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长江巡逻队
1924年10月,美国国会很勉强地通过了一项海军用于亚洲舰队新炮舰的资金预算,第二年通过了招投标,于1926年开始建造新的6艘炮舰,也就是第三代和最后的长江巡逻炮舰。
第一艘炮舰以美国殖民地岛屿命名为“关岛”号(Guam, PR-3),该舰于1927年12月28日下水,很快其姐妹舰“帕奈”号(Panay, PR-5)、“棉兰老”号(Mindanao, PR-8)、“吕宋”号(Luzon, PG-47)、“瓦胡”(Oahu, PR-6)号和“图图伊拉”号(Tutuile, PR-4)也接连下水。6艘炮舰完全按图纸标准化地建造,外观上非常相似,但为了适应不同的江河条件,舰体长度分为3种。
值得一提的是,这6艘炮舰均委托中国的江南造船所建造。其中“图图伊拉”号与“关岛”号是同级姐妹舰,也是6艘炮舰中吨位最小的一级。两舰排水量370吨,全长48.59米,水线长45.72米,舰宽8.25米,吃水深1.55米,动力系统采用的是2台往复式蒸汽机,配合2座英国桑尼克罗夫特公司生产的燃油水管锅炉,功率1950马力,航速14.5节,油柜载量75吨。“图图伊拉”号于1926年10月17日在江南造船所开工,工厂编号505号,经过一年的建造,1927年6月14日在上海下水。
值得注意的是,江南造船所通过建造这批美国炮舰,获得了很多美式军舰的舾装和设计标准、规范。此后,江南造船所为中国海军建造的“咸宁”“民权”“民生”等多艘军舰上,都可以找到和“图图伊拉”等美国炮舰相同的设计。
这几艘美国炮舰采用的都是平甲板船型,考虑到军舰倒行时舰尾也会大量上浪的问题,“图图伊拉”号除了在舰首设有一段防浪舷墙外,在军舰尾部也设有一段较矮的防浪挡板,这是与其他国家长江炮舰的重要外观区别之一。在主甲板上,“图图伊拉”号的上层建筑分为两层,第一层的前部主要是生活舱室,其上方是作战和指挥平台,露天安装了1门3英寸口径23倍径火炮,炮位后是带有薄装甲的驾驶室,在驾驶室的顶部另有一层露天飞桥甲板。紧邻着驾驶室后方,又是一组舱室,主要为居住用途。
“图图伊拉”号的上层建筑中部是2座高耸的烟囱和配套的风筒、机舱棚等设施,由此向后的一层建筑内仍然是居住舱室,二层上则另设有1间独立的甲板室,内部可能包含了无线电室。该处甲板室的外面朝向舰尾的方向安装了另外1门3英寸火炮。除此之外,舰上还装备有10挺机枪,均配有几乎与人身等高的高大护盾。“图图伊拉”号的外观特征还有双桅双烟囱。
1927年5月28日,中国上海,正在江南造船所建造中的“关岛”号炮舰
1927年12月15日,正在吴淞口进行标准航速——15.62节测试的“关岛”号,注意其主炮高大的防盾
长江中的“关岛”号炮舰
至于其他炮舰,“吕宋”号被作为马夸特(E. J. Marguart)海军少将的旗舰。
总体而言,这批炮舰在当时来说是现代化的,航速快且舒适,都有2门76.2毫米口径的甲板炮,在炮舰中部的装甲炮塔和舰桥上还有8-10挺刘易斯机枪。另外,有些炮舰上还带有2门发射1磅炮弹的火炮,通常用于放礼炮致敬,或是装填铅弹去射击鸭子,为水手们的晚餐提供新鲜的肉食。舰上约60名水手的居住舱室是一流的,但这并不包含中国船工。在上岸度假的时候,长江巡逻队的水手终于可以昂首阔步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已经有了长江上最好的炮舰。之前的炮舰当中只有“帕洛斯”号和“莫诺卡西”号继续留下执勤,其余的西班牙制炮舰都报废或用作靶船。
同时,新的炮舰也带来了新的轻武器。
勃朗宁M1918 7.62毫米自动步枪
著名的勃朗宁自动步枪(BAR)是勃朗宁的又一个杰作。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研制,设计初衷是为士兵提供一种轻型自动武器,使他们可以在进攻时增强火力密度。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使用可拆卸的弹匣,由柯尔特公司、温彻斯特公司和马林—洛克威尔公司生产。该枪在一战的西线有少量使用,并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坚固、可靠的名声。此后,该枪一直是美军的一线武器,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
虽然无法确定长江巡逻队装备BAR的时间,但是从照片判断,长江炮舰装备BAR可能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而海军登陆部队的照片表明,他们装备的是装有两脚架的刘易斯机枪。
