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大事业:中国基层卫生发展回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全国第一张“家庭病床”谈起

伴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病房主任程学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达医院,换上工作服,与“家庭病床”护士一起列明出诊名单,准备好出诊必备的听诊器、输液器等,整装出发。他们挨家挨户到患者家中为其进行输液治疗、家庭护理,了解每名患者的病情变化,开具医嘱,对症处理、治疗。他们数年如一日地奔波在医院与患者家之间的路上,无论刮风下雨,从无懈怠。

在安置好每一名患者之后,回到医院,已过中午,程主任坐下来开始记录、完善每名患者的病历。遇到需要特别注意的,她就在专用的笔记本上特别标注一下,这早已成为她的工作习惯。在她心中,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一种医者仁心的薪火传承。她不禁想起了大学刚毕业时初出茅庐的自己,想起了将自己毕生奉献给卫生事业的前辈,想起了天津市“家庭病床”事业的开创者——冯武功……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关山重重路漫漫 攻坚克难勇争先

1958年3月12日,在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的前身——唐家口街第一门诊部主任冯武功的带领下,天津市首张“家庭病床”诞生了。“家庭病床”收治的第一名患者是患有肺结核的赵翠兰(化名)。

当时,因医院没有床位,赵翠兰暂时无法住院,只能在家长期自行疗养,但她需要每天注射1次链霉素和2次盘尼西林。因此,赵翠兰的丈夫不得不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请假一个半小时,背着她到门诊部来打针,而她每往返一次,就累得两个小时也恢复不过来。同时,在家疗养不能及时获得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严重地影响了治疗效果。对此,门诊部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作为门诊部主任的冯武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坚持“一切为了病人”“勤俭办卫生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创新开展了出诊服务,建立了第一张“家庭病床”。

那时的“家庭病床”,一般以慢性病、有特效疗法的急性病、恢复期疾病患者等作为服务对象,以患者的家当作“病房”。患者“入院”后,门诊部医护人员就像平时对待住院患者一样,上门给他们进行全面地治疗、护理。医生每天到患者家进行“查房”,就地进行治疗;护理人员按时对患者进行常规地护理、打针、送药等;如需化验,化验人员到患者家中取走标本,进行化验。为保证医疗质量,区级医院分片负责,协助门诊部解决医疗中的疑难问题,并安排巡查、会诊等工作。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的住院需求,1958年,河东区人民委员会卫生科在唐家口街第一门诊部举行了现场会议,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家庭病床”这一简单易行、不需投资却收效很大的办法,并在全区15个有条件的医院门诊部通过“家庭病床”收治患者248名。

这一创造性的做法为进一步挖掘医疗潜力、扩大住院医疗服务范围开辟了新的途径。“家庭病床”迅速在天津市推行开来,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1958年6月,卫生部在天津市召开现场会议,总结医院工作中的好经验。会上,唐家口街第一门诊部主任冯武功介绍了创办“家庭病床”的经验并做会议交流。各地代表对天津实行“家庭病床”的经验表示认同,一致地认为这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项创举,是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新形式。当年4月初到7月,天津市80多个基层门诊部和联合诊所共开设1 000多张“家庭病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时间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天津市河东区在全国率先引进全科医学的理念,建立全科医疗站,试点家庭卫生保健服务,产生了全市第一位全科主任医师,多位领导先后到河东区视察社区卫生服务及“家庭病床”工作。

当时,家庭卫生保健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合同为保证,为家庭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项内容的保健服务,旨在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卫生保健需求,促进家庭成员身体健康。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此时的程学智已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疗站负责人,主要为辖区居民提供家庭卫生保健服务。她每天为有医疗需求的居民办理家庭病床,按照《家庭卫生保健服务合同书》规定的服务项目,进入居民家中开展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入户时,她为居民发放“家庭卫生保健服务宣传提纲”,并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查体、对接住院治疗、代请出诊会诊等医疗保健服务。年轻的程医生迅速成长为全科医疗站的中流砥柱,经过她的治疗,社区居民再也不用担心需要治疗但无法住院的问题,也不再因不懂护理久拖成疾而犯难。在社区居民的眼中,程医生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虽然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程学智也对自己身为一名医师感到无比光荣,对自己身为一名“家庭病床”医师更是充满自豪,并为自己肩上这份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满怀期待。她相信,“家庭病床”工作是社会所需、民心所向。

乘风破浪争头渡 未待扬鞭自奋蹄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程学智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如今,程学智已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的岗位退休,但她惦记着社区的居民们,放不下“家庭病床”的患者们,继续坚守在家庭医生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程学智接起电话,这是一名患者家属打来的电话,他想让患者在家中接受一些康复治疗,还想为其更换胃管。程学智一边在写满标记的笔记本上注明所需服务,一边和患者家属沟通,“好的,放心,我们尽快安排‘家庭病床’护士入户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老年病患者的不断增多,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对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缓解医疗机构压力,促进分级诊疗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家庭病床”服务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使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解决了患者康复的后顾之忧,也提高了社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

伟大的事业,都孕育于平凡之中。用双脚丈量辖区的小巷门庭,用耐心照料卧病的鳏寡孤独。在细微、具体、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付出的是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守护的是一个个虚弱的病体,呵护的是一户户家庭的健康。

(作者:天津市河东区卫生健康委 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