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纵观历史,人类从未停止与全球性大流行病(以下简称大流行)的抗争。自古以来,人们对包括鼠疫在内的各种瘟疫及其他接触性传染病的文字记载比比皆是。中世纪末期到文艺复兴初期,是人类创造力得到高度提升的时期,同时也伴随着人们在地中海周围以及欧洲和亚洲之间更加自由地往来穿梭,这一时期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也与鼠疫的传播产生了关联。14世纪的鼠疫(又称“黑死病”)大流行发生于1347年至1352年,它席卷了整个欧洲与中东地区,夺走了大约1亿人的生命。这次鼠疫大流行从亚洲*抵达东欧,并在其到达意大利后迅速席卷整个欧洲,最终穿越地中海到达中东地区。
*译者注:具体起源位置尚无定论,目前国际学者倾向于中亚。
此次大流行并不是这个世界第一次或最后一次因鼠疫而饱受苦难。早在公元541年,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暴发了一场大流行,死亡人数相当于欧洲人口的一半。而后的19世纪鼠疫大流行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并于中国香港、旧金山、麦加、格拉斯哥和古巴出现了疫情的暴发。正是在这次鼠疫大流行期间,科学家们第一次识别出导致鼠疫的元凶是某种细菌。此细菌最终以它的发现者——亚历山大·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正式命名为“鼠疫耶尔森菌”。人们发现,这种细菌的宿主为黑鼠(又称家鼠),细菌借助黑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给人类,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根据这些发现,人们采取了针对减少鼠患的公共卫生措施并研发了控制跳蚤的杀虫剂。加上后来疫苗的研制,鼠疫在大多数国家逐渐成为过去时,现如今每年仅有几千例的小规模流行被报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历史事件之一,参军人数超过7 000万。截至1917年,部队中的许多人都因战事吃紧而集中躲在法国北部拥挤的战壕中,这可能成为新一轮瘟疫大流行的完美温床*。1918年初开始的流感大流行最终导致了2 000万~5 000万人死亡,远远超过四年内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约1 500万人,其中600万人为平民)。大流行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加速了该年11月11日战争的结束,这一天被记为停战日,在美国又被称为退伍军人节。这次的大流行是由与季节性流感同一家族的病毒引起的。此外,流感病毒在1957年、1968年和2009年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大流行。
*编者注:大部分研究认为,造成此次流行的流感毒株源于美国(可能是堪萨斯州的农村);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1918年2月该毒株可能已在大西洋沿岸的美国中部各州流行;还有一种说法是,1916——1917年英国和法国军营里曾暴发过以“发绀”为主要症状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是该流感病毒的前体。
除了流感大流行,霍乱、天花、结核病、麻疹、麻风病、疟疾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艾滋病的病原体)在20世纪引起的流行病(即人们常说的疫情)在全球造成了惊人的死亡数量。然而,得益于现代卫生系统和现代医学(疫苗、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飞跃性发展,这些大流行带来的惨痛经历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这些21世纪的居民遗忘了。
无论如何,我们与传染源以及大流行的持久斗争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还远没有结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给经济和生命造成的巨大损失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传染病大流行是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之一。因为对必需的概念框架和事实缺乏了解,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批判性地看待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这本书旨在为读者解答以下问题:病毒是如何作用于人体并引起疾病大规模流行的;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对抗它们的;用于诊断的检测技术、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是如何运作的以及这些成果是如何参与到公共卫生决策中的。这些问题的背后不仅涵盖着科学原理,更包含着科学背后那些抗击新冠肺炎的英雄事迹。我们希望您在读完这本书后,在讨论如何建设一个更有能力对抗大流行的世界时,成为一个明智的参与者。正如我们在最后一章中所提到的,当未来面对新的大流行挑战时,人们不必再走弯路。有了正确的投入和科学的进步,我们将在未来拥有相应的知识和工具来保护人类家园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