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影像学知识

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是否正确不仅影响使用效果,而且与众多并发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胸部或腹部X线摄片显影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一、胸部X 线摄影基本理论

胸部X线图像是胸部各种组织和器官重叠的影像,它显示的是各种组织结构在X线投影下的总和,也是胸部疾病诊断的基础。X线摄影有传统的普通X线增感屏-胶片摄影、X线计算机数字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X线直接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三种。目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普通X线摄影与X线计算机数字摄影(CR)。

DR由扫描控制器、暗盒胶片(电子探测器)、影像监视器及系统控制器组成。具有摄像质量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曝光时间短及X线辐射剂量低等优点。

DR正位摄影分为标准站立体位摄影(图1-45)与床旁DR摄影。

图1-45 DR标准站立体位摄影

标准体位摄影是电子探测器(或过去的暗盒胶片)位于患者前胸区域、X线片由患者后背进入后,再在电子探测器(或过去的暗盒胶片)显影形成图像;此体位要求受检者面向摄影架站立,两足分开,身体站稳,头稍后仰,前胸尽量贴近探测器,两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尽量向前,两肩内转并放平,人体正中矢状面对准探测器中线。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整个胸部,源-像距离为180cm(观察心脏时距离为200cm);X线片中心线水平方向通过第6胸椎射入探测器中心,深吸气屏气曝光。

床旁DR摄影是在患者床旁、手术室或非固定场所内摄影,床旁DR摄影是电子探测器(或过去的暗盒胶片)位于患者后背区域、X线片由患者前胸进入后,再在电子探测器(或过去的暗盒胶片)显影形成图像。

二、胸部解剖

胸廓包括骨骼和软组织,正常胸廓两侧对称;在胸片上两侧肺表现为透明区域,称为肺野,深吸气时肺内含气量增多,透亮度增高;呼气时则透亮度减低,一张质量合格的胸部正位片应达到如下条件,目前将心影右上缘(上腔静脉下段外侧缘与心影边缘凸起成角位置)当作CAJ(cavoatrial junction)(图1-46)。

1.胸部两侧对称显示,肺门阴影结构可辨,肺尖充分显示,胸廓骨影与周围软组织能分清。

2.肩胛骨应当投影于肺野之外,两侧胸锁关节与胸部中线距离相等。

3.横膈以上的整个肋骨结构显示清楚,肋软骨未钙化时不显影,故胸片上肋骨前端呈游离状。

4.整个肺野的纹理清晰,能清楚显示末梢血管影。

5.气管和邻近的支气管、心脏和主动脉边缘、横膈和双侧肋膈角应清晰显示。

6.透过纵隔影可见脊椎,应当清楚可见第1~4胸椎,下部胸椎隐约可见。

7.重要影像细节显示。

图1-46 正常胸部立位胸片解剖部位显示

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在胸片中的显影

中心静脉导管是由不透X线的硅胶或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由于具有不透X线性能,所以X线摄片能很好显示静脉导管走行及静脉导管的尖端位置。

(一)正确的拍片体位

1. 站立位

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应双侧手臂自然垂直向下。

2. 半卧位/平卧位

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应双侧手臂与躯干平行放置。

注意:上述拍片与传统DR胸片摄影手臂姿势稍有不同。

(二)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方法

胸片上因难以显示上腔静脉、右心房,而使用胸部解剖标志进行PICC导管尖端定位,大致方法为“看数测算”。注意:①患者个体差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位、手臂情况、置管时间等对PICC导管尖端位置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故判断定位情况时应注明上述基本信息;②胸片定位法优点是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导管异位、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在上腔静脉内和CAJ处;缺点是无法准确区分部分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中1/3或下1/3。

1. 简单评估

“看”和“数”。

(1)“看”

1)观察PICC导管尖端与人体头尾侧垂直连线(红线所示)的夹角情况(平行/夹角较小/夹角过大),准确的夹角应为0°或接近0°(图1-47)。

图1-47 右手臂PICC置管后夹角过大

2)观察胸片右心缘组成情况:①上腔静脉是否被掩盖(升主动脉增宽迂曲等);②右心室是否被掩盖(右心房增大等);③CAJ清晰度,判断是否可以用CAJ定位。

3)观察气管隆嵴清晰度,判断是否可以用气管隆嵴定位(图1-48)。

图1-48 气管隆嵴、CAJ均清晰,PICC导管尖端不在CAJ

(2)“数”:

