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髋关节的X线测量
正常婴儿股骨头二次骨化中心一般生后5~7个月出现,髋关节脱位的患儿二次骨化中心出现较正常可能延迟,所以髋关节的X线片检查一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髋关节的X线片检查主要为骨盆正位,对于髋关节的X线测量也是基于骨盆正位片,评估髋关节脱位的测量的指标较多,以下逐一介绍。
1.Hilgenreiner线(H线)
即通过双侧Y形软骨顶点的水平连线(图4-1)。
2.Ombredanne-Perkin线(P线)
在骨盆正位X线片上,通过髋臼骨性外缘的铅垂线,P线与H线相交叉形成四个象限,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位于内下象限(图4-1)。
3.髋臼指数
经过骨性髋臼外上缘与内下缘的直线与H线相交形成的锐角,称为髋臼指数。髋臼指数是用来衡量骨性髋臼发育成熟度的指标。正常情况下,从出生至8岁髋臼指数逐步减小,此后髋臼指数保持不变。正常的髋臼指数和年龄有关,小于1岁,髋臼指数<30°;1~3岁,髋臼指数<25°;4岁以后,髋臼指数<21°,22°~24°为轻度发育不良,≥27°为重度发育不良(图4-1)。
4.Y等同线
经过骶骨中心的垂线。正常情况下Y等同线与双侧股骨头骨化中心或者股骨颈内侧缘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若一侧距离增大,则提示有髋关节脱位(图4-1)。
5.WibergCE角
经过股骨头中心(C)做一垂线,再经过股骨头中心与骨性髋臼外缘(E)做另一直线,两条直线相交的夹角称为Wiberg CE角(或简称CE角,又称中心边缘角)。正常情况下CE角>20°。若CE角<20°提示DDH,严重的髋关节脱位时CE角消失或者反转(图4-1)。
图4-1 正常髋关节的影像学测量
H:Hilgenreiner线;P:Ombredanne-Perkin线;α:Wiberg CE角;β:髋臼指数;a:右侧股骨近端干骺端内侧与Y等同线的距离,b:左侧股骨近端干骺端内侧与Y等同线的距离,正常髋关节a=b;蓝色的连续弧线为Shenton线或Menard线。
6.Shenton线或Menard线
在标准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连接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侧缘的弧线。正常情况下,该线为一连续平滑的弧线,若此线中断提示髋关节脱位(图4-1)。
7.颈干角
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颈轴线与股骨干轴线的夹角。不同年龄阶段颈干角的值不同,从出生到成年,颈干角逐步减小。出生时,颈干角平均值150°,1~2岁145°,4~6岁135°,成人120°。
8.股骨前倾角
股骨颈轴线与连接股骨内外髁中点的连线的夹角。出生时前倾角均值为27.5°,随着年龄增长该值逐渐减小,至成年时稳定在15°左右。
9.髋关节头臼指数
髋关节前后位上,测量股骨头直径与髋臼横径的比值(图4-2)。髋关节头臼指数是衡量髋臼深度的参数之一,正常≤20%,若此值增大,则提示髋关节半脱位和发育不良。
图4-2 髋关节头臼指数
a:髋臼横径,b:股骨头直径。髋关节头臼指数=b/a×100%。
10.Koehler泪滴
在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位于髋臼内侧缘的高密度影,其内侧缘为小骨盆内侧壁,外侧缘为髋臼内侧缘,下端弧形为髋臼切迹(图4-3)。泪滴进行性增宽,提示可能存在股骨头半脱位。
图4-3 Koehler泪滴
红线所示为泪滴,内侧缘为小骨盆内侧壁,外侧缘为髋臼内侧缘,下缘为髋臼切迹。
11.髋臼深度
在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做连接髋臼外缘与泪滴下缘的直线b,经过髋臼内上缘做b的垂线,其中最长的垂线为a(图4-4)。髋臼深度为a/b×100%,<25%提示DDH。
图4-4 髋臼深度
a:经髋臼内上缘做b的垂线中的最长者。b:连接髋臼外缘与泪滴下缘的直线;髋臼深度=a/b×100%。
12.VonRosen体位
对于股骨头尚未出现的婴儿,为了衡量股骨头的位置、方向及同髋臼的关系,可以采用双髋关节外展45°,双侧股骨内旋25°,摄包括骨盆正位及双股骨全长X线片。正常情况下股骨干轴线延长线通过髋臼外上缘,髋关节脱位的情况下延长线通过髂前上棘,甚至高于骶骨(图4-5)。
图4-5 婴儿Von Rosen体位示意图
双侧股骨外展45°,内旋25°,右侧股骨干轴线延长线通过髋臼外上缘,左侧股骨干轴线延长线通过髂上棘,提示左侧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