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的那场欧洲金融危机
我们记得,1857年发生了一次大危机——工业周期每一次都是以这种危机而告终。下一个周期是在1866年到期的。
《资本论》第一卷下,第733页。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生俱来的固有产物。《资本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进行盲目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积累,然而,信贷和生产的扩张是互相冲突的,最终导致利润下降,出现经济危机。危机之后,生产重组,并推动国家修订贸易、金融和投资法规。在152年前,这场疾风暴雨席卷了整个美国和欧洲,引起了马克思的高度重视。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中,有好几篇马克思写的谈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文章:《欧洲的经济危机》《欧洲的金融危机》《欧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欧洲的金融危机——货币流通史片段》《英国的贸易和金融》等文章,都是直接论及1857年欧洲和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问题,虽然谈的是152年前的历史,但是,这些分析对今天仍不乏启发价值。
这组文章都是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以社论的形式发表。马克思的这批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章,积淀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概括和结论。马克思指出,大规模的投机企业和与之相联系的交易所投机活动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之一。在克里木战争结束后,投机活动得到蓬勃的发展,它相继侵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各个主要部门:借贷资本、商业、工业和农业,很快带有投机性质。投机活动从法国开始,很快便蔓延到德国。银行业的投机冒险必然隐藏了极大的隐患,当某个主要行业出现危机的时候,必然引发金融界的全面危机。例如当时英国小麦涨价,投机小麦市场猖獗,同时世界谷物向英国市场的进入以及接下去几年的丰收,必然使小麦价格大幅回落,必然会引发连锁的金融与经济问题。马克思预见到,这种普遍的投机倒把现象将以普遍的危机告终。在《欧洲的金融危机》等探讨信贷关系的系列文章中,马克思对世界金融市场的状况,特别对19世纪50年代非常发达的期票信贷领域,作了精辟的分析。
1857年的金融危机则波及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早出现经济危机迹象的是美国和法国。从1856年秋季开始,这两个国家的股票开始猛烈下跌。作为美国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的铁路业的股票价格,从1856年年底到1857年8月,竟下跌了一半。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生产领域很快受到了冲击。
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1857年,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损失的资本总额达3亿美元(这个数字今天来看,可谓是“毛毛雨”了)。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激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
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引发的恐慌,一般说来,仅仅是发生危机的最初反应,而伴之以商品市场的普遍萧条以及过一段时期以后才出现的工业上的困难,也即是工业危机,才是金融危机的必然反应。金融危机隐藏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力的急剧下滑,物质产品的短缺。1857年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大量银行和企业经不起危机冲击而纷纷倒闭和破产,使英国失业和半失业的工人数量激增。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1857年的经济危机也蔓延到德国、俄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北欧国家。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大幅度减少,价格猛跌。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一向以初级产品为主,经济危机引起的贸易削减、价格下跌,使它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害。
