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产业同构”和“产业梯度”概念
(一)“产业同构”概念
产业同构是区域间产业发展逐渐趋同的现象,即各区域产业结构在变化过程中不断呈现高度相似性且这种相似性不断增强。产业同构主要包括区域之间产业雷同,规模相似产业地域特点不明显,区域主要行业和产品生产空间分布均衡化、集中度下降,各区域产业门类日渐齐全,逐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等。
产业同构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多年的结构问题。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产业同构的成因是各地区过分强调自给自足,追求产业门类齐全、自成体系,而不考虑专业化协作。若地区产业发展趋同,区域经济必然会相互封锁,导致产品的恶性竞争,造成生产规模小、产品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等后果,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然而,区域产业趋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产业趋同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资源禀赋条件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产业发展基础相近的国家间、地区间和城市间必然趋向发展相似产业。对此,有研究指出产业同构存在合意性(Desired Convergence)与非合意性(Undesired Convergence)。合意性产业同构指有助于区域产业聚集和专业化分工的产业趋同倾向,这种倾向多是生产要素在市场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非合意性产业同构指不利于区域产业聚集和专业化分工的趋同倾向,通常是由非市场力量造成生产要素错误配置的结果,一般表现为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二)“产业梯度”概念
梯度是区域发展在空间上的差异,类似于地理上的等高线,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梯度通常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梯度分布等;狭义梯度,又称经济梯度,专指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在空间内的不均匀分布现象。
产业梯度是经济梯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的形成来源于产品和产业依照经济梯度进行的空间转移。产业结构演化是由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决定的,各经济梯度水平地区不同产业的规模或专业化程度由该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定义,产业梯度指由于生产要素禀赋、发展战略和技术、产业基础不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一定的差异,表示为某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演化水平或该地区某产业(行业)的发展规模或专业化程度,可表示为以下函数形式:
式中,Y表示产业梯度,P表示要素禀赋,T表示技术水平,I表示产业基础与分工。按绝对成本理论和相对成本理论,产业梯度可分为绝对梯度和相对梯度,按产业分工理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梯度可分为直接梯度和间接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