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合并同类项
启动大会之后,北斗三号项目组就算正式成立了,彭海院长特别在办公楼辟出一块区域做北斗三号项目作战室,项目成员做完工作交接就可以陆陆续续搬到这里集中办公。
搞科研的人崇尚务实,与研究无关的事向来敷衍,说是要给北斗三号项目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办公室还是和原来差不多的办公室,人还是那些人,唯一的变化恐怕只有门口小小的作战室铭牌和刻苦攻坚的红色大字横幅。
孟星高经历了大起大落才走进这里,心里那股隆重的仪式感并不是从一楼搬到二楼那么简单。他抬着一个纸箱走上来,在门口凝视铭牌上的北斗三号许久,才推开无甚差别的大门。同时间,一道光从门缝倾泻而出,沐浴在昏暗走廊里的孟星高身上,他就这样带着周身光芒进门,仿佛踩着红毯跨入人生的新阶段。
“来了?”早一步到来的傅晚明拎着豆浆油条,精神抖擞地和孟星高打着招呼。
“傅师早。”孟星高说道。
“进来随便聊两句。”
傅晚明转身进了总设计师的专属办公室,不着急吃早餐,捏了一小撮鱼食均匀地洒在鱼缸里,然后看着里面的小家伙们提速过来抢食。傅晚明有个习惯,如果是谈工作,他会停下手里的一切事,在办公位置上正襟危坐地,凝视着对方眼睛交流。
如果是闲聊谈心,他就会离开座位,一边摆弄花草虫鱼,一边轻松地搭腔。北斗三号项目成员选拔期间,为了避嫌,孟星高没有单独找过傅晚明,甚至他的办公室都尽量离得远远的。现在孟星高看傅晚明现在优哉游哉的样子,估摸着是想和自己聊不大要紧的事。
“那封邮件是你写的?”
和钱宇冰释前嫌后,钱宇就把邮件转给孟星高看,那样张扬的语气和不太顺溜的行文说是孟星高写的没人信,但里面加入北斗三号项目的迫切心情传递得分毫不差,孟星高顿了顿回答道:“算是吧。”
“你是我的学生,我又怎会不知你的能力与心气。但我有我的难处,抱歉之前让你失望了,还好你没放弃。”
最终促成的人到底是傅晚明,确切的说应该是还好谁都没有放弃,但两人心照不宣,孟星高没有捅破钱宇写邮件的事,傅晚明也没有解释和彭海拉锯的细节,直接谈起了之前没聊完的研发模式问题。
“上次的问题有什么新的思路吗?”傅晚明坐回办公位。
项目才启动一天,背景都没介绍完就先抛出重大问题,仿佛开卷先来个压轴题,打算给考生来个下马威。可孟星高终究是孟星高,不是戳一下动一下的死鱼,加不加入北斗三号项目组,相关的问题孟星高根本控制不了自己去钻研,所以他不假思索地给出了一个答案。
“傅师,考不考虑合并同类项?”
大道至简,孟星高想了很多办法,最终还是想用合并同类项这样一个小学生都懂的简单办法来改进复杂航天技术的研发流程。就拿计算机模块来说,卫星的每个分系统都有单独的计算机,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早期计算机能力弱,软件水平低,需要分散计算来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
但现在随着电子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很小的计算机明明就可以负责整星的任务计算,而科研单位还在继续沿用多年前的分系统计算机的方案,哪怕单机再小,其实合起来的重量与费用都无法优化。计算机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卫星上功能相同的设备和终端还有很多,实际上可以合并同类项,通过将传统按分系统划分的做法重新从顶层进行梳理,尽可能去除不同设备中的重复功能,优化系统结构,减少系统内部的交互环节,把卫星上相同功能的设备终端集成在一起,既可以提高功率密度,减少单机数量,又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中间管理环节。
孟星高边写边讲,不多时,线框与文字就占满了整整一面白板。如果之前的波折是一种考验的话,孟星高用过硬的实力狠狠地碾碎对年轻的质疑,抓住了渺茫的希望。这也让傅晚明大为庆幸,还好没有在项目人选上妥协,否则不知要错过多少有潜力的年轻人。
“傅师,你觉得怎样?”孟星高看傅晚明没什么反馈,生怕思考错了方向。
“好处还说漏了一点,由于星上设备数量少,在星单机可靠性不变的情况下,整星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所以,傅师你也认可这样的方案,只是它对过去模式是一种颠覆,咱真的能干吗?”
在航天领域,每一个新人入行,被告诫最多的是继承,对于浩瀚的宇宙,新人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出发的脚印最好每一个都严丝合缝地踏在前人的足迹之上。但在颠覆与继承两者之间,孟星高打心里更喜欢颠覆。继承可能更安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已经在前方划好道道,只要遵循规则,不行差踏错,几乎一眼就能看清未来的路。颠覆不一样,它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却给了后来者机会去开辟一方新天地,从而不必屈居于前辈之下。
傅晚明看向他那群在鱼缸边缘徘徊,死活无法穿过玻璃的金鱼,意有所指地说道:“看得清的前路未必走得过去,反正起点与目标之间的坑是无论如何也越不过去的,与其一直停在原地想,不如及早行动,就算失败,也要趁早,给改正留足时间。星高,你不如先想想自己想要加入哪个团队?”
