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学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化学因子消毒机制

利用化学原理作用于目标微生物的因子称为化学因子。用化学因子来消毒的方法,称为化学消毒法。化学因子主要由化学消毒剂(消毒剂)等组成。

消毒剂种类很多,按照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将消毒剂分为:①高水平消毒剂(high-level disinfectant):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剂;②中水平消毒剂(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剂;③低水平消毒剂(low-level disinfectant):仅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剂。

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朊病毒>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

化学因子作用于目标微生物的机制简述如下。

一、卤素及其化合物消毒

卤素类(halogens)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氯、溴及碘的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氯和氯化合物消毒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可产生次氯酸的氯和氯化合物(chlorine and chlorine compounds)。氯化合物主要包括漂白粉、三合二、次氯酸钠、氯化磷酸三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二甲基海因及三氯异氰尿酸。

1.作用机制

含氯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有三个:①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次氯酸可侵入微生物的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干扰微生物的糖代谢;②新生氧的氧化作用:次氯酸可分解产生新生态的氧,它可氧化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而干扰其正常生理作用;③氯化作用:含氯消毒剂中的氯能使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也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氮-氯化合物,还能氧化细菌中的一些重要的酶,从而干扰其新陈代谢。

2.应用

含氯消毒剂杀菌谱广,价格低廉、作用迅速,在饮用水、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及医院消毒方面应用广泛。但含氯消毒剂容易受有机物影响,有刺激性,对物品有漂白和腐蚀作用,稳定差,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

(二)碘和碘化合物消毒

含碘消毒剂(disinfectants containing iodine)是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碘和碘化合物(iodine compounds)。碘消毒剂是一类广谱消毒剂,主要包括自由碘(卢戈氏碘液、碘酊)、碘伏。

1.作用机制

含碘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碘元素碘化菌体蛋白质,通过形成沉淀而杀灭微生物。

2.应用

包括碘酊和碘伏的应用。

(1)碘酊(iodine tincture):

即碘的乙醇溶液。碘酊为棕红色澄清液,有碘和乙醇气味。适用于手术部位、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肤以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的消毒,不适用于黏膜和敏感部位皮肤消毒。

(2)碘伏(iodophor):

是碘与聚醇醚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类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络合物。碘伏为黄棕色或红棕色固体粉末,有碘的气味。表面活性剂对碘有助溶和载体作用,可使碘伏逐渐释放碘,延长碘的杀菌作用时间。碘伏杀菌谱广、刺激性小、毒性低、不易着色、无腐蚀性、性质稳定。碘伏广泛用于外科手及前臂消毒,手术切口部位、注射及穿刺部位皮肤以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消毒、黏膜冲洗消毒、卫生手消毒,还可用于食具、皮肤及物品表面的消毒。

(三)溴和溴化合物消毒

含溴消毒剂是指溶于水后,能水解生成次溴酸,并发挥杀菌作用的溴和溴化合物(bromine compounds),主要有溴、1-溴-3-氯-5,5-二甲基海因(氯溴海因,BCDMH)、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二溴海因,DBDMH)。

1.作用机制

含溴消毒剂二溴海因对病毒MS2噬菌体的灭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MS2噬菌体的A蛋白,影响其对宿主性菌毛的吸附性,破坏衣壳蛋白使噬菌体变形、破碎,以及裂解RNA来达成。

2.应用

适用于游泳池水、污水和一般物体表面的消毒,不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和空气的消毒。

二、过氧化物消毒

过氧化物类(peroxides)消毒剂是指化学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基“—O—O—”(过氧离子O22-)的强氧化剂,主要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过甲酸和二氧化氯。

1.作用机制

过氧化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是氧化破坏微生物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杀灭微生物。①过氧化氢因光化学、重金属、电离辐射和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分解产生各种化学基团,如活性氧及其衍生物,这些化学基团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屏障通透性,破坏其蛋白质、酶、氨基酸和核酸,从而杀灭微生物。②二氧化氯本身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主要攻击富有电子或供电子的原子基团,如氨基酸内含巯基的酶和硫化物、氯化物,使其失活和性质改变,从而杀灭微生物。

2.应用

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食品用具和设备消毒、空气消毒、皮肤伤口冲洗消毒、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

(1)过氧乙酸: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室内空气等的消毒。

(2)过氧化氢:

因光化学、重金属、电离辐射和转换性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各种化学基团,如活性氧及其衍生物。这些化学基团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屏障通透性,破坏其蛋白质、酶、氨基酸和核酸,从而杀灭微生物。过氧化氢适用于外科伤口、皮肤黏膜的冲洗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

(3)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杀菌成分的一种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可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食品加工器具、餐饮具、蔬菜和水果等的消毒,生活饮用水(包括二次供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城市中水的消毒,非金属医疗器械等的消毒。

三、醇类消毒

醇类(alcohols)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醇类,主要有乙醇、异丙醇、苯甲醇、苯乙醇、溴硝丙二醇。

1.作用机制

醇类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酶失活,从而干扰微生物代谢,致使微生物死亡。

2.应用

常用的有乙醇、异丙醇和正丙醇,醇类消毒剂渗透力较强,能迅速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和亲脂病毒,对亲水病毒和真菌孢子的杀灭效果较差,不能杀灭芽孢,常用于注射前皮肤消毒、外科洗手及器械浸泡消毒。60%~80%浓度的醇类消毒剂杀菌作用最强,这是因为醇使蛋白质变性过程中需要水。醇类在凝固蛋白质的同时,也保护了微生物,使醇溶液不能与微生物有效接触,因此,醇类消毒剂不宜用于血、粪便及污物的消毒。

乙醇主要用于手和皮肤的消毒,也可用于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精密仪器的表面消毒,不宜用于空气消毒及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

