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生儿体格检查
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安静时很容易听诊心脏和肺部。应保持听诊器温暖以避免听诊时患儿哭闹。
一、一般情况
观察外貌、发育、营养状况、神志、反应、姿势、体位、活动情况等。
二、皮肤
(一)肤色异常
1.青紫
亦称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50g/L),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现。注意鉴别中央性青紫和周围性青紫。
(1)中央性青紫:
多由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引起。青紫的特点是全身性的,或唇周。
(2)周围性青紫:
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青紫的特点是常见于肢体末端。肢端青紫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或经受寒冷刺激的患儿是正常的。
2.苍白
可由贫血、循环衰竭等导致。局部肢体苍白应注意有无动脉血栓形成。
3.发灰或花纹
为末梢循环不良或休克的表现,也可见于低体温。如果大理石样花纹皮肤持续存在时,应怀疑以下疾病,如德朗热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18三体和21三体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全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花纹或发灰应注意是否存在静脉血栓可能。特别是有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
4.紫红或深红
多见于红细胞增多症患儿,也可见于环境温度过高导致的发热。
5.胎粪污染
多见于过期产儿和足月儿,提示可能存在宫内缺氧。
6.黄疸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时皮肤呈黄色,直接胆红素升高患儿皮肤呈暗黄色。新生儿出现黄疸时胆红素水平通常>85μmol/L。足月儿黄疸延伸到脐部,其胆红素可能超过200μmol/L,超过342.2μmol/L可能会发生胆红素脑病。
7.广泛黑色素沉着
可见于肾上腺功能不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二)皮肤性状及皮下组织
1.早产儿皮肤薄而透明。
2.过期产儿皮肤厚度如羊皮纸样。
3.小于胎龄儿缺少皮下脂肪,皮肤多皱等。
4.干燥皮肤 大多数足月新生儿无皮肤干燥。过期产儿可出现脱皮,先天性梅毒和念珠菌病时可在生后即出现脱皮。大面积的脱皮可见于剥脱性皮炎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三)皮疹、色斑、皮下出血
1.新生儿期常见皮疹疾病
(1)新生儿粟粒疹:
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的黄白色皮疹,多在生后数周消失。
(2)新生儿红斑:
多数发生在洗澡后,部分新生儿受光线、肥皂、毛巾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以躯干部较为多见,2~3小时后自然消失,但亦有反复出现者,约1周自然自愈。
(3)新生儿汗疱疹:
常发生在炎热季节,常在前额、前胸等处可见针头大小的汗疱疹,又称白痱。因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
(4)念珠菌皮疹:
白色念珠菌导致的尿布疹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红斑,周围可见脓疱,多在皮肤皱褶处。可外涂制霉菌素软膏治疗7~10天。
(5)新生儿痤疮:
多见于面颊、下颌和前额,由粉刺和丘疹构成,不需治疗。
(6)单纯疱疹:
可表现为脓疱样小疱状皮疹、囊疱、大水疱或脱皮。
2.牛奶咖啡斑
见于神经纤维瘤,卵圆形或柳叶状色素脱失斑提示结节性硬化。
3.皮下出血
指人体内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①<2mm称为瘀点;②3~5mm称为紫癜;③>5mm称为瘀斑。皮下出血常见于出血性疾病、重症感染、某些血管损害性疾病。
(四)水肿、硬肿
1.水肿
早产儿手、足、眼睑常有轻度水肿,分娩时受压部位也可有局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可见于心、肾、肝疾患,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硬肿
以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为主,常见于寒冷损伤、严重感染等。
三、头面、五官、颈部
(一)头部
1.前囟、后囟和骨缝
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出生时1~2cm,通常在1~1.5岁时闭合,最迟于2岁闭合;后囟一般只能容纳指尖,通常在2~4个月闭合。颅骨缝约于3~4个月时闭合。
(1)前囟过大伴广泛的颅骨软化、多缝:
多见于先天性佝偻病、成骨发育不全、低磷酸酶血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前囟过小伴骨缝过早融合:
常见于小头畸形。
(3)前囟饱满、骨缝增宽:
多见于颅内压增高、脑积水。
(4)前囟凹陷:
多见于新生儿脱水。
2.头发分布异常
头发缺失可能伴有脑部发育畸形。
3.头面产伤性疾病
(1)头颅塑形:
是由于分娩过程中颅骨受压所致的暂时性不对称,1周内恢复正常。