准确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波动范围为T6~T8~9,具体方法为找到第一后肋(肋骨与颈椎横突平行走行的区别是前下至后上走行),即T1胸椎上方;由T1胸椎向下计数,为T2、T3、T4、T5、T6、T7、T8、T9(图1-49)。

图1-49 判断PICC导管尖端对应第几胸椎或椎间隙

(1)计数胸片示意图;(2)测量正常成人胸片示意图;(3)测量老年且肺内病变多的患者胸片示意。

2. 再次评估

“测”和“算”。通过站立位胸片上气管隆嵴到CAJ的相差距离、对应椎体单元数的95%置信区间得出,仅供临床参考。

(1)“测”:

测量相差距离(气管隆嵴到PICC导管尖端的垂直距离)及胸椎单元上下径(气管隆嵴对应椎体下缘到下一椎体下缘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m,保留一位小数。准确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应位于气管隆嵴下26.9~62.5mm(均值为44.7mm)。

(2)“算”:

计算胸椎单元数(相差距离÷胸椎单元上下径)。无单位,保留一位小数。准确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应位于气管隆嵴下1.2~2.7个胸椎单元数(均值为1.9个胸椎单元数)。

以图1-49为例,判断流程如下:

“看”:PICC导管尖端与人体头尾侧垂直连线平行,因准确的位置夹角应为0°或接近0°,故该置管位置较好。CAJ、气管隆嵴清晰,PICC导管尖端未位于CAJ处,可用气管隆嵴评估。

“数”:PICC导管尖端位于胸7椎体右下方水平,因准确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波动范围为T6~T8~9,故该置管位置较好。

“测和算”:相差距离为46.0mm,因准确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位于气管隆嵴下26.9~62.5mm,故该置管位置较好。胸椎单元上下径为26.7mm,对应胸椎单元数为46÷26.7=1.7,因准确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为气管隆嵴下1.2~2.7个胸椎单元数,故该置管位置较好。

因置管与众多因素相关,故建议判断结果为:李四,男,20岁,身高170cm,体重70kg。站立位,手臂自然下垂。置管时间:2020年2月1日。此PICC导管尖端位为上腔静脉下1/3,位置较好。

(三)异常中心静脉导管显影

当中心静脉导管尖端没有按照预计的路径进入右心房入口附近区域,而进入颈内静脉、腋静脉、打折或到对侧血管内等均为导管尖端异位(图1-50)。导致导管异位的原因较多:

1. 患者因素

(1)血管:

血管硬化、狭窄、畸形、患者哭闹或紧张导致静脉内压力增高等。

(2)体位: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要求患者体位的配合。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要求患者平卧位,胸部或肩部抬高,充分暴露穿刺部位;PICC穿刺置入时采取平卧或根据病情抬高床头,送管到15~20cm时需要患者将头偏向穿刺侧,将颈内静脉压闭,阻止PICC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如果穿刺时没有注意这两点,都有可能导致PICC导管异位。

2. 置管技术

如送管速度过快、用力过猛等。

3. 导管材质

静脉导管材质较硬。

4. 摄影体位差异

如卧位摄影等。

图1-50 导管尖端异位

(1)导管尖端在颈内静脉;(2)导管尖端在腋静脉;

图1-50(续)

(3)导管尖端在锁骨下区反折;(4)导管尖端在永存左上腔静脉。

四、影响中心静脉导管在胸片显示的条件

标准体位摄影(站立位)由于摄影效果好、易于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径,是确定置管成功与否最常用的方式;床旁DR摄影多用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摄影环境受限、移动X线机能力有限等,可能导致图像质量差,影响导管的显影。

影响导管在胸片中显示的因素有:

1. 患者体型

如肥胖。

2. 患者身高

如身高过高或过低。

3. 摄片体位

患者手臂姿势:如没有做到自然下垂、内收、外展、上举等。

4. 患者呼吸相

如吸气相/呼气相。

5. 纵隔或胸廓移位

如有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胸膜广泛增厚伴钙化、胸水、肿瘤、胸椎病变等。

6. 摄片时所用的摄片曝光参数影响

如管电压、管电流量等。

(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