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炎热酷暑
到了生产旺季,我所在的电子厂却出现了用工荒。各个生产工作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手不足的现象。
厂里下了通知,凡是能为本厂招来一名或者更多,踏实肯干的新员工的在职人员,不论本厂职务,都可以获得不同数额的现金奖励。
如果能保证一次招来符合本厂要求,达到或者超过五十名的,甚至可以带薪回到召集地,厂里也会额外再停供丰厚的奖励。
当然招来的新员工,必须在本厂工作达到或者超过三个月以上,上面说的这些才能生效。
*
奖励很诱人,这点做为一名车间生产第一线的,基层管理的我必须承认。
我所在的工作组成员减少了一名,目前还不是那么急切的需要补充。只是生产产能锐减,确实影响到了加班安排,这个就和目前所有在职员工有了直接的联系。
生产部是车间的主力,所有的制造都是由她们完成,所有的部门也都是为了给她们提供服务而存在的。
生产部是重灾区,人手不足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时的延长。
原本我所在的电子厂是每周安排休息一天的,因为用工荒,现在改为每周的第七天晚上不加班做为全厂休息。
这样的休息时间,显然满足不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职的人员不同程度的体现出了厌工的情绪。
随着用工荒的时间延续,这种厌工情绪开始慢慢扩散和慢慢增强。
我的工作小组不急需人员补充,但是这个车间渴望得到新人补充,这种渴望使得整个车间变成了一个情绪火药桶。
员工们开始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这是厂规所不允许的。但是这些小事又没办法进行什么有效的改善,因为实在太小,小到有时仅仅是为了谁比谁先去上厕所。
我们急需新的员工!
对于我这个不怎么会真正关心他人的人来说,也开始深刻的意识到了。
*
烈阳如火,广州的夏天来了。
广州的夏天和其他地方一样,都很酷热,只是对于临时租住在各种房屋的外来打工人员来说,会显得更加难熬。因为这里不是我们原本的家,谁也不会去自己按个空调。
星期天晚上不加班,我在连续将近三个月的这种工作环境中,终于又一次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夜晚。
我很累了,没有选择出门去玩耍,直接打开电风扇躺在床上睡着了。
做了一个梦,梦里我被无数的赤红色的蚂蚁包围,它们凶悍异常,不停的发动攻击。我防不胜防,身体上的肌肤出现了破损,流出了鲜血。
不知道哪里来的一条巨大的蟒蛇,在我情况最为危急的时候,团团的将我包围住,张开大嘴和蚂蚁们对抗。蚂蚁死伤无数,但是它们源源不绝,蟒蛇一边和蚂蚁撕咬,一边还会时不时的回头咬我的脸。
我被巨蟒的大嘴吓到了,从梦里挣扎了出来。我没有睡在床上,我睡到了地板上,浑身发烫虚弱无力,嘴里含着我做为护身符的一枚铜钱,那是我父亲从我爷爷的遗物里面,从他自己的老家带回来给我的。
电风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工作了,房间闷热,大概是要下暴雨了。
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中暑了,只能勉强从地上爬起来,打开房门去寻求帮助。
工业园区外面是原本早就存在的村落,本地人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收入,把村落里的道路整修的像个小镇。道路的两边有各种店铺,其中就有药房。
药房的老板是一位中年本地人,性格非常的温和,卖药也很对症,我找到了他,他仔细的观察了我,把我从有冷气的药房店内带到了门外。
他让我先喝凉茶,那是他自己的配方,喝起来很苦。他给我搬来了椅子让我静坐,然后自己去洗了手,找来了刮痧板。
刮痧板在我身上不断的上下运作,我感受不到疼痛。药房老板看着我身上的状况,告诉我:你很幸运,如果不是还能自己走出来,恐怕会有得重病的可能。
刮完痧,他把我领到店后面,一处不正面吹风的地方让我安静坐半个小时,不要乱走动,他观察一下情况再告诉我进一步的处理意见。
汗不能再出了,再出身上的衣服都要能拧出水了。我感觉好多了,最少头不晕了。药房老板在半个小时里面来到后面看了我两回,还给我送来了矿泉水。
他大概是救了我,我很感激他,而他只肯收二十块钱,并且嘱咐我回去后要让房间处在通风状况,手机不要放在离身体太远的地方。
我不能夸张的说自己死里逃生,只能说自己很幸运没有因为电风扇故障而患上疾病。
不是工厂车间缺人了,而是我身边缺少可以依靠的人了,我开始为此焦急。
*
厂里还是有能力的,补充新人终于来了。
他们来自我一个比较陌生的地区,我国SX省。他们不是已经走出校门的成熟的青年,他们还算是在校学生,是来暑期务工的。
他们一个一个的脸上都带有一种高原红,让他们显得像是要去舞台演出。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整齐的你一眼就能认出他们真的就是学生。
我在三楼车间外面放松身体的时候看见了他们的到来。因为昨晚的遭遇,身体还不是那么听使唤,过道里面的风,能让我好受点。
我们电子厂是恒温车间,常年中央空调温度控制在26度,请了很多的本地保洁阿姨,算是理论上的无尘车间。
车间环境比出租房优越了太多,但是车间不能睡觉,这点是个人就明白。
新员工来了,我松了一口气,虽然我还没真正的走到他们中间去,也不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人。但是他们从旅游巴士里面冒出来的样子,让我看到了周末能够一整天休假的希望。
一整天的休假对我此刻的心境而言,实在是太可贵了。
年轻人来了,但是他们还需要三天的入职培训才能进到车间,我没去数他们的人数,但是我知道他们很快就会被分配到,各个已经筋疲力尽的生产小组里面去了。
希望,终于艰难的来到了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