正在舰上进行BAR射击训练的舰员
不同于后来的M1918A2,勃朗宁M1918没有安装两脚架,它计划是作为一种自动步枪使用,但实际却是作为轻机枪来使用的。在近距离和狭窄的空间内,BAR显得有些威力过剩,所以对于长江巡逻队的水兵来说,他们更喜欢使用另外几种著名的轻武器来执行任务。
温彻斯特M1917霰弹枪(M12防暴枪)
这种短枪管的霰弹枪装填大号铅弹,是最致命的近战武器之一,长期以来都是美军很喜欢的一种武器。美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霰弹枪是在菲律宾战斗期间,装备了大量M97泵动式防暴枪,这些枪在近距离丛林遭遇战中的表现是完美的。
美军很快发现,这种武器在战壕战中也是致命的,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购买了大量温彻斯特M1917,并给这种枪装上了护手和刺刀,成了著名的“M1917战壕枪”。同时,也有少部分外形类似的M12防暴枪装备了部队。1918年,战壕枪大部分采用黄铜弹壳,但还有少量使用的是民用的、纸质弹壳的12号铅弹。《美国温彻斯特战壕、防暴枪和其他美国军用霰弹枪》一书中记载,在1917-1918年间,美国海军得到了1100支温彻斯特M1917和M12霰弹枪,其中包含战壕枪和霰弹枪两种类型。这些泵动式霰弹枪的口径为19.05毫米(.75英寸),停止能力非常强,适于对付强行登船的人员。美国长江炮舰的水手们通常使用没有护手和刺刀的M12防暴枪来进行护卫商船、近距离对付成群结队的武装人员袭击,以及击退强行登船者的训练。
温彻斯特M1917霰弹枪
M1928汤普森冲锋枪
该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由约翰·T.汤普森(Thompson)将军主持开发的。他最初的打算是设计一种供战壕战使用的、能够单人操作的自动武器,采用11.43毫米柯尔特自动手枪弹(.45ACP弹),并采用复杂的保险机构。最后,该枪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在近距离杀伤力惊人的武器。
在大战结束后,美国陆军对这种枪的设计表现出了有限的兴趣,汤普森安排柯尔特公司去生产这种枪,并命名为“M1921汤普森冲锋枪”,在销售方面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海军购买了340支,供海军陆战队使用。在尼加拉瓜和海地对付暴动和海盗的战斗中,汤普森冲锋枪大出风头,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丛林战武器。
根据这些战斗中的反馈,海军要求对汤普森冲锋枪做出少许改进,改进后海军又购买了500支,其中很多装备了长江巡逻队。后来又相继出现了M1923、M1928系列冲锋枪。其中M1928A1式于1930年研制成功。不同于后来的冲锋枪,M1928是采用重机枪用的钢材来制造的,具有胡桃木制的枪托和握把,枪口还安有一个制退器来控制射击时的上跳。该枪可以进行全自动(连发)或半自动(单发)射击,可调整的表尺设计也很合理。根据海军的要求,射速从M1921的每分钟750发降至600发。但这种冲锋枪最大的缺点是它的重量,在安装50发子弹的弹鼓时,全枪重量几乎只有7.26千克。据照片显示,海军的M1928都装有大型的前握把。长江巡逻队的水兵也装备这种前握把的汤普森冲锋枪,可谓拥有了那个年代最好的近战轻武器。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在长江上,英美的海军舰船和日本军队发生了各种摩擦。
美国海军M1928汤普森冲锋枪
1937年11月起,美国炮舰“帕奈”号被派往南京江面待机应变,以及协助外交人员和侨民撤离。此前停泊在南京江面的“美平”“美安”等3艘美孚公司的油船也借机同行。
