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开放发展理念与云南跨越式发展
开放发展理念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从东部沿海为主、从出口导向型为主、从吸引利用外资为主的偏向性对外开放,转变为全国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这种转变对云南是至关重要的。传统开放模式下的云南受地处西南边疆的区位束缚,受周边国家经济不发达、市场规模小的束缚,既是经济地理空间上的边缘区,也是开放政策辐射的边缘区。既难以快速扩大外贸、外资,更难以通过发展市场和要素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业来形成聚集经济。中国在开放发展理念下实施的“一带一路”、澜湄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使云南的区位劣势转变成为真正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云南跨越式发展的外部环境、政策聚焦,将这种区位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必须对内联动国内各地,对外辐射南亚东南亚,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跨越。
一 开放发展理念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发展理论引出“开放”概念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本质是一部人类普遍交往的历史。正是因为人类的普遍交往,才最终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从而形成真正的世界历史。而在这一过程中,开放的作用功不可没。通过开放,原有的旧的社会分工不断被打破,人类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自由流动,在这种情形下,不同地区人类交流的障碍无形中被破除,各个地区与国家的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商业往来逐渐趋于繁荣,资本出于逐利性会渐渐跨区域流动,最终带动经济增长,这就是“开放”一词的起源。
(二)源于对中国共产党历代开放发展观念的继承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面临西方经济封锁的大背景下,并未选择完全封闭的政策,而是选择了“一边倒”的发展战略,积极向苏联学习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开放体系,首先,肯定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的发展需要通过开放,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其次,阐释了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认为改革与开放二者之间彼此相关、互为支撑、内外相应。最后,揭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认为我国的开放应是领域宽、内容广、层次多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所谓开放领域宽是指我国既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开放内容广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与世界各国积极交流。开放层次多是指我国实行渐进式的开放发展,形成开放发展的不同层次。20世纪末,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强大动力”,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同时,党中央积极推动复关谈判、入世谈判,使我国最终成功加入WTO,由此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1世纪初,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创造更好的条件推动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强调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了我国开放发展转入科学轨道。
马克思世界发展历史理论以及中国历代开放发展观念为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根本遵循,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是对以上两者的不断深化。
(三)开放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继续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开放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更快的增长与发展,拓展了中国的国际发展空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人类社会的先进文明成果、先进的管理理念被不断吸收引进,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还不高,具体来说,从结构上看,货物贸易发展快,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较慢,二者发展不平衡,货物贸易发展规模较大,比重高;而服务贸易发展规模小、比重低。利用外资重数量轻质量、重引进轻消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形下,开放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四)开放发展理念的内涵
开放发展理念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引导整个国家简单地继续对外扩大开放范围,发展贸易,而是致力于积极拓展国家发展空间,实现内外经济联动,打造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拓宽发展要素渠道,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因此,与以往的发展理念相比,开放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对外开放的全方位的影响力的打造。具体来说,在对外开放中不仅仅单纯将侧重点放在如何提升某一产业、促进某一产品的发展上,在拓宽开放的领域上更注重对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话语权、相关领域规则的制定权的塑造,同时更强调培育共享发展平台,将中国的发展成果分享给世界,从而形成兼顾其他各国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带动世界共同发展,增强世界影响力。
在注重对外开放全面性的同时,开放发展理念更注重通过对外开放的过程实现中国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通过引进发达地区先进技术、资金、先进管理经验,可以探索出一条最短的符合科学规律与中国国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不断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参与竞争,可以令市场主体不断变强,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 开放发展理念与云南跨越式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有利于云南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将开放发展理念作为思想指引,可以引导云南注重对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借鉴,汲取相关失败的教训,少走弯路。在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实现自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吸收发达地区的资金,完成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积累;通过对发达地区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吸收,可以实现劳动力素质与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管理经验的直接借鉴加速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开放发展理念的指引,云南省可以解决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技术、产业、资金、人才等一系列问题。
(二)统筹新发展理念令跨越式发展更全面
