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生儿窒息及复苏
第一节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NA)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病因
1.宫内因素
(1)母亲供氧不足:
心肺疾病、严重贫血。
(2)胎盘血流灌注不足:
母亲有低血压、高血压、宫缩异常。
(3)脐带血流中断:
脐带受压所致。包括脐带绕颈、胎盘破裂、子宫破裂等。
(4)胎盘气体交换改变:
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
2.难产
如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羊膜早破、助产术不顺利或处理不当以及应用麻醉、镇痛、催产药物不妥等。
3.胎儿因素
如新生儿呼吸道阻塞、颅内出血、肺发育不成熟以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心血管系畸形和膈疝等。
二、Apgar评分标准、执行及评价
1.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
Apgar评分根据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对刺激反应、心率5项体征进行评估,每项分值为0分、1分、2分,然后将5项所得分值合计,总数就是Apgar评分,详见表3-1-1。
表3-1-1 Apgar评分表
2.Apgar评分的正确执行
(1)扣分的顺序:
肤色→呼吸→肌张力→反射→心率。随缺氧加重,分值更低,以上扣分顺序将再轮回一次,直至心率为零。
(2)评7分:
往往是肤色、呼吸、肌张力各扣1分(属轻度窒息开始)。
(3)评5分:
是每项指标各扣1分(此时心率多低于100次/min)。
(4)评3分:
只剩肌张力、反射、心率各得1分(此时呼吸全无,属重度窒息)。
(5)评1分:
仅剩微弱心跳,其他皆无。
(6)若复苏成功,按以下新的顺序一次性恢复到满分(2分):
心率→肤色→呼吸→反射→肌张力,其中肌张力恢复最慢,故一旦四肢恢复自主活动,则表示窒息儿复苏成功。
3.Apgar评分的评价
(1)Apgar评分虽可识别新生儿有无抑制,但不能区别抑制的病因。
(2)低Apgar评分并不等同于窒息:因除窒息外还有许多其他情况和疾病也可出现低Apgar评分,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母亲分娩前使用麻醉、镇静剂,呼吸及循环系统先天畸形等均可影响Apgar评分,早产儿由于肌张力弱和对刺激的反应差,其评分可能低于正常。
(3)没有突出呼吸抑制,把相同的分值赋予了重要性并不相等的5个成分。
(4)1分钟Apgar评分与患儿远期预后无明显相关性,5分钟低评分与预后相关性更强。
(5)Apgar评分是评估新生儿情况和复苏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但对于窒息评估较差。
三、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一)胎儿宫内窒息
1.早期胎动增加,胎心率≥160次/min。
2.晚期胎动减少(<20次/12h),甚至消失,胎儿心率变异减少、晚期减速、胎心率<100次/min且持续5分钟。
3.羊水Ⅲ度混浊。
附1:胎儿活动间隔一般为30~40分钟。胎儿不活动超过1小时是不正常的。胎心率正常值为120~160次/min。正常胎儿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稳定,使胎心变异大致5~10次/min。
附2:如果在胎龄<34周时发现胎粪污染羊水,应考虑到下述情况:①胎儿生长受限;②羊水实际是脓性的(应考虑到李斯特菌或假单胞杆菌感染);③羊水实际是被胆汁污染(应考虑到肠道闭锁,近端闭锁常见)。
(二)新生儿窒息
1.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推荐的诊断标准
(1)脐动脉血或出生后1小时内动脉血pH<7.0或碱剩余(BE)<-16mmol/L。
(2)出生后超过5分钟Apgar评分仍为0~3分。
(3)早期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如惊厥、昏迷或肌张力低下等。
(4)生后短期内出现多器官(心血管、胃肠、肺、血液或肾脏)功能障碍。
以上四条必须同时具备。该标准较过去严格许多,且不分轻度、重度,凡符合诊断病例其缺氧程度均十分严重,而且只能在出生(复苏)后相当时间才能明确诊断,且一经诊断成立,实际上多已涵盖了中重度HIE病例。
2.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1)有导致窒息的高危因素。
(2)出生时有严重呼吸抑制、至生后1分钟仍不能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7分;包括持续至出生后5分钟仍未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7分或出生时Apgar评分不低、但至出生后5分钟降至≤7分者。
(3)脐动脉血气分析pH<7.15。
(4)除外其他引起低Apgar评分的病因:如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神经肌肉疾患,胎儿失血性休克,胎儿水肿,产妇产程中使用大剂量麻醉镇痛剂、硫酸镁引起的胎儿被动药物中毒等。
以上第2~4条为必备指标,第1条为参考指标。
3.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分度标准
(1)轻度窒息:
无缺氧缺血性脏器损伤。
(2)重度窒息:
有缺氧缺血性脏器损伤。
附1:胎儿窘迫时血液中CO2积聚,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导致pH下降,而BE值正常,如果低氧血症持续,会导致无氧酵解以及BE下降最终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附2:一般认为,pH<7为临床严重酸中毒,BE<-16mmol/L时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引起的神经损伤。