1937年12月12日,“帕奈”号刚刚准备对那几艘油船进行护航,并带着补给物资和许多美国的外交人员和避难者离开南京。当时南京已经在日本军队的铁蹄下成为一片废墟,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大约在下午1点35分,没有任何警告和预兆,正在起锚的“帕奈”号和那几艘油船突然遭到日本轰炸机的攻击,水手们勇敢地进行回击,但他们的防空火力——8挺刘易斯7.62毫米机枪没法对付现代化的轰炸机。该舰被命中2枚60公斤炸弹(日机共计投弹18枚),并遭到机枪扫射和近失弹片损伤。在两个半小时之后(下午3点54分),“帕奈”号和几艘油船沉入江底。舰上官兵中有13人重伤(其中1人伤重不治),32人轻伤。幸存的水手们带着伤员利用救生艇逃离,躲避着日军的搜捕,在长江沿岸的沼泽地躲了3天,直到他们被“瓦胡”号和英国炮舰“瓢虫”号(Ladybird)营救。日本人随后对此事件进行了道歉,称是把“帕奈”号和油船当成了中国船只误击。东京方面愿意为“帕奈”号、几艘油船、阵亡的2名美国水手和1名侨民赔偿200万美元。另外,甚至提出要新造一艘炮舰送给美国长江巡逻队,去顶替“帕奈”号的位置。
1937年,美国长江巡逻队把老旧的“帕洛斯”号卖给了中国的航运公司。1939年,宣布“莫诺卡西”号也不适合继续服役,进行了报废处理,将其爆破沉没。
“帕奈”号炮舰
当日本对华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时候,美国海军决定调动大部分停留在中国水域内的舰船:“图图伊拉”号驶往长江上游,在重庆继续保持美国的军事存在;“威克”号则决定留在上海,作为驻地船;而“瓦胡”号、“吕宋”号和“棉兰老”号则前往菲律宾。1941年11月底,“威克”号炮舰载运补给品赴汉口,回航上海的基地后,其大部分船员随其他炮舰离开中国调往菲律宾,只剩下10名电讯人员留守。12月8日,日本对太平洋和远东的英美目标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在上海黄浦江上,日舰击沉了拒绝投降的英国海军炮舰“海燕”号(HMS Peterel),同时派出登舰人员袭击了锚泊中的“威克”号。在日本海军登舰部队来袭的时候,“威克”号放弃了抵抗,被日本海军接收。12月15日,“威克”号被编入日本海军,改名叫“多多良”号。整个战争中,“多多良”号都在日本海军手中,继续在长江执行任务。
当时,作为一种支持中国抗战的政治姿态,英国向国民政府赠送了3艘长江炮舰。美国也不甘落后,决定把在长江上仅剩下的一艘炮舰“图图伊拉”号无偿赠送给中国。
1942年3月17日,在重庆下游举行正式的交接仪式,“图图伊拉”号炮舰被移交给中国海军,同时移交的还有英国赠送的“塘鹅”“猎鹰”“矶鸲”三舰。“图图伊拉”号更名为“美原”号。“图图伊拉”号的美国舰员们则想突破日军封锁,回到同盟国的阵营。他们历经千难万险,横穿中亚辗转到达印度,终于从那里回归美国海军。
在菲律宾防卫战中,原属于美国长江巡逻队的其余炮舰不是沉没,就是被日本俘获。其中“棉兰老”号被日军轰炸机击中自沉;“吕宋”号被日军俘获,改名“唐津”号,战争末期自沉;“瓦胡”号被日军舰炮击沉。就此,美国海军这段独特的历史也被画上了句号。
停泊在重庆的“图图伊拉”号炮舰,拍摄于赠送国民政府的前夕
4艘长江炮舰的对比图
美国长江服役奖章
1930年,美国设立了长江服役奖章,授予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成员(甚至还有少量陆军人员获得了该奖章)。设立该奖章的目的是奖励从1926年9月3日到1932年12月31日之间,在长江上服役的美军官兵,因为这是一个严重动乱的时期,各种势力在长江上经常发生摩擦甚至交火。长江服役奖章还授予那些长期在上海服役的军人,他们直接为长江流域的登陆行动提供支援(例如“南京事件”)。美国官方于1940年终止了长江服役奖章的授予,这种奖章的职能由中国服役奖章取代。
一枚编号2257的美国长江服役奖章
1940年后取代长江服役奖章的中国服役奖章
参考文献
[1] 陈悦.民国海军舰船志1938-1945[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
[2] 张黎源.白鹄出江渚——中美合拍《圣保罗号炮艇》杂谈[J].现代舰船,2010(2A):40-45.
[3] Bernard D. Cole.Gunboats and Marines:The United States Navy in China,1925-1928[M].Newark:Univ.of Delaware Pr,1982.
[4]P.Scarlata.Small arm of the U.S.Navy's Yangtze Patrol[J].Guns&Ammo,2002.
[5] Angus Konstam. Yangtze River Gunboats 1900-49[M]. Oxford:Osprey Publishing,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