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在国际比较和竞争中推进创新、培养人才,使创新发展获得新动能;才能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发挥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使协调发展获得新空间;才能在主动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中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使绿色发展获得新活力;才能在不断扩大同各国互利合作中实现我国更好发展,使共享发展获得新基础,通过推动这些理念的深入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更具全面性。
(三)为云南新一轮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
跨越式发展,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赶”,即发展的速度要快;另一个层面是“转”,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对发展质量的追求。理念先行,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念才能促进跨越式发展。在开放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云南可以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更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更能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以新思路、新举措发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既立足国内,充分发挥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三 以开放发展理念推动云南经济从内向型向开放型跨越
开放视角下的云南跨越式发展,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拓宽资源配置的空间,在有效获取跨越式发展所需的资金与技术的同时将自己优势的产品、技术、产业合理转移。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通过开放实现内外发展的联动,以开放提升云南整体竞争力,提升云南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
(一)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调节资源供需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前提是要紧密结合云南的资源禀赋。云南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但资源深度加工能力弱,这就要求云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
具体来说,云南不应仅仅是简单出售资源,而应通过国内市场,一方面同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链实现有效对接,通过市场机制延伸不同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产业,有针对性地发展配套性行业,提供优质供给。另一方面,在各省区逐步独立进行资源配置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解决资源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市场定价下以最公平的价格获取云南所需要的资源。通过国外市场,云南省要将在国内消费市场无法消化的产能转移至相关国家进行合作,满足其因为工业化程度低所产生的相关需求,同时通过国际市场的变化,深入了解相关资源的价值走向,帮助云南更快获取跨越式发展所需的资源。
(二)打造多样化的对外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是进行对外开放的媒介,开放平台的发展水平,决定开放的水平,并直接决定云南能否将自身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应破除仅从云南视角出发的狭隘思想,致力于打造让内陆省区市和各类企业依托云南沿边“走出去”的开放平台,让云南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枢纽。
应同时注重宏观开放平台与微观开放平台的建设。在宏观平台的建设上,云南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之上,还应积极参与、推进合作机制建设,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孟中印缅次区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依托中越河口—老街、中缅瑞丽—木姐、中老磨憨—磨丁三大跨境经济合作区,拓展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在微观开放平台的建设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抓好“五通”和会展平台、公共事务平台、“走出去”平台、开放型经济载体建设,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桥梁纽带,用好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产业园区等跨境载体,推动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代表的虚拟开放平台建设。
(三)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宏、微观调节机制
在宏观调节层面上,应在现有基础上更注重处理产业转移与产业合作的关系,在政策制定、资金分配上实现基础设施部门、产业部门、投资和建设部门平衡。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云南需要为相关国家或地区提供公共产品,也需要引进先进地区的资金与技术,因此要做好商业与非商业领域的区分。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哪些具有国家或云南自身战略意图?哪些是企业的营商领域?对此要进行严格的区分,前者以政府为主导而后者则应由市场调节,企业主导并自负盈亏。在技术引进方面,要区分涉及公共、准公共、商业性的项目,对涉及公共、准公共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商业性项目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在微观机制上,具体到企业与个人,应注重解决其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应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加大对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同时加快对外开放所需要的法律、外贸、金融人才的培育,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
(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应通过打造两个平台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交易平台,具体来说是要致力于形成一个国内外原材料产销、仓储、采购、跨国交易的国际交易平台,汇集各项资源并可以围绕这一交易平台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与升级。
其次是要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海内外的技术交易以及融资平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允许海内外资金自由流动,推进各项技术专利自由交易,为广大的企业、个人提供融资支持以及技术转化渠道。
(五)不断优化开放环境
在软环境上,要致力于形成较为完善的整合云南资源与对外开放资源的机制,加强同国家外事部门的沟通,加强同海外侨民、华人商会等社团组织的联系,更好地聚合国外资源。在国内,加快建立跨省区定期协作制度,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更好地同东部发达地区进行产业互动合作与延伸产业链,更高效地获取云南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借鉴港澳地区、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一定条件下对公共事业管理进行商业化运作,发展多元化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优质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让引进的外资、技术、产业、人才“留得住”。
在硬环境上,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跨境合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生产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省、连接全国的数据共享平台,联通境内与境外的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人流、技术流、资金流结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