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实用影像检查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一、解剖学基准轴线和面(解剖学姿势)

(一)解剖学基准轴线

1.垂直轴

垂直轴(vertical axis)为从头顶至足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

2.矢状轴

矢状轴(sagittal axis)为从腹(背)侧至背(腹)侧,并与垂直轴垂直相交的轴线。

3.冠状轴

冠状轴(coronal axis)为从左(右)至右(左),与地面平行且与垂直轴、矢状轴相互垂直的轴线。

(二)解剖学基准面

1.矢状面

在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其断面为矢状面(sagittal plane)。若左右相等,该面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

在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其断面为冠状面(coronal plane)。

3.水平面

与矢状面、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其断面为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

二、X线摄影基准线

(一)头颅摄影基准线

1.听眶线

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听眶线(orbitomeatal line)为解剖学的水平线与水平面平行。又称Read氏基线、人类学基线(anthropological base line,ABL)。

2.听眦线

外耳孔中点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听眦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2°~15°角。又称摄影学基线(radiographic base line,RBL)。

3.听鼻线

外耳孔中点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听鼻线(acanthiomeatal line)与听眦线约呈25°角。

4.瞳间线

两侧瞳孔间的连线,瞳间线(interorbital or interpupillary line)与水平面平行。

5.听眉线

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听眉线(glabellomeatal line)与听眦线约呈10°角。

6.眶下线

两眼眶下缘的连线为眶下线(infra-orbital line)。

(二)X线基准线

1.中心线(a centre ray)

X线束中,居中心部分的那一条线。

2.斜射线(oblique rays)

X线束中,中心线以外的线。

三、X线摄影方向、体位及命名原则

(一)X线摄影方向及命名原则

1.矢状方向(sagitt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身体的前方或后方射入,并与矢状面平行。有前后方向和后前方向。

2.冠状方向(coron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身体的左侧或右侧方向射入,并与冠状面平行。

3.水平方向(horizont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射入被检部位。

4.斜方向(oblique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身体的矢状面与冠状面之间射入。有左前斜方向、右前斜方向、左后斜方向和右后斜方向。

5.轴方向(axi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与被检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长轴平行或接近于平行。

6.切线方向(tangenti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经过球形或弧形被检器官的边缘。

7.内外方向(medial-later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被检侧肢体的内侧射入,由外侧射出。如尺桡方向、胫腓方向。

8.外内方向(lateral-medi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被检肢体的外侧射入,由内侧射出。如桡尺方向、腓胫方向。

9.背掌方向(dorsopalmar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手背侧射向掌侧。

10.背底侧方向(dorsoplantar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足背侧射向足底侧。

(二)X线摄影体位及命名原则

1.前后位(anteroposterior position)

探测器置于被检者背面,X线中心线呈前后方向,自被检者前方射入后方。

2.后前位(posteroanterior position)

探测器置于被检者前面,X线中心线呈后前方向,自被检者后方射入前方。

3.侧位(lateral position)

探测器置于被检者一侧,X线中心线呈冠状方向。被检者左侧靠近探测器,中心线自右侧射入左侧射出称为左侧位。被检者右侧靠近探测器,中心线自左侧射入右侧射出称为右侧位。

4.右前斜位(right anterior oblique, RAO)

又称第一斜位。探测器置于被检者前面,右侧靠近探测器,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夹角小于90°,X线中心线自左后射向右前。

5.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 LAO)

又称第二斜位。探测器置于被检者前面,左侧靠近探测器,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夹角小于90°,X线中心线自右后射向左前。

6.右后斜位(right posterior oblique, RPO)

探测器置于被检者后面,右侧靠近探测器,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夹角小于90°,X线中心线自左前射向右后。

7.左后斜位(left posterior oblique, LPO)

探测器置于被检者后面,左侧靠近探测器,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夹角小于90°,X线中心线自右前射向左后。

8.轴位(axial projection)

X线中心线与被检肢体、组织或器官的长轴平行或接近于平行,并垂直射入探测器。X线中心线自上方射向下方为上下轴位。X线中心线自下方射向上方为下上轴位。

9.切线位(tangential view)

X线中心线经过被检部位边缘,并垂直射入探测器。

10.立位(upright position)

被检者身体直立,垂直轴与地面垂直。

11.蛙形位(frog position)

被检者双下肢屈曲,并向两侧展开一定的角度,呈蛙形。

12.坐位(sitting position)

被检者身体呈坐立的姿势。

13.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被检者腹侧向上,背侧贴于平放的床面上,身体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冠状面平行于床面。

14.俯卧位(prone position)

被检者背侧在上,腹侧贴于平放的床面,身体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冠状面平行于床面。

15.侧卧位(lateral decubitus)

被检者身体一侧在上,另一侧贴于平放的床面上,身体的矢状面平行于床面,冠状面垂直于床面。左侧在下为左侧卧位,右侧在下为右侧卧位。

16.前凸位(anterior protruding position)

又称前弓位,被检者身体成弓状向前凸。

四、体表标志(体表解剖标志)

