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路径
用档案进行研究,至少有以下三种路径:
(一)档案保存、流转与整理研究
如前所述,现在留存下来的清代地方档案不多,那些未能保存下来的档案是如何遗失的,现存的档案是如何保存下来的,期间经过哪些流转,后人又是如何归档整理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借此可以管窥一个时代的观念与变迁。台湾“中研院”刘铮云在史语所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就史语所所藏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情况写有专文。该文从内阁大库的流出、档案整理的经过、现阶段的整理、档案的内容等几个方面做了梳理(57),是可资借鉴的范本。
(二)档案文书学研究
对档案展开文书学的研究是我们有效利用档案的前提。每一次文书的新发现,都会引起新一轮文书学的研究,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内阁大库的文书研究(58),80年代以来对清代地方档案的文书研究,都有不少新成果发表(59)。
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侧重于文书机构、文种、程序结构和特定用语,尚未形成体系。如何对地方档案展开深入的文书学研究?日本古文书学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学者小岛浩之认为可以从文书书体、文体、授受人和机构、开头语、本文、结束语、署名等方面展开“样式研究”;从文书的物质形态,包括纸张、用墨、用笔等方面展开“形态研究”;可以从文书的完成、传达、受理、管理的过程,以及机能、效力等方面去展开“机能研究”(60)。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即增强“问题意识”,从文书形态、运作机制的变迁及文书行移的角度,呈现出政治体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演进,并进一步加深对政治制度和政务运行实态的认识。这样的研究能让“死”的文书制度“活”起来,从而避免落入就文书谈文书的窠臼。总而言之,档案文书的研究还有广阔的开拓空间。
(三)利用档案开展专题研究
档案内容的丰富性、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决定了档案研究的跨学科性。举凡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宗教,都能在档案中找到可研究的素材。研究者要做的就是藉由这些史料展开系统、深入、全面的专题研究。至于研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史料与议题的结合程度(61),更与研究者的功力密不可分,滴水穿石,需要长期积累。已有专题研究成果方面,可供参考的范文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