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脾肾两虚病消渴 先天后天同补益
【案例回顾】
1999年10月12日,一位70岁左右的老年女性前来就诊,我见她表情抑郁不快,便主动上前询问病情,经她自我介绍,她现年才66岁,长年精神抑郁不开心,1年多前逐渐出现全身乏力疲劳、口渴多饮、小便频多,曾在自己工作的厂卫生室检查,空腹血糖高达11.2mmol/L,尿糖(+++),而后间断服用过消渴丸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
3个月前患者曾来院就诊,查空腹血糖仍有11.6mmol/L,尿糖(+++),说明患者糖尿病控制很不理想,症状除了乏力、口渴多饮、尿频之外,患者还有一干活就出汗、大便溏薄、腰酸失眠,近1年内体重更是下降了7kg。查她的舌脉,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此患者辨证当属消渴病(脾肾两虚证),处以健脾降糖饮加减。
处方:生黄芪30g,天花粉10g,太子参30g,熟地黄15g,怀山药9g,白术9g,金樱子1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葛根30g,黄精15g,薏苡仁30g,川芎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先嘱其服药2周。
2周后复诊,复查空腹血糖降低至9.0mmol/L,并且患者自觉症状均有好转,乏力、口渴、自汗明显减轻,但腰酸、尿频、失眠多梦仍较明显,大便仍不成形。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百合30g,再连服2周。
三诊时复查空腹血糖降低至8.1mmol/L,诸症已不明显。后继续服用上述中药2个月以巩固治疗。
【师生问答】
学生: 老师,这位患者您辨证是脾肾两虚证,那在临床上您遇到的糖尿病患者中脾虚证多见吗?
老师: 嗯,这个证型还是很多见的。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学对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每从肺燥、胃热和肾虚立论,分上、中、下三消,大多以滋阴清热为法,而倡行从脾论治者较少。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经历由胖到瘦的过程。根据中医学脾主肌肉、脾主四肢的理论,提出“脾虚致消”的观点,治法主张采用健脾益气法。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发病前多素嗜肥甘或过度劳累,导致脾气耗伤,发病后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脾气亏虚症状,如倦怠乏力、自汗、形体消瘦、舌质淡胖有齿痕、脉弱无力等,而三消症状的出现多不典型,因此临证应用益气健脾法为主治疗糖尿病更切合其病机与临床实际,收效更好。
学生: 老师,“脾虚致消”的观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印证,那请问这有哪些具体的理论依据吗?比如《黄帝内经》中有否相关的记载呢?
老师: 是的,从脾论治糖尿病确实是有理论依据的,早在《黄帝内经》对消渴病就有着较为详尽的论述,其中就隐含了益气健脾法治疗消渴病的门径。
对于消渴病成因的认识,在《灵枢·本脏》已指出“脾脆善病消瘅”,明确提出脾脏虚弱是发生消瘅的重要病因。又认为本病为“膏粱之疾”“肥美之所发”,指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耗损脾胃,可引发消渴病。对于消渴病“口甘”“多尿”等症状,也从脾胃入手,应用脾胃运化理论予以解释。又如《灵枢·口问》中记载:“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消渴水气小便不利脉证并治》中认识到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并在治疗消渴病的白虎加人参汤、瓜蒌瞿麦丸中创造性地应用了人参、茯苓、薯蓣等健脾之品,开后世补脾益气治疗消渴病之先河。
《仁斋直指方论·消渴》中指出:“消渴证候,人皆知其心火上炎,肾水下泄……孰知脾土不能制肾水,而心肾二者皆取气于胃乎?治法总要当服真料参苓白术散,可以养脾自生津液。”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也曾有“四君子汤,治烦热燥渴”和“白术散治烦渴,津液内耗,不问阴阳,服之则渴生津液”的论述。《丹溪心法·消渴》云:“又若强中消渴,其毙可立待也。治法总要当以白术散养脾自生津液,兼用好粳米煮粥。”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消渴》中也指出:“五脏之精悉运于脾,脾旺则心肾相交,脾健则津液自化。”
由此可见,从脾论治糖尿病自古有之。我认为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条件,以健脾益气法治疗糖尿病更能取得良效。
学生: 老师,您提到的消渴病的病因有“膏粱之疾”“肥美之所发”等,我们现代人很注重饮食,更注重饮食进补,什么有营养的都想吃,一吃就容易吃多。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在饮食方面我们有什么具体要求吗?是不是更要清淡为主?
老师: 嗯,确实是这样的。
消渴病的病因多为嗜食肥甘厚味或过度劳累、情志失调所引起,因此针对患者饮食不规律,服药不得法,以及在心理和运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治疗消渴病的“三平衡”疗法。包括饮食平衡、心理平衡、运动平衡。其中,饮食平衡是指根据病情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及适当增加食物纤维,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但必须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另外,药膳对改善病情也有很好的作用,比如冬瓜、南瓜、苦瓜、马齿苋、山药、猪胰等均可选用。有些患者在服药的同时未饮食控制,或仍食甜味食物,或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反而都会加重病情。
学生: 您说了饮食平衡,还有心理平衡和运动平衡呢?
老师: 是的,那么我继续讲后面两个平衡吧。
所谓运动平衡是指不同体质的人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气功、散步、快走等,总的原则是不要太过,以不感疲乏、全身微有汗出、心率稍有增快为度,有助降低血糖、血脂,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用药量。正如唐代王焘曾指出,消渴患者须“食毕即行步。稍畅而坐……不欲饱食便卧,亦不宜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亦不能强所不能堪耳”。运动能够促进气血流通,使人体生机旺盛,反之则气机壅滞,百病由生。
所谓心理平衡是指避免情志刺激,进行自我调节,保持心情愉快。临床常见一些患者精神忧郁,血糖居高不下,各种降糖药疗效差。情志失调是加重病情的又一因素,正如朱丹溪所说:“人身诸疾,多生于郁”。肝气郁结,一则木旺克土,二来郁久化火,伤津耗液,使本病迁延不愈。《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记载:“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由此可见,精神愉悦,心理健康是控制好血糖的重要因素。
学生: 谢谢老师这么详细的讲述。我们还是想老师请您继续从脾虚的角度来谈谈糖尿病。
老师: 好的。我认为糖尿病是本虚标实之证,脾气亏虚是其发病的关键。“脾”是糖尿病病因病机中的重要地位,而健脾益气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大法。从糖尿病的主症特征来看,大量津液从尿中丢失,其临床表现为一派津液亏耗之象,这是气化不足所致。人体津液是由精微物质气化所生,中焦气化不足,不能化生气血津液为人体所用,其精微物质反随糟粕排出体外;中气虚即脾气虚,脾主四肢肌肉,故消渴脾虚,疲乏无力,四肢消瘦。因此,糖尿病“脾”病为先,造成气化不足,诸症丛生,然后涉及其他脏腑。“脾虚”是消渴病重要的病理基础,以脾为主的气机升降失常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而五脏虚弱是消渴病的重要转归。气阴两虚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以内热、痰湿、血瘀为标,随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所侧重。
因此,消渴的治疗当以益气健脾为主,并辅以滋阴清热、化痰除湿、活血化瘀,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达到标本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