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政治焦虑
可说到底是西周立国二三百年,春秋都过去了一百多年了,大伙在族属这个观念上已经逐渐开始以诸侯国为单位形成了新的身份认同。
再说鲁国这一次用水淹确实是不符合春秋战法,本来莒犁比公就打算面前这个小家伙不管说啥,自己都要狠狠的批斗一番。
可偏偏闵沃直接说国属让习惯了勾连齐鲁国内的东夷贵族的莒犁比公找不到一点反击路径。
这小子真是贵族吗?
莒犁比公瞄着闵沃,心中暗自纳闷,这年头正常来说贵族互相吹捧一下才是正常,就是战胜者也不能再普通平民面前将贵族的礼仪撕扯个干干净净。
闵沃可是一点扯皮的心思都没有,挥挥手,让棠邑的步卒手持长戈,很快就是把莒犁比公给俘获了。
别管莒犁比公之前有多强,在面对这长戈的时候还不是和普通人一样只能束手就擒。
闵沃没有兴趣享受俘获敌国国君的想法,也不想在鲁国贵族大夫那落下些口实,让棠邑的士卒把莒犁比公架上车就朝着郠邑方向而去。
有这么大一桩功绩在,鲁侯午不给闵沃两三座城邑怕真的是说不过去的。
当闵沃带着莒犁比公来到郠邑的时候,不少的鲁国贵族看见莒犁比公的彀车的时候都激动了!
于上层的季武子而言,莒犁比公不过是在他一有动作就打脸的无礼贵族,痛是到不了他的身上;
但是对于鲁国中下层的贵族,大夫和武士而言那真的就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人身上就是一座山”,莒犁比公的赫赫威名是建立在他不断入侵鲁国东部。
还记得之前三桓瓜分鲁国公室三军的描述吗?
季孙氏瓜分的一个军事吃干抹净一点不留,统统都从鲁国公室直属的大夫领,变成季孙氏的大夫领,而季孙氏的大本营就在鲁国东部。
而莒犁比公对鲁国东部季孙氏领地的屡次攻伐也就意味着鲁国三分之一的贵族都受到了莒犁比公的讨伐,考虑到东夷出身的“仁义”宋襄公都能把同是国君的缯子给活祭了,就知道同为东夷且更“野蛮”的莒国军队会如何对付俘获的鲁国人。
起码鲁国东部三分之一的贵族是想食其肉寝其皮!
再扩散的想想这些贵族有多少姻亲故旧,基本上全鲁国上下就没有不仇恨莒犁比公的!
郠邑中的军队虽然是鲁国公室直属军队,并不是东部的贵族,但是想想东部三分之一的贵族对其仇恨,剩下的鲁国贵族联姻远亲乃至同门、战友都是不少,自然是少不了感同身受!
闵沃就是自己人,走在郠邑的大道上感受着那无数道不知道从哪射向自己身后的目光都有些压力。
他上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很少有正式被一棒子人目光灼灼的看到;这辈子在棠邑是搞出不少发明创造,可那些都是建立在做事的方面,大事开小会,棠邑大夫领的几个领导层拍板就行。
身边一直没有啥出场机会的一个棠邑大夫领的武士御驺也插嘴说道:
“我有个表姐嫁到东鄙,在一次莒国伐鲁的战争后失去了下落。”
这话反倒是一个开头,不少棠邑的甲士以及迎接的鲁国大夫和甲士看着莒犁比公双眼都是发红,要不是大庭广众下不好,鬼知道会不会用戈矛悄悄捅上一个窟窿眼。
“那你怎么不早说?”
闵沃这个时候有点后悔了,将莒犁比公完完整整的教导鲁侯午手上,按照鲁国兴灭继絶的规矩少不了是一个大夫领养老的结果,顶多就是鲁侯午、三桓等鲁国权贵面上有光。
但要是在野外杀了莒犁比公,那闵沃一下子就能获得所有鲁国中下层贵族的感激!
去他丫的“兴灭继绝”的传统,史官又不会跑出来验尸不是?
这年头别看诸侯国上层的赏识很重要,可底层的拥护却是更加重要。
在这个礼乐逐渐崩坏的时代,上层就是没有良心也会讲究个脸面;可底层甲士步卒可就不讲究这些,人家是淳朴的“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五十年前宋国六卿之一的华元就是因为没有给车右羊斟吃羊肉,被车右一把带到带到敌军阵中,千乘之国的宋国一下子损失战车四百六十辆,再加上赎回华元的一百乘,宋国可谓是元气大伤。
四十年前,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厮杀时,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结果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这个老人就是魏颗父亲魏武子小妾的父亲,当年魏武子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她就会因为无子而受到大家的排挤,所以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要让她在家里受气。”
不久魏武子病重,他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
当时,魏颗没有办法,只得点头答应。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把那个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有人责问魏颗:你为什么不按照父亲的遗嘱办事,这实在是太不孝了。
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志会昏乱不清。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志清醒时的吩咐,没有什么不孝的。”
闵沃正在后悔,鲁侯午在郠邑的宅邸外面,郈昭伯正一把接过莒犁比公,却是让人把他安置在门口的亭子里面休息。
郈昭伯接着对闵沃说道:“现在鲁侯正在气头上,你等一会再进去。”
“气头上?”闵沃瞪大了眼睛搞不懂郈昭伯的意思,现在正是击溃所有莒国可战之兵,俘获莒国国君的顺风局,鲁侯午不好好带着手下乘胜追击,翻到是在宅子里面有什么气好生的?
“去年留在雍榆随时准备救援盟主晋国的叔孙豹没有回国,直接就出使了晋国。”
闵沃听着这话立刻就是秒懂,别看晋国一直用鲁国牵扯齐国宋国,鲁国对晋国又有“桐叶封弟”时周公劝谏的优越感,两家看上去其乐融融。
可事实上,在鲁国高层眼中和晋国哪有什么同姓只好?只有利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