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卒中院前急救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就是大脑”,卒中救治效果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卒中院前急救管理是卒中急救生命链的关键环节之一,对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决定性作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之一,被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2-3],但受到严格时间窗限制(发病4.5h内)[4]。根据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CNRS)结果显示,在我国11 675例AIS患者中,发病3h内到达急诊室的仅有2 514例(21.5%),最终仅有284例(2.4%)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5]。另外,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评估(China QUEST)研究显示,在6 102例卒中患者中,发病至医院时间(onset-todoor time,ODT)平均长达15h(时间范围为2.8~51.0h),其中 3h内和6h内分别有1 546例(占25.3%)和2 244例(占36.8%),超过24h者高达41.3%,最终只有1.9%的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6]。由此可见,我国卒中患者院前延误现象较普遍,这是导致AIS患者溶栓治疗率低下和临床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
高效的卒中院前急救管理可使卒中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识别,并尽快转运至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减少院前延误,提高AIS患者溶栓治疗率,从而明显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墨西哥一项纳入1 096例AIS患者的卒中登记研究结果显示,ODT<3h有250例(占23%),静脉溶栓率仅为2.4%。但不论患者是否行溶栓治疗,ODT<3h患者临床预后更好,院内并发症更少,发病3~6个月病死率更低[7]。同样,日本一项纳入6 780例AIS患者的前瞻性登记研究结果也显示,无论是否行早期血管再通治疗,或卒中严重程度,ODT<6h患者临床预后更好,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1比例明显更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