从傅晚明办公室出来,孟星高满面春风,过去太多人对他说,不要异想天开,不要白日做梦,但他的导师傅晚明不同,他认可航天是一份充满创意的事业,允许他异想天开,允许他白日做梦,在这样的思路中工作真是如鱼得水,没有一点束手束脚的感觉。
“啧啧啧,高兴成这样,你的校园女神找你啦?”钱宇一脸欠揍地说道。
“上班呢,给我严肃点。”
孟星高刚说完,手机就提示有消息进来,正巧是钱宇口中的校园女神。
叶筱悠:今天一个小朋友问我,假如黑洞闯入地球,会发生什么?
孟星高:那会是灭顶之灾,黑洞的引力太过强大,它会直接剥夺走地球的大气层,地球表面所有的空气将会形成一个超级龙卷风,携带着巨大的能量全部涌入黑洞之中。
叶筱悠:啊,这样回答小朋友吓坏了怎么办?
孟星高:那你叫小朋友化身超人,推动地球偏离当前的轨道,躲得远远的,就不怕黑洞了。
叶筱悠:师兄真厉害,奖励一朵小红花。
在孟星高面前,叶筱悠总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过去她是沈暮秋身边的点缀,和孟星高不过点头之交,毕业说断就断了。多年后重逢没有沈暮秋还是一样,她依旧不知道怎么靠近,一旦提不出更多问题,也就收不到多一条回答了。叶筱悠盯着没有动静的屏幕顿时感到沮丧,给表现优秀的小朋友送小红花还能收获感谢呢,给这个人,真像掉黑洞里了。
但叶筱悠的不知道的是,今天不一样,孟星高刚收获一场胜利,内心在期待着褒扬。就是如此之巧,这时孟星高收到了一朵小红花,这朵小红花鲜艳无比,仿佛在高声夸赞你最棒。大抵男人都是期待鼓励的,孟星高不能免俗,最多脸上面无表情,心里早就开心得忘乎所以,不一会又激励变动力,忙别的事去了,连消息都没想得起回。
随着项目成员的汇聚至此,北斗三号正式开工,傅晚明还没有完成大目标分解,所有人就自然而然地在各领域专家的带领下运转了起来。这是未来院在实践中形成的好传统,项目多而杂,时间等不起,多线运作,总体局部并行,不需要上级耳提面命,每一个成员都会朝自己领域的专家靠拢,然后先动起来。这让彭海更加坚信航天老兵的价值,能作战能带队,同时也对傅晚明的用人策略产生怀疑,打算再游说一些老兵过来弥补现有队伍经验不足的缺陷。
不过,令彭海完全没想到的是,面对北斗三号的苛刻目标,最先打退堂鼓的是自己信心满满的航天老兵。
“卫星管理办公室提的要求感觉就是拍脑袋,北方航天工业集团一听就直接拒绝了。”沈富生是院里首屈一指的结构资深专家,是院长彭海早年从北方航天工业集团三请四请过来的,工作了小二十年,人脉深远,行业内有点什么风吹草动他都一清二楚。
“要人家不拒绝能轮到咱这?”刘亿达是沈富生的师弟,这些年一直在同一个组工作,两人持相同观点。
“要是不引进未来院,北方航天工业集团都能倒逼卫星管理办公室修改目标。问题是人家都做不成,我们这半路出家凭啥能搞成,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那能怎么办?傅总师一句话把咱院架在这里了,要不是彭院长好说歹说,真是不想接。”
下午上班时间还未到,沈富生和刘亿达靠着墙角窃窃私语,孟星高从洗手间回来正巧听到,心里气愤不已。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就算了,怎么言语间还有点责怪傅晚明的意思,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历史机遇,怎么在两人口中还成了甩不掉的陷阱。
“沈工,刘工,别人做不到,我们就做不到了吗?”
孟星高突然一步跨到面前,让背后议论领导的两人着实受惊不少。沈富生抬眼一看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年轻,于是底气十足地说道:“年轻人,说大话谁不会?搞科研不能脱离客观规律,这么激进的降本减重目标,做出来不怕出问题?”
“小伙子,工业上的减重无非就是两条路,减少部件数量和减少部件重量。先说减少数量,现在分系统里面都是已经验证过的部件,少了谁功能都会受影响,冗余配置更是必需,卫星一旦上了天,任何硬件坏了都不可维修,没有备份就没有稳定性。再说减少重量,无非就是采用新材料,但航天是心跳游戏,新材料没有充分验证,需要更多冗余配置来提高稳定性,冗余配置不可能没重量吧,这不又陷入了死循环。你要能找到其他方法,给我们指条明路。”
科研人员之间的争强好胜着眼于观点,讲究个逻辑,铺陈出证据,沈富生和刘亿达是个中好手,两人一唱一和,先将己方观点定义为客观规律,再把对方逼到不切实际的死角,然后从各个角度给出不容置疑论据,最后不战而屈人之兵,对方观点自然而然坍塌。
“不要被目标吓到了,或许还有别的路,我们其实可以从系统上创新,比如……”
孟星高的反击是跳出对方逻辑,给出新的线路,但听到创新一词,沈富生立刻打断孟星高的话,说道:“我一听你们把这个词挂嘴上就脑袋疼,创新是个好东西,在说它之前先弄清楚风险好吗?如果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美国人没有做到,欧洲人没有做到,北方航天工业集团没有做到?别人做不到,咱凭什么做到,凭你的口气大吗?”
“你们在讨论降本减重吗,正好我想要和大家商量个事,把大家叫到会议室吧。”
傅晚明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几人身旁,看几人还愣着,又催了声,然后往会议室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