四、醛类消毒

醛类(aldehydes)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

1.作用机制

醛类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凝固微生物的蛋白质,还原氨基酸,使蛋白质分子烷基化,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邻苯二甲醛对细菌繁殖体杀灭机制:①邻苯二甲醛与细菌的胞壁或胞膜作用,形成牢固的交联结构,造成菌体内外物质交换功能障碍,阻碍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从而促进细菌死亡。②由于邻苯二甲醛是芳香醛,具有良好的脂溶性,更容易穿透脂质较多的结核分枝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从而作用于菌体内部的靶位点,引起细胞死亡。

邻苯二甲醛对细菌芽孢的杀灭机制:①邻苯二甲醛破坏了芽孢对外界营养成分的感受,导致细胞营养摄食得不到信号,减弱了吡啶二羧酸的累积,影响芽孢外层的形成,降低了芽孢的抵抗力,从而杀灭芽孢。②邻苯二甲醛可损害芽孢内层膜的重要蛋白,导致芽孢死亡。

2.应用

包括甲醛、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的应用。

(1)甲醛:

可杀灭各种微生物,但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毒性,特别是对眼睛和鼻黏膜有极强的刺激性。

(2)戊二醛:

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属灭菌剂,对金属的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较小,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特别是各种内镜的消毒与灭菌。灭菌常选择2%的戊二醛浸泡10h,消毒则常用2%戊二醛或1%增效戊二醛浸泡10~20min。戊二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对人有毒性,尤其是对眼睛有严重的伤害,因此,不能用于注射针头、手术缝合线及棉线类物品的消毒与灭菌,也不能用于室内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更不能用于室内空气、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3)邻苯二甲醛:

邻苯二甲醛是一种高效醛类消毒剂,与戊二醛相比,不仅具有广谱、高效和低腐蚀的特点,还具有刺激小、使用浓度低的优点,主要应用价值在于其作为内镜消毒剂,增加了内镜消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称为戊二醛的替代品。邻苯二甲醛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分枝杆菌、病毒、芽孢、某些寄生虫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五、表面活性剂消毒

表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 agents)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tionic surfactants,or cationic surface-active agent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nionic surfactants,or anionic surface-active agent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n-ionic surfactants,or non-ionic surface-active agents)。这里重点介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盐类化合物。

季铵盐类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为铵离子中的四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4NX,其中四个烃基R可以相同,也可不同。X多是卤素负离子(F-、Cl-、Br-、I-),也可是酸根(如 HSO4-、RCOO-等)。季铵盐类化合物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两类。如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十二烷基二甲基苯氧乙基溴化铵(度米芬)。

1.作用机制

季铵盐类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①吸附至微生物细胞表面,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溶解损伤细胞使菌体破裂,使细胞内容物外流;②渗透进入微生物体内,使其中蛋白质变性后沉淀;③破坏酶系统,特别是脱氢酶类和氧化酶类,干扰微生物的代谢。

2.应用

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以季铵盐类化合物为主要化学成分的消毒剂,有芳香气味。适用于环境与物体表面(包括纤维与织物)、食品加工设备与器皿、手、皮肤与黏膜的消毒,常用的有苯扎溴铵和苯扎氯胺。其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毒性小、稳定性好,对消毒物品无危害,使用时,不得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合用,不宜用于粪、尿、痰等排泄物的消毒。

六、胍类消毒

胍类(guanidine)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胍类或双胍类(biguanides)化合物,常用的有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和氯己定。

1.作用机制

胍类对微生物的作用:①盐酸聚六亚甲基胍:盐酸聚六亚甲基胍(PHMB)的聚合物呈正电性,很容易吸附于呈负电性的各类细菌、病毒,从而抑制其分裂,同时聚合物形成薄膜,堵塞微生物的呼吸通道,使其迅速窒息死亡。②氯己定:迅速吸附于细菌细胞表面,破坏细胞膜,造成胞质成分变性渗漏,抑制细菌脱氢酶活性,高浓度时能凝聚胞质成分。

2.应用

用聚六亚甲基双胍配制使用浓度的消毒液适用于外科手消毒、卫生手消毒、皮肤黏膜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消毒,不适用于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

七、酚类消毒

酚类(phenols)消毒剂是指以酚类化合物为主要原料,以表面活性剂、乙醇或异丙醇为增溶剂,以乙醇或异丙醇或者水作为溶剂,不添加其他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常用的酚类消毒剂有苯酚、甲酚、二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

1.作用机制

酚类对微生物的作用:①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破坏其通透性,并渗入细胞,破坏细胞的基本结构,同时也可使菌体内容物溢出;②穿透和破坏细胞壁,作用于胞浆蛋白质,使其凝固和沉淀;③作用于微生物的酶,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2.应用

以苯酚、甲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织物等的消毒;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手卫生、皮肤、黏膜、物体表面和织物等的消毒,其中黏膜消毒仅限于医疗机构诊疗处理前后使用;以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手卫生、皮肤、黏膜、物品表面和织物等消毒,其中黏膜消毒仅限于医疗机构诊疗处理前后使用。

八、气体消毒剂消毒

气体消毒剂(vapor-phase disinfectants)是指在使用时为气态的消毒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甲醛释放剂及臭氧。

1.作用机制

包括常用气体消毒剂臭氧和环氧乙烷对微生物的作用。

(1)臭氧:

①作用于细胞膜,增加其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流;②使细胞活动中必要的酶失去活性;③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2)环氧乙烷:

能与微生物的蛋白质、DNA和RNA发生非特异性烷基化作用,从而杀灭微生物。

2.应用

臭氧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病房、口腔科等场所的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环氧乙烷适用于不耐高温和湿热的物品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