(2)头皮水肿:
是头皮软组织弥散性肿胀,可跨越骨缝,通常2~3天内可吸收。
(3)头颅血肿:
是骨膜下出血,不跨越骨缝,边界清楚,有波动感,最常见于顶骨,多由于创伤性分娩或产钳分娩所致。需6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消退。
(4)帽状腱膜下出血:
出血发生在帽状腱膜下,可跨越骨缝达到颈部和耳朵。如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容量丢失应补充血容量和纠正凝血障碍。
(二)面部
1.注意有无先天畸形,鼻、口腔和下颌形态是否正常。
2.注意有无眼距过宽,足月儿内眦间距不应超过2.5cm。
3.面神经损伤 以单侧面神经损害最为常见。表现为哭闹时面部不对称,瘫痪侧嘴角下垂,鼻唇沟消失,不能闭眼、动唇。外伤所致的面神经损伤多在生后1周内消失,但也可持续数月。如果面瘫持续存在,应排除面神经缺如。
(三)五官
1.眼
(1)用检眼镜检查有无红色反射。先天性白内障时可有晶状体浑浊和光反应消失。
(2)巩膜正常为白色,早产儿巩膜较薄呈淡蓝色。如巩膜呈深蓝色,应除外成骨不全。
(3)眼睛黏液样分泌物持续存在则可能是由于鼻泪管不通畅所致,70%的新生儿存在持续性的膜性梗阻,但3月龄时70%可自行痊愈,2岁时96%可自愈。
(4)眼睑水肿伴大量脓性分泌物是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典型表现。
(5)Brushfield斑:常见于唐氏综合征患儿,瞳孔上典型的白色斑点。
(6)结膜下出血:创伤性分娩时,由于结膜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7)结膜炎:结膜充血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8)泪囊炎:多影响单侧眼睛,除流泪外,还可出现脓性分泌物。
2.耳
(1)低位耳:是指耳朵的最高点从侧面直角观察时在目外眦以下。低位耳常与肾畸形及某些综合征有关(Treacher Collins、三倍体、9三体和18三体综合征)。
(2)异常小或大的松软的耳朵是许多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
(3)耳前凹陷和赘生物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对这些孩子检测听力是很重要的。
(4)毛状耳见于糖尿病母亲婴儿。
3.鼻
(1)鼻塞现象非常普遍,如果婴儿在吃奶时能正常呼吸的话问题不严重,等孩子长大一些后会自然消失。
(2)怀疑单侧或双侧鼻后孔闭锁时,应插鼻胃管,如果不能经鼻插入胃管提示后鼻孔闭锁可能,进一步诊断可进行CT或MRI检查。
(3)鼻翼煽动提示呼吸窘迫。
(4)鼻塞和黏稠的鼻腔分泌物应考虑先天性梅毒的可能。
4.口
(1)检查软硬腭以发现有无腭裂存在。
(2)舌系带过短常需外科手术治疗。
(3)小下颌、唇裂、腭裂、高腭弓、巨舌、舌前突等畸形可能是某些综合征的表现,如巨舌提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舌前突提示唐氏综合征。
(4)舌下腺囊肿:是一种口腔底的囊性肿胀,可自行消退。
(5)彭氏结(Epstein小结):硬腭中线上可见大小不等(2~4mm)的黄色小结节,系上皮细胞堆集而成,数周后消退。
(6)马牙:牙龈上可见由上皮细胞堆集或为黏液包囊的黄白色小颗粒。
(7)诞生牙:最好拔除,特别是当其松动时。
(8)唾液过多伴呛咳:见于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也可见于吞咽功能不全的新生儿如脑损伤、神经疾病或咽喉部发育异常。
(9)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征象,舌面、牙龈或颊黏膜上有白色片状物。
(四)颈部
利用引发觅食反射使新生儿转头以进行颈部检查。触摸胸锁乳突肌检查有无血肿和甲状腺肿大,有无甲状舌骨囊肿、先天性斜颈等,短颈或颈蹼见于Turner综合征、Noonan综合征和Klippel-Feil综合征。水囊样肿块,边界不清多提示淋巴管瘤。
四、胸部及呼吸系统
1.视诊
(1)观察胸廓是否对称,不对称常提示张力性气胸。
(2)漏斗胸是指胸骨形状改变,通常无临床意义。
(3)新生儿乳腺肿大: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催乳素等激素的影响,使乳腺增生造成的。男、女新生儿均可出现,2~3周自然消退,部分新生儿乳房甚至可以分泌一些乳汁,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4)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呈腹式呼吸。呼吸频率持续>60次/min,称为呼吸急促;呼吸<30次/min,称为呼吸减慢,往往是呼吸中枢抑制所致。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呻吟提示存在呼吸窘迫。
2.听诊
(1)呼吸音:
最佳听诊部位是左、右腋下。呼吸音减低或呼吸音不对称提示气胸或肺不张或肺实变。如听不到呼吸音而能听到肠鸣音提示膈疝,需立即行X线检查。
(2)肺部啰音:
出生20分钟以后细小湿性啰音,属病理性。
(3)喘鸣、哮鸣:
喘鸣多提示喉梗阻或气道部分阻塞,常见于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全,插管后声门水肿、气管狭窄等;哮鸣可见于支气管、细支气管部分阻塞。
3.触诊
仔细触诊有无锁骨、肋骨骨折。
五、心血管系统
1.视诊
正常新生儿心尖冲动最强点通常位于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内。
2.听诊
(1)心音:
