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甲型肝炎疫苗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大及肝功能异常。 该病经粪-口途径传播,全球流行,与国家的发达程度、经济水平、卫生水平有关。 我国曾经为甲肝高流行区,据199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人群甲肝抗体流行率约81%。
HAV 是一种寄生于肝脏上的病毒,首先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 衣壳由60 个壳微粒组成,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有HAV 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 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 和VP4 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 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 的功能,并有传染性。HAV 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 400 个核苷酸。 在RNA 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genomic protein,VPG)。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978年Provost PJ 首次成功分离HAV,此后Flehmig 等将甲肝病毒在细胞上进行体外培养获得成功。 能适应HAV 生长的细胞株有多种,如FRhK4、MRC-5、2BS、KMB17 等,为疫苗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了基础。
目前甲肝疫苗有如下两种。
1.甲肝减毒活疫苗(live hepatitis A vaccine,HepA-L)
我国从20 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研究,选育了两株符合减毒活疫苗生产要求的病毒株H2 和L-A-1 株。 以2BS、KMB17 细胞为基质,生产甲肝减毒活疫苗。 自20 世纪90年代初上市以来,使用量为3亿多人份,疫苗安全有效,为预防甲肝的暴发流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产工艺采用甲型肝炎减毒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提取后,加适宜的稳定剂冻干制成。 为白色或乳白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澄明液体。
甲肝减毒活疫苗生产用毒种必须保证适当减毒和良好的免疫原性,成品检定有如下项目:鉴别试验、外观检查、病毒滴度和热稳定实验、无菌实验、异常毒性试验、三氯甲烷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牛血清白蛋白的残留量检查及水分检查。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是监测减毒活疫苗安全性的重要指标,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已替代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用于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的检定。
2.甲肝灭活疫苗(inactivated hepatitis A vaccine,HepA-I)
目前国内外研制和使用的甲肝灭活疫苗多数含铝盐佐剂,该类制品应用HAV 可在人二倍体细胞上有培养增殖的特性,采用生产用HAV 工作种子,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纯化、灭活和铝吸附制成。 为乳白色混悬液,可因沉淀分层,易摇散。 主要成分为灭活HAV,辅料包括氢氧化铝、注射用氨基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钾)、聚山梨醇酯20、氯化钠、氯化钾、注射用水等。 我国选育TZ84 和吕8 株作为生产用毒种,建立了病毒提取、纯化、灭活的生产工艺和检定方法,于2000年上市。 经临床研究和使用证明我国甲肝灭活疫苗和进口同类疫苗同样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