在《欧洲的金融危机》一文里,马克思具体提到了汉堡这个城市的灾难,人心惶惶已达到极点。为了救市,1857年11月27日,汉堡市参议会提出了一项建议,并得到了城市土地所有者的许可——发行1500万马克的有息有价证券(国库券),用来发放以经久不坏的商品或以国家有价证券作抵押的贷款;贷款数目应为抵押品的相当价值的50%—66%。汉堡市第二次想改变商业状况的试图,同第一次一样遭到了失败,两次都像船舶沉没时的绝望呼救一样。马克思在《欧洲的金融危机》这篇文章中调侃地说:“私人资本家的损失应当用以政府为代表的整个社会的财富来补偿。这种只要求一方实行互利原则的共产主义,在欧洲资本家看来,是相当诱人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第367页)诱人尽管诱人,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欧洲资本家的期望一一落空。1857年11月29日,汉堡的20家大商行破产,斯德哥尔摩也跟随破产,国家的支持在那里也没有效果。瑞典在这方面也是如此。丹麦在这方面更是如此。因为丹麦的商业中心阿尔托纳只不过是当时汉堡的一个村庄而已。有一个船主兼批发商因陷于绝境而自杀。用“互利原则”来救资本主义,看来又碰了壁。
152年前汉堡市参议会发行1500万马克国库券惨遭滑铁卢的事例,今天旧话重提,因为它是一面镜子。用马克思的话来说,金融危机之所以会造成巨大的危机,还是因为“游资同当前工业、商业和投机企业的巨大规模不相称”。所以,美国拿出大量资本,来挽救次贷危机。据新华社报道,2009年2月10日,美国参议院以61票对37票的结果通过最终投票表决,批准了总额为83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此前一天,参议院在程序性投票中以61票对36票的投票结果,同意就这项经济刺激计划举行最终投票表决。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通过的8380亿美元“救市”方案,能不能奏效,能不能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还得看一看。因为就在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宣布美国政府新的金融救援行动、耗资可能将超过2万亿美元的当天,“公私合营”并没有获得股市的青睐,恰恰相反,由此产生的不确定心理导致投资者大量抛售金融股。盖特纳语音刚落,纽约股指暴跌,当日美国道琼斯工业股指暴跌近400点,三大股指跌幅超过4%。在此之前,保尔森主导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已经不灵。同那些热衷于“政府埋单哲学”的救市主义者预估相反的是,美国国会刚通过保尔森主导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道琼斯指数以崩溃的方式予以回应。2008年10月6日,道指跌破万点大关,收于9955.5点,惨跌369.9点,盘中最高跌幅接近800点。仅仅一周之内,被认为是美国实体经济风向标的道指失去了10%。遗憾的是,明月依旧照沟渠,画了八千亿的一个大饼,美国百姓仍难充饥。
马克思在《英国的贸易》等文章中,还分析了这次危机在各国的特点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英国的贸易》一文发表于1858年2月3日的《纽约每日论坛报》。这篇文章引用了大量的英国毛织品原料进出口的许多数字,说明欧洲大陆上的工厂主为了羊毛而与英国工厂主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场竞争使这种原料的价格空前高涨,涨风毁灭了工厂主,同时也助长了对这种商品的大投机。马克思对英国自由贸易派以自由贸易原则作为防治危机的万应灵药的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马克思指出,任何危机的真正原因都不是像自由贸易派所说的那样,在于过度的投机和信贷的滥用,而是资本家本性所固有的社会经济条件。
危机的真正原因何在?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所有的现代工业国里,人们竟抵抗不住最明显的幻想的影响,不顾每隔十年就重复一次的最严重的警告,而周期性地屈从于和自己的资金分手的强烈愿望呢?是什么社会条件几乎有规律地反复造成这种普遍自欺、过度投机和空头信贷的时期呢?只要我们对这些社会条件哪怕进行一次细心的观察,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两者必居其一:或者是社会能够控制这些社会条件,或者是这些社会条件是现在的生产制度所固有的。在前一种情况下,社会能够防止危机;在后一种情况下,只要这个制度还存在,危机就必然会由它产生出来,就好像一年四季的自然更迭一样。”(《英国的贸易和金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第606—607页)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从19世纪至今的历史表明,全球经历了几十次经济危机,但再多的补救措施仍无助于防止危机的周期性的发作。可见,要彻底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这种资本主义的宿命,只有从制度上改革,或者现在正是时候。当然,资本主义肯定不会全盘接受马克思的改造计划。如若那样,就无异于要求资本主义自己革自己的命。这虽然不可能做到,但也不妨碍某些资本主义的统治者从马克思那里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据欧美的新闻媒体报道,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救市计划里就包括不少银行、大工业国有化的举措。有人因此而放言,奥巴马的救市计划暗藏着某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倾向,似乎要打开欧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闸门。
因此,正是从这一点来看,马克思在1856年10月至12月发表的这组关于金融危机的系列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一些改造资本主义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比如银行、大工业的国有化等措施,都是值得今天仔细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