正常新生儿生后第一、二心音均单纯、清晰、响亮。心音低钝常见于窒息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肌损害;心音遥远可见于胸腔积液、气胸或心包积液。
(2)心率:
正常心率是120~160次/min。心动过速(>180次/min)可能是发热、贫血、失水、心力衰竭、休克、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律失常等引起。心动过缓(<90次/min)可能由于缺氧、颅内压增高、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所致。HIE低温治疗时心率也可低于100次,多不需要特别处理,复温后自动恢复。
(3)节律:
新生儿常有窦性心律不齐,极少数出现少量期前收缩,如无其他异常,无需特殊处理,绝大部分在1~2周内自行消失。如为某些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学改变,需紧急处理。
(4)杂音:
注意听诊杂音的部位、强度、性质、期相、放射区域等。注意有些严重心脏病可能无杂音。
3.血压
血压与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
测量血压袖带的宽度常为上臂长度的1/2~2/3,袖带过宽时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偏低,过窄时则较实际值为高。正常足月儿血压在50~80/30~50mmHg,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早产儿血压较低,胎龄越小,血压越低。评估新生儿血压是否正常需要结合胎龄和生后日龄。
4.检查外周搏动
持续动脉导管开放伴有明显的左-右分流引起水冲脉。触诊股动脉搏动:如消失或难以摸到怀疑有主动脉缩窄。正常新生儿下肢血压高于上肢(上下肢血压差20±3.5mmHg)。若上肢血压较下肢高10mmHg则为异常,提示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或主动脉弓受压。
5.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肢体温暖时如外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钟,提示末梢循环不良。
六、腹部
1.视诊
(1)腹部有无缺损,腹裂为较少见的畸形,由于脐带周围腹壁全层缺损而致内脏脱出,出生后立即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将脱出于腹外的肠管覆盖。腹裂应注意与脐膨出区别。
(2)脐带残端通常在出生后2周内脱落,但是抗生素或消毒剂的应用可以延迟脐带的脱落,如超过30天则应进行检查。脐带延迟脱落应注意是否存在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缺陷。
(3)脐部有无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红肿是感染的常见原因。
(4)脐根部有尿液样物渗出,常提示脐尿管未闭。脐带上有墨绿色粪便,脐周皮肤红肿、潮湿、糜烂等症应考虑脐肠瘘。
(5)单支脐动脉多提示肾脏畸形或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是18三体综合征),此类患儿先天畸形、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率较高,围产期死亡率亦较高。
2.听诊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
(1)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6~10次/min为活跃,>10次/min为亢进。
(2)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一次,称肠鸣音减弱;如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称肠鸣音消失。
3.触诊
触诊腹部注意有无膨隆、压痛和肿块。
(1)正常新生儿肝脏边缘在右肋缘下2.0~2.5cm,质软,边缘较锐,表面光滑。如超过肋下3cm则为增大,若边缘厚钝、质硬、表面凹凸不平,则均为病理现象。
(2)脾脏仅在肋下稍可触及,如超过肋缘下1cm为增大,脾大常见于巨细胞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或败血症。
七、生殖器和肛门
(一)生殖器
1.男婴
(1)正常出生时阴茎长度>2cm,真正的小阴茎极为罕见,但却是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的重要体征之一。男婴几乎都有包茎。注意有无尿道下裂。阴茎小伴发育不良和隐睾应注意是否存在Prader-Willi综合征。
(2)观察阴囊的颜色,如呈蓝紫色多提示存在睾丸扭转。足月儿阴囊皱褶发育良好,阴囊光滑多提示新生儿发育未成熟。睾丸是否在阴囊内,早产儿的睾丸常未下降,有无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
2.女婴
(1)足月女婴最显著的是大阴唇增大。阴道分泌物通常是乳白色黏稠的。
(2)假月经:部分女婴于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是母亲雌激素中断所致,可持续约1周。
(3)阴唇融合而阴蒂增大,应考虑肾上腺皮质增生。
(二)肛门
检查有无肛门闭锁、肛裂。足月儿生后48小时内应排胎便,早产儿可有胎便排出延迟。
八、脊柱、四肢和臀部
(一)脊柱
脊柱中线区隆起的柔软包块通常是脑脊髓膜膨出。任何异常的色素沉着或多毛斑均应除外脊柱畸形的存在。脊柱腰骶部如有多毛的凹陷区或窦道,提示存在显性或隐性脊柱裂。
(二)四肢
1.并指/趾畸形
