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特点
为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来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必要及时、准确地识别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征,包括认知功能变化,情绪、情感特点,意志力特点,人格特征以及特殊心理表现五个方面。
一、认知功能变化
随着增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逐渐发生变化。以下是老年人常见认知功能的变化。
1.感知觉变化
老年人的感知觉减退。老年人对高频声波和光波的感知能力下降,味觉减退,皮肤触觉、温觉和痛觉敏感性减退,眼角膜和鼻部的触觉降低更明显,触觉定位能力差(如同时触压面部与手部的两点皮肤时,高龄老人只能感知到一点受触压)。老年人因躯体活动变得迟缓而不灵活,社会活动范围缩小,言谈流畅性改变。上述情况会影响到老人对外界的信息接收以及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产生负性认知和情绪体验,甚至社会隔离。
2.记忆力变化
老年人的特点是机械记忆能力下降,速记、强记困难;远期记忆保持良好,但近期记忆减退。虽然老年人学习新事物较慢,但是理解之后的记忆能力、逻辑性记忆并没有明显衰退。需要注意健忘与痴呆的鉴别。老年人记忆力变化的个体差异很大,已经证实人脑受训练越少,记忆衰退越快。老年人应遵循“用进废退”原则,坚持阅读与学习、科学用脑和锻炼,以延缓记忆力衰退,保持思维灵活性。
3.注意力变化
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分配不足。当老年人对外界缺乏兴趣或缺乏投入的体力时,注意力就转向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身体细微变化都会引起注意,容易产生疑病倾向。
4.智力变化
老年人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均减退,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都不及中青年时期。老年人可能会尝试对认知要求不高的工作,更倾向搜索较少的信息,做简单的决策。但老年人智力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保持良好。在生活中虽然常常表现得比较古板、顽固,但却经验丰富,团队精神强,善于运用既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和解决问题,较少犯错误。
智力、思维、推理等能力在老年人群中差异很大。智能的高低与文化教育、职业、生活经验、家庭和社会条件等均有密切关系。而保持较好的高级认知功能是成功老龄化所具有的特征,也是需要努力帮助老年人实现的目标。
二、情绪、情感特点
情绪指的是喜怒哀乐。情感指的是美感、道德感、荣誉感,具有社会属性。老年人往往被认为是悲哀的、孤独无望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消极的观点并不完全准确,虽然老年人面临更多的丧失、挫折和冲突,但较之年轻人,老年人可能体验到更高水平的情感健康状态。调查也发现,我国老年人情感健康状态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概括来看,老年人情绪、情感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孤独
多数人进入老年阶段会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和寂寞感。老年人没有及时接受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来不及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随着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减少,产生被冷落、被忽视的感觉,进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又容易引发焦虑和抑郁的体验,表现出郁郁寡欢、焦虑不安的状态。
2.失落
是老年人常见的负性情绪反应,是由于老年人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下降而引发。在社会角色转化过程中,老年人没有在家庭和社会中及时寻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产生瞻前顾后、疑虑丛生的心态。还有一些老年人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较慢,往往被家庭成员或社会其他人员边缘化,使得他们产生悲观、失望、自我怀疑的情绪体验。
3.焦虑
老年人的焦虑一方面来源于对自身身体健康的担心和对死亡的恐惧;另一方面来源于对家庭成员健康的担心以及家中事务,如子女婚育、经济方面的担心。
4.抑郁
多种因素会使得老年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体验。上述导致孤独、失落、焦虑情绪体验的原因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可能导致老年人陷入到抑郁状态中。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和共病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不安和忧郁。
总体上,老年人具有较强的总体情绪调节能力,情绪、情感状态较好。但随着增龄,必然会面对多种应激事件,可能引起较多的负面情绪,对于情绪、情感的体验更为敏感,自我情感的表达方式更为内敛。因此,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识别不良情绪并积极应对。
三、意志力特点
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常常流露出“自己老了,什么都不行了”的意念,过低的估计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丧失了成功的自信心,使自己的意志活动下降。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不愿或不敢去做,讨厌或难以接受新鲜事物,非常注重以前的习惯或想法,出现保守性的特点、被暗示性提升的情况。也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盲目自信表现。固执实际上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且顽固程度随着增龄而增加,甚至明知自己不对,也不愿听取他人意见,承认错误。
四、人格特征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可将老年人人格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
1.成熟型或健康型
对自己一生的事业感到欣慰,对生活容易满足,对家庭和社会容易满意,对于衰老与社会性变化容易适应。能够从事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安乐型或悠闲型
满足于现状,悠闲自得。物质上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精神上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
3.防御型或自卫型
自我防卫性强,对衰老和外界各种不幸采取防卫机制来应对,用紧张工作和不停活动来回避老年期的丧失与空虚。
4.愤怒型或攻击型
不满现状、性格粗暴,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懊恼,怨恨自己一事无成,把失败归于客观;不承认衰老,自我闭塞,对人对事均无兴趣,甚至常有对立情绪。
5.自责型或忧郁型
与愤怒型相反,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攻击指向自己,把遭遇的不幸和失败归于自己,谴责自己,对一切事物持悲观、沮丧、失望甚至绝望的态度。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人格特点稳定多于变化。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的人格内倾性较强。但如果老年人罹患痴呆,出现明显的个性变化,是不属于正常的个性老化。
五、老年人的特殊心理表现
1.离退休综合征(retirement syndrome)
离退休后,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部分老人出现适应不良表现,行为举止与离退休前明显不同,判若两人。在情绪上表现为性情变化快;在行为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
2.空巢综合征(empty nest syndrome)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导致了情感慰藉、健康医护、生活照料等方面的缺失。空巢综合征主要表现有:焦虑、失落、抑郁、恐惧、失眠、头痛、食欲不良等,这些症状如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性格孤僻、自闭、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力下降。
3.面对死亡的心理反应
在多项我国老年人死亡态度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仍然不能坦然面对死亡,带有恐惧和焦虑。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不惧怕死亡,但对死亡之前要经历的过程以及离世后带来的影响比较焦虑。近年来也开展了对死亡的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帮助生命末期老年人,使他们能安详、平静地面对死亡。
(西英俊 马辛;刘晓红 毛佩贤 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