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漫话《医学三字经》](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2/43604032/b_43604032.jpg)
七、明代以后医家特点
明以后 须酌量
明代以后的医书要斟酌着看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80715/2291901390136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39_39_1_16978.jpg?sign=1739037142-4KKehrwx4el9e2qBZkCu2y7AiayvJx37-0-746619a9188a331cb1835a60ed1a593d)
详而备 王肯堂
王肯堂写的《证治准绳》详细齐备。
薛氏按 说骑墙
薛己的《薛氏医案》整本书缺乏自己的观点。
士材说 守其常
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中规中矩,也没有新意。
这些书,大家就当是参考书读读得了。
景岳出 著新方
张景岳写的《类经》《质疑录》《景岳全书》等,其中的方子有些创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80715/2291901390136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0_40_1_17030.jpg?sign=1739037142-PczPmh0oe8AbxQsjHuzSHTOTSD4VYIo4-0-faffe56e0b7141b6db96d2895b767492)
张景岳当过兵,熟悉排兵布阵,所以写的《景岳全书》用了排兵布阵的思路来组合药方。这就是用药如用兵!中医思想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中体现,所以,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学习中医理论都能有很好的体悟。张景岳带兵带得好,做医生也做得好。前面说的“医圣”张仲景,做官做得好,从医也是高手,关键是通自然之道。
石顽续 温补乡
张璐,晚年号“石顽老人”,他继续坚持了张景岳的思想,主要用温补的方法进行治疗。
好的思想总是被不断地延续,张璐写的《张氏医通》就是沿袭了张景岳的思路,强调用温补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温补就是用温性补益的药物来治疗虚寒证,让身体里的阳气充足,把体内的寒气逼走。
献可论 合二张
赵献可写的《医贯》,学术主张基本与张景岳和张璐两人一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80715/2291901390136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2_42_1_17106.jpg?sign=1739037142-jZnzoQGCJnfCaIZKbpP9uPnotXVSrLZC-0-9a1694026f9634d7bbf4be3241297905)
赵献可强调补命门。命门,就是身体最要害的部位。在五脏学说中,指肾脏,而且是右肾;在经络学说中,指督脉命门穴,位置在腰部,很好找,肚脐正对着的腰部中间凹陷就是了。
诊脉法 濒(bīn)湖昂
诊脉的方法,《濒湖脉学》是最好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80715/2291901390136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2_42_2_17107.jpg?sign=1739037142-hzQgbCSt0fYwjeVBvFb540x9BjqbqW0N-0-ee544497a4b2372feb586390a2d952fa)
大家都知道诊病有四招——“望、闻、问、切”,望是用眼看;闻是听患者说话、喘气的声音和闻气味;问就是问哪儿不舒服;切主要指的就是把脉。李时珍写了著名的《本草纲目》,同时也写了《濒湖脉学》,这本书对脉学进行了深入分析,直到现在,中医大夫要学把脉,这本书仍是必读书。
数子者 各一长
以上这些医家各有所长。
揆(kuí)诸古 亦荒唐
与古典医籍相比,诸家所著之书都没有得到所有的中医精髓。
长沙室 尚彷徨
所谓的张仲景的徒弟,大都没明白张仲景治病的中心思想。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80715/2291901390136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4_44_1_17195.jpg?sign=1739037142-VtumaxiyS4RvgnzjahjQXWCFPXj4y5OU-0-5bd88871a32f3c7cbfd7232e879dd6ec)
张仲景(曾经是长沙太守,人称“张长沙”)在中医界真的是太有名了。好多人为了显示自己医术出自名家,都说自己是张仲景的门徒。其实真正登堂入室的没几个,多数都还没有理解透张仲景治病的中心思想。
惟韵伯 能宪章
只有柯(kē)韵伯对张仲景的理论理解较深。
当然好学生也是有的,柯韵伯写的《伤寒论注》《伤寒论翼》,对张仲景的治病思想和《黄帝内经》的理论不但理解透彻,还有很好的发挥。
徐尤著 本喻昌
徐彬、尤怡对张仲景治病思想的注解,遵循的是喻嘉言的理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80715/2291901390136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5_45_1_17234.jpg?sign=1739037142-XO5q5uuIFQ0eLemkTIw2S0T5tWWMOwxj-0-ae7e9b0a9785eee8f783ba164cb562ba)
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写了《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三部书。《寓意草》是自己的医案(记录自己治过的病例),《尚论篇》论述了伤寒六经辨证,《医门法律》是综合性医书,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可以指导医生治疗。
大作者 推钱塘
写得最好的,要数钱塘人张志聪和他的弟子高世栻(shì)。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80715/2291901390136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5_45_2_17235.jpg?sign=1739037142-tQnHstcqvP7oueOduP6BFoJIvaiB5LTV-0-00b436048ef66c59e3ed8ad77944b274)
钱塘是浙江杭州的古名,张志聪和他的弟子高世栻都是杭州人,他俩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有很好的论述。张志聪写的《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是《黄帝内经素问》的注解著作中比较好的一部。不得不说的是,张志聪采用了招徒讲医的方式,让中医学教育民间授徒形式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中医传承最宝贵的是师带徒,没有师带徒的传承,那些好的治病救人的经验就会慢慢消失。
取法上 得慈航
学习经典,才能有正确的方向。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80715/2291901390136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6_46_1_17270.jpg?sign=1739037142-nuRKXUl83VtnHMkoykW0wDzao3rsKXpZ-0-4b3f93005ce1e5003774657a58586b45)
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为学习研究内容,才能获得丰富的医学知识,才能真正看好病。
好了,《医学三字经》之《医学源流》这么快就结束了,你记住了几本书?记住了几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