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炭疽疫苗
(一)疫苗发展史
现在国际上人用炭疽疫苗(anthrax vaccine)主要分为组分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其中炭疽组分疫苗是由炭疽芽孢杆菌液体培养的除菌滤液,加入适宜佐剂制成的疫苗,它以保护性抗原(PA)为主要成分。 英国的炭疽疫苗于1958年由卫生部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生产,采用减毒株Sterne 株进行疫苗生产,由培养滤液经硫酸钾铝沉淀浓缩而成。 美国现用的吸附炭疽疫苗(anthrax vaccine adsorbed),即AVA 疫苗于1970年获得FDA 的正式批准。 该疫苗采用无荚膜的减毒株V770-NP1-R 株进行生产,主要成分是PA,制备时不用硫酸钾铝,而采用氢氧化铝为佐剂,免疫周期长,全程免疫需5 针次。
人用的炭疽减毒活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苏联的сти 炭疽活疫苗,是由炭疽芽孢杆菌陈旧培养物分离得到的两株无荚膜水肿型弱毒株组成,于1954年正式批准生产,为皮上划痕接种。 另一种是我国现用的A16R 炭疽活疫苗,是由1958年杨叔雅等将从病死动物尸体分离得到的A16 菌株,经紫外线照射诱变得到的无荚膜水肿型弱毒株A16R 株。 A16R 株可部分致死小鼠和豚鼠,但不能致死家兔。 1962年该菌株正式批准生产人用炭疽活疫苗并使用至今。
(二)炭疽疫苗的生产工艺及有效组分
我国现用的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是由炭疽芽孢杆菌的弱毒株经培养、收集芽孢后稀释制成,为灰白色均匀悬液。 接种该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预防炭疽。
活疫苗传代过多会增加菌种变异的风险,所以炭疽疫苗生产时对菌种的传代代数有严格要求,工作种子批菌种启开后至疫苗生产,传代应不超过3 代。 为保证产品一致性,需控制接种浓度、接种体积、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成熟的典型芽孢应达80%以上方可收获培养物。 活疫苗无除菌工艺,所以从种子批开启到封口结束,整个生产过程都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发生污染。 准确控制半成品的配制浓度是疫苗安全有效性的重要保障,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菌液浓度测定采用比浊法,该方法误差较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了更为客观准确的分光光度法进行浓度测定。 高浓度的细菌性疫苗,具有易聚集沉淀的特点,需要严格控制分装过程中的均一性,包括分装体积和分装浓度的均一性。
炭疽疫苗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生产用菌种、原液、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成品检定主要项目包括鉴别试验、外观、装量、纯菌检查、浓度测定、活菌数测定、效力测定、特异性毒性检查。 活菌数测定是炭疽活疫苗的核心检测项目,是疫苗有效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的规定,每1 次人用剂量含活菌数应不低于8.0×107。
(三)炭疽疫苗的免疫评价
炭疽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炭疽常发地区人群,如皮毛加工与制革工人、放牧员以及其他与牲畜密切接触者。 划痕接种方法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划痕长短、深浅、滴加疫苗后停留时间长短,都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实行,否则影响疫苗进入体内的菌量,最终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炭疽疫苗的应用已有近60年的历史,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人群保护率可达80%~100%。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马霄 叶强 曾明 赵爱华 王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