋友宝拉管理着一所非常优秀的小学。她告诉我,她曾带着一位有意让孩子就读该校的妈妈参观校园。这位妈妈说,她的女儿斯隆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我参观的另一所学校,幼儿园的老师把彩带挂在树上,来向学生展示风的特征,”她说道,“我希望你这里也能做到。我不想斯隆错过这些东西。”
“我们的树上有叶子,”宝拉回答,“树叶能起到同样的教育效果。但我无法保证我们会挂彩带。”后来,这位妈妈将女儿送到了那所挂有彩带的学校。
另一所学校的校长则向我抱怨,父母们的期望让他感到沮丧:太多的父母希望在孩子8岁时就能搞定所有的事情。他们希望孩子学业尽善尽美,孩子的能力不输于地球西半球的其他孩子。儿童的心智发育是时断时续的,但父母却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成果不能来得太迟,学习进度不能太慢,不能有任何不同寻常之处!如果孩子得不到优异的成绩,父母就开始烦恼,担心孩子存在学习障碍或者缺乏积极性。这不是事物应有的常态!似乎在父母眼里,孩子们只有两种可能:学习障碍者和天才。要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具备各个领域的无限潜力。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大多数孩子无法上大学,无法在成人世界的角逐中获得成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父母需要的不过是放松一点,耐心一点。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通讯报道要大喊溢美之词?为什么斯隆的母亲对女儿不能在幼儿园体验微型物理实验室而感到如此焦虑?为什么父母不能让8岁的孩子顺其自然、磕磕绊绊地成长?
开始研习犹太教时首先打动我的东西,就是它直接切入父母的压力问题。根据犹太人的思想,父母只应期望孩子按照其本性成长,此外应别无所期。哈西德派教导我们:“如果孩子有做面包师的才能,请不要让他当医生。”犹太教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按照神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忽略孩子的内在力量,敦促他们取得我们眼中的非凡成就,这就是在破坏上帝的计划。
如果要求孩子变得与众不同以致他们压力太大,孩子最终会饱受失眠、饮食失调、慢性胃痛、拔毛癖、抑郁和其他疾病的折磨,不得不接受治疗。他们是父母追求完美的牺牲品。正是这样的孩子促使我不断寻求标准治疗方法之外的帮助。在犹太教中,我发现了一套方法,使我们既能尊重儿童的独特性,同时也能接受他们所有不起眼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