多见于第3、4手指和2、3趾指,多有明确的家族史,年长时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2.多指/趾畸形
在手或足有过多的指/趾存在,有明显的家族史。
3.手掌皱褶
通贯掌常见于唐氏综合征。
4.马蹄内翻足
多见于男婴,足屈曲内翻,如可用轻柔的外力纠正,多可自行恢复;如不能,则需矫形治疗。
5.跖内翻
表现为前足内收,多可自行恢复。
(三)臀部
观察有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多见于女性,多为单侧,以左侧为多见。脱位的主要表现为背部皮肤皱褶的不对称和患侧肢体端。
九、神经系统
未受干扰的正常新生儿平躺时多处于屈曲位,俯卧时膝盖经常缩拢在腹部。拳头拇指紧握,头部居中,四肢对称。
1.意识和精神行为状态
根据小儿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判断意识有无障碍,意识障碍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浅昏迷和深昏迷。观察精神行为状态,注意有无烦躁不安、激惹、迟钝等。
2.体位
正常体位为手臂屈曲、腿部屈曲良好,接近腹部。
3.肌力和肌张力
肌张力是肌肉对牵拉所产生的阻抗,表现为相关的一组肌肉群短暂、有力的收缩。肌张力的高低与胎龄有关,在胎龄30周以前,新生儿的肌张力明显低下。测试方法有:
(1)拉-坐手法:
婴儿处于仰卧位,牵拉其手腕。足月儿应有部分肘屈,同时头部抬起几乎与身体短暂保持一直线。当牵拉到坐姿的时候头可保持竖立2~3秒。
(2)腹部悬垂:
一手抓住婴儿使其胸部朝下悬吊于空中,婴儿应能保持其头部与身体在一直线数秒钟,同时可看到手臂屈曲。
4.原始反射
由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支配,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逐渐消退。早产儿神经系统成熟度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原始反射越难引出或反射不全。在疾病状态下,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正常情况下,原始反射一般持续3~6个月后自然消失。
(1)觅食反射:
用手指触口唇和面颊,新生儿向触侧转头且张口。在胎龄30~32周时,无或较弱;35~36周时可引出。
(2)吸吮反射:
将乳头或奶嘴放入婴儿口内,会出现有力的吸吮动作。在胎龄30~32周时,无或较弱;34周时可引出。存在严重疾病如严重缺氧、感染等时,吸吮减弱或消失。新生儿的吸吮反射在4个月左右消失,由主动的动作代替了原始的吸吮反射。
(3)握持反射:
将检查者手指置于新生儿手掌内,新生儿出现紧握手指表现。严重脑损伤肌张力异常增高时握持反射过强。此反射在3个月后逐渐由主动抓物动作替代。
(4)拥抱反射:
在新生儿仰卧、头处正中位时,检查者拉住小儿双手并向上提拉,当颈部离开检查台面约2~3cm时,检查者突然松开小儿双手,恢复仰卧位,可见小儿双上肢向两侧伸展,手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这一动作过程似“拥抱”。在胎龄30~32周时,无或较弱;35~36周时可引出。肌张力增高或减低时都会对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双上肢表现不对称,可能提示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或麻痹。拥抱反射在生后3个月内最明显,4~5个月后逐渐消失,6个月时不应再出现此动作。
5.脑神经
注意有无眼球震颤、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眼球可否跟随移动的物体。
(1)瞳孔对光反射:
29~31周出现,32周以后必然存在。
(2)眼球可否跟随移动的物体:
是评价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完整性的很好预示因素之一。
6.可疑的神经系统体征
①异常体位:如角弓反张、过度握拳、持续将拇指握拳中;②激惹或双眼凝视;③哭声高尖;④持续吸吮无力;⑤全身性持续性肌张力增高;⑥全身性肌张力减退,自主活动减少。
十、体重、头围、身长
1.体重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足月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kg。合适的补液维持足月儿1周内体重丢失一般不超过6%,早产儿1周内不超过10%,这是由于细胞外液的丢失。如果体重下降的幅度超过15%或至第10~14天未恢复到出生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足月儿7天后足量喂养体重增加20~30g/d,第一个月时体重应比出生体重增长800g以上。早产儿10天后15~20mg/(kg·d),直至生后6个月。
2.头围
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正常足月儿约为32~37cm。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头围小于均值-2SD常提示有脑发育不良的可能,小于均值-3SD以上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常提示脑积水。头大伴有骨缝增宽或囟门饱满则需立即行超声检查。
3.身长
身长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出生时身长为48~53cm。
(庄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