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理应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分类有哪些?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哪些药理作用?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4.如何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5.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同时可调节钾、钠和水的代谢,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内毒素、抗休克等作用。因人类最早认识到该类物质具有调节糖类代谢的作用,因而将其称为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包括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和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中层束状带分泌,主要有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是经结构优化后的人工合成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倍氯米松等,其糖代谢作用增强,水钠潴留作用减弱。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仅用于各种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疾病的替代治疗,也用于各种炎症(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等)、免疫性疾病(如严重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等)、休克等的对症治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按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药物三类。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小时;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和曲安西龙,作用时间多在12~36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36~54小时。按给药途径则可分为口服、注射、局部外用或吸入。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比较见表1-1[1]

表1-1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比较

注:表中水盐代谢、糖代谢、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等效剂量以氢化可的松为标准计。

一般情况下,单剂量或非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数日,不会产生有害反应,但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与给药剂量、剂型、疗程、患者年龄、体质、给药方法等有关,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痤疮、多毛、骨质疏松等。

(2)诱发、加重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了机体防御功能,致使病毒、真菌、结核病灶扩散恶化。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必须同时给予有效、足量、敏感的抗菌药物。

(3)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减少,胃肠黏膜抵抗力降低,蛋白质合成减少,组织修复能力降低,从而诱发或加重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发生出血或穿孔。

(4)诱发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血栓形成。

(5)大量长期使用,因其抑制蛋白质生成,增加蛋白质分解代谢,从而导致生长减慢、肌肉萎缩、肌无力、伤口愈合迟缓等,儿童长期应用将影响其生长发育。

(6)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

(7)精神症状: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减少脑内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的浓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出现兴奋、欣快或抑郁、失眠等,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8)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出现局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面部长期使用,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症状。

(9)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白念珠菌定植、感染。长期较大剂量使用,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10)反跳现象和停药反应:反跳现象即症状控制之后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使原病情复发或加重。停药反应指患者长期使用中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时,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关节和肌肉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危重者甚至发生肾上腺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