四、窒息各器官损害诊断标准
凡2个或以上器官损害称为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
1.脑损害
需符合HIE、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建议降颅压前进行颅压测定,需>90mmH2O,或头颅B超观察有脑水肿)。
2.肺损害
具备以下1条即可诊断。且需胸片、血气及超声证实。凡无呼吸衰竭的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疾病不能列为肺损害。
(1)急性肺损伤(PaO2/FiO2<300),严重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O2/FiO2<200)。
(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持续而严重的青紫;在烦躁不安或刺激时青紫加重;青紫程度与肺部体征不平行(青紫重,体征轻)。
(3)肺出血:呼吸困难和青紫短时间内突然加重、经皮氧饱和度逐渐下降、肺内细湿啰音增多、气管分泌物内含血性液体及胸部X射线片可呈现肺内模糊片影(斑片或大片)。
(4)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和青紫患儿,在排除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前提下,患儿在吸入氧浓度(FiO2)>60%时,PaO2<50mmHg和/或急性期PaCO2>60mmHg、pH<7.25。
(5)需要呼吸支持:如无创和有创正压通气。
3.心脏损害
满足第1条中至少一项,加上第2~4条之一即可诊断。无临床表现而仅有一项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不可诊断。
(1)临床特征:①心率减慢(<100次/min)、心音低钝;②循环不良表现:如面色苍白、指端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前胸);③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40U/L或心脏肌钙蛋白T≥0.1ng/ml。
(3)心电图:Ⅱ或Ⅴ5导联有ST-T改变且持续>2~3天。
(4)超声心动图:右心扩大,三尖瓣反流,心肌收缩功能降低(EF<55%、FS<25%、CO<180ml/(kg·min)、CI<2.5)。
4.肾损害
凡符合1~3或4均可诊断。
(1)临床有少尿、无尿,尿量<1ml/(kg·h)持续24~48小时。
(2)血尿素氮>7.14mmol/L,肌酐>100μmol/L。
(3)血β2-微球蛋白升高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β2-微球蛋白升高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多普勒超声肾脏血流检测:表现为左右肾动脉主干收缩期血流灌注阻力增大、血流速度较慢,提示血流灌注量减少。
5.胃肠道损害
只满足第1条不可诊断,满足第2、3条中任意一条即可诊断。
(1)喂养不耐受和胃潴留。
(2)腹胀、呕吐咖啡样物、便血、肠鸣音减弱或完全消失。
(3)X射线呈现肠胀气、肠袢僵硬、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肠梗阻或穿孔等。
6.肝损害
窒息后肝功能损害由肝细胞缺氧引起,血清肝酶水平多在缺氧发生后立即开始升高,损害后1~3天达高峰,7~10天后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生后1周内血清丙氨酸转移酶>80U/L定义为肝损害。
五、出生后评估
1.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
生后1小时内动脉血pH<7.0或碱剩余(BE)<-16mmol/L;乳酸>3mmol/L(乳酸<5mmol/L预后良好,>9mmol/L与中度-重度脑病有关)。
(2)心脏评估:
①肌钙蛋白I(cTnI)及T(cTnT):为心肌损伤标志,心肌损伤后异常升高,cTnT≥0.1ng/ml,尤其是cTnI水平超过1.8μg/L有诊断意义;②血清CK-MB:出生48小时后增加2~4倍以上有意义。
(3)肾脏:
①尿量<1ml/(kg·h)持续24~48小时。②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肌酐:损伤后2~4天升高,血尿素氮>7.14mmol/L,肌酐>100μmol/L。③尿钠排泄分数有助于确诊肾脏损伤。④尿β2-微球蛋白:是近端肾小管功能不良指标。低分子量的蛋白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端肾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
(4)肝损害:
生后1周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80U/L,国外以ALT>100U/L为肝损害指标。
2.头颅超声
生后24小时行头颅彩超,它对判断脑室内出血、基底节和丘脑坏死有重要价值。
3.磁共振成像(MRI)
弥散加权MRI是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评估最有价值的检查,生后24小时内即可异常。如首次检查提示异常,6月龄时复查MRI。
4.脑电图
用于评估惊厥活动及明确异常背景活动,如爆发抑制、持续低电压或等电位。
5.诱发电位(听觉、视觉和躯体感觉)
具有预诊中枢神经损伤部位的作用。
6.心电图
心电图Ⅱ或Ⅴ5导联有ST-T改变且持续2~3天。
六、治疗和转诊
请参阅本章第二节。
(韦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