(一)肩胛下角

肩胛下角(angle of scapula)位于肩胛骨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二)髂嵴

髂嵴(iliac crest)即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三)髂前上棘

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spine)即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

(四)股骨大粗隆

股骨大粗隆(great trochanter)为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五)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骨颈静脉切迹(sterna jugular notch)位于胸骨上缘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六)胸骨角

胸骨角(sternal angle)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相连,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第5胸椎椎体交界处。

(七)剑突

剑突(xiphoid)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

(八)脐

脐(navel)位于腹正中线上,平第4腰椎水平,脐上3cm为第3腰椎,脐下3cm为第5腰椎。

五、X线摄影技术操作原则和步骤

(一)X线摄影原则

1.焦点大小的选择

摄影时,在不影响X线管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以提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小焦点一般用于四肢、鼻骨、头颅的局部摄影。大焦点一般用于胸部、腹部、脊椎等较厚部位的摄影。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

焦点至胶片的距离称为焦-片距,肢体至胶片的距离称为肢-片距。摄影时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探测器,并且与探测器平行。肢体与探测器不能靠近时,应根据X线负荷相应增加焦-片距,同样可收到放大率小、清晰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可运用几何学投影原理尽量避免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

中心线是X线束中心的那条射线,它代表X线摄影方向。斜射线是中心线以外的部分。一般中心线应垂直于胶片摄影,并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当摄影部位不与胶片平行而成角时,中心线应垂直肢体和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利用斜射线进行摄影。

4.滤过板的应用

主要吸收对成像无用的软射线,减少被检者的辐射剂量。

5.滤线栅的应用

按照摄影部位的厚度和焦-片距离,选用合适的滤线器。体厚超过15cm或应用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加用滤线器,并按滤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操作。

6.X线管、肢体、探测器的固定

X线管对准摄影部位后,固定各个旋钮,防止X线管移动。为避免肢体移动,在使肢体处于较舒适的姿势后给予固定。同时向被检者解释,取得密切配合,保持肢体不动。探测器应放置稳妥,摆好体位后迅速曝光。

7.摄影条件的选择

摄影前必须了解被检者的病史及临床诊断,根据摄影部位的密度和厚度等具体情况,选择较合适的曝光条件。婴、幼儿及不合作的被检者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

8.吸气及呼气的运用

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不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如,四肢骨,不需屏气曝光;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如,胸、腹部,需要屏气曝光。摄影前应训练被检者。

(1)平静呼吸下屏气摄影心脏、上臂、肩、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呼吸运动会使胸廓肌肉牵拉以上部位发生颤动,故摄影时可平静呼吸下屏气。

(2)平静呼吸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等部位。

(3)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这样可使肺内含气量加大,对比更鲜明,同时膈肌下降,肺野及肋骨暴露于膈上较广泛;深呼气后屏气、深吸气后再呼出屏气,这样可以增加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延长屏气时间,达到完全不动的目的。此法常用于腹部或膈下肋骨体位的摄影,呼气后膈肌上升,腹部体厚减薄,影像较为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进行曝光时,嘱被检者做慢而浅的呼吸动作,目的是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运动而模糊,而需要观察的部位可较为清楚的显示。例如胸骨斜位摄影。

9.照射野

数字X线摄影中,照射野的大小对图像灰雾引起的噪声影响较屏/胶系统更大,因此,摄影时应尽量缩小照射野。

(二)X线摄影步骤

1.阅读申请单

认真核对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病史,明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

2.摄影体位的确定

一般部位使用常规体位进行摄影,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被检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体位。如切线位、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

拍摄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平片时,必须清除肠道内容物,否则影响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口服泻药法,如口服番泻叶或25%甘露醇;或清洁灌肠。

4.衣着处理

摄影前除去衣物或身体部位上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异物,如发卡、纽扣、胸罩、饰物、膏药等。

5.焦-片距选择

按摄影部位要求选好X线管焦点至胶片的距离。如胸部为180cm,心脏200cm,其他部位为90~100cm。

6.体厚测量

胸部摄影的千伏值依据人体厚度决定,根据体厚选择摄影条件。

7.曝光条件(kV、mAs)选定

根据摄影部位的体位、体厚、生理、病理情况和机械条件,选择大小焦点、千伏、毫安、曝光时间(s)、摄影距离等。

8.呼吸训练

拍摄胸部、头部、腹部等易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在摆体位前,做好呼气、吸气和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被检者合作。

9.摆体位、对中心线

依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摆放相应体位,尽量减少被检者的痛苦。中心线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

10.照射野选择

根据被检者检查部位选择适当大小的照射野,平板探测器的放置应根据临床的要求和摄影方式适当调整。

11.辐射防护

做好被检者局部X线的防护,特别是性腺的辐射防护。

12.曝光及后处理

曝光准备完成后,再次确认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无误后曝光。曝光后对图像进行预审和处理后上传工作站及PACS。

13.填写申请单

目前一般要求记录摄影时患者和设备等特殊状况,并签字。也可要求PACS设计备注特殊情况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