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区治理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概念以来,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于社区治理也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肖林,2011)。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属于个案研究,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系统的有关社区治理的数据是相当缺乏的。对于中国的城市社区的真正理解,不仅要深化西方的社区概念,还要建立在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的深刻了解之上(费孝通,2009),形成自己的社区治理理论(吴晓林、郝丽娜,2015)。因此,需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测量指标和分析维度,“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的社区观察问卷是一个极佳的探索性尝试。
“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的社区观察问卷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427个居委会及其所辖的1296个小区进行了系统观察,内容包括居委会及小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安全、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还有停车、广场舞、遛狗等热门议题,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通过访员观察来收集系统的社区层面数据的问卷。
本章将从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管理、社区生活与交往四个层面对上海的社区治理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社区区位。本次调查观察了上海市427个居委会的1296个小区,其中56.79%的小区位于中心城区,24%的小区位于近郊,19.21%的小区位于远郊。
(2)住房类型。一般认为,老工/公房、里弄房相对比较老旧,但是居民之间更加熟悉,而新建商品房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较好,但居民之间可能相对陌生。本调查在观察模块将住房类型分为了里弄房、老工/公房、多层商品房、小高层商品房、高层商品房、别墅和其他七类。其中老工/公房的比例最大,高达60.19%;别墅占比最小,为4.9%。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住房类型进行了重新分类,将里弄房、老工/公房归为“里弄房/老工/公房”(67.96%),将多层商品房、小高层商品房、高层商品房、别墅归为“商品房”(30.4%),以及“其他”(1.63%)。
(3)小区经济指标。为了衡量小区居民的经济水平,我们选用了小区汽车高档品牌占比,高档品牌汽车的比例越高代表该小区的经济水平越好。为了方便比较分析,我们将高档汽车占比分成了0~10%、10%~20%,20%~50%、50%~100%四类。数据显示,中心城区的高档品牌汽车占比明显高于近郊和远郊。从小区类型来看,与里弄房/老工/公房相比,商品房的高档品牌汽车占比更高。
(4)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地。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居委会也是我们在观察时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对小区是否是居委会的办公室所在地也进行了识别,有413个小区为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地[1]。其中,有75.06%的居委会在里弄房/老工/公房小区内,仅有23.72%的居委会在商品房小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