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记·小小邮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约旦的神秘之地

佩特拉 世界上最神秘的旅游胜地,我认为是约旦的佩特拉。

在约旦南部,死海与阿克巴湾之间,海拔1000米的高山中,有一条神秘莫测的峡谷。它最险峻的段落(以赛格小道为主)长1.5公里,最宽处5米,最窄处才2米。高耸的峭壁,使小路好多段落幽暗荫蔽;而阳光照射到的岩石,天然呈玫瑰色,不同时辰又会转换成紫、蓝、黄、绿等不同颜色。老明信片记录了这条峡谷的神奇(图1.1)。

011-0001

图1.1 佩特拉峡谷

走完狭窄的“险道”,一拐弯,人们的眼前豁然开朗,忽然踏进了一个小广场。正面的山,岩石被雕琢成一座恢宏的神殿,高约40米,宽约28米。上下两层:底层有6根10米高的罗马式柱子,中间的门通向内室,三角形门楣上雕花繁复;上层6根柱子构成3个壁龛,中龛圆顶,左右龛方顶,分别用浮雕形式雕凿了3位神祇。

奇在没有砌造的痕迹,一切都是在山岩原石上,立体雕凿而成。这是何等高超的鬼斧神工啊!在门柱边的山岩上,可以看到几排方形的小石孔,估计当年插入了木棒,工匠们就是踩在木棒上开凿神殿的。老明信片展示了这座奇异的神殿(图1.2)。

012-0001

图1.2 哈兹纳赫神殿

佩特拉——“玫瑰城”,它是古阿拉伯部落纳巴泰人建造的。佩特拉是纳巴泰王国的首府,最繁荣阶段在公元前1世纪。当时,佩特拉是中东与非洲之间贸易的必经通道(因此,有些山窟的建筑,类似埃及神庙)。狭窄的峡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以想见,万商云集而留下的“买路钱”,是如何撑破了纳巴泰王国的国库。公元106年,强大的罗马军队攻陷了佩特拉,把它设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到3世纪时,红海贸易兴起,罗马人又在佩特拉以北开辟了新的陆路通道,玫瑰城逐渐衰落了。到7世纪,阿拉伯人重新占领这一带,佩特拉已经变成废弃的空城。

这里的纳巴泰部落已不知所终。此后一千多年间,只有神秘的传说之风,从峡谷里吹过。1806年,曾有一位德国探险家进入峡谷,却被杀害了。直到1812年,瑞士人约翰·贝克哈特蓄了长须,穿了白袍,化装成伊斯兰学者,操着流利的阿拉伯语,蒙过了当地的贝督因人。当他进入峡谷,抬头发现山岩上的哈兹纳赫神殿,他是何等的惊异与兴奋啊。这一天是8月22日。从神庙旁的峡谷往里走,他看到两边山上密布洞窟,有埃及式、罗马式的立柱与高墙,有带有庭院和浴室的住宅,有宏伟的神庙或陵墓。好几百处废墟、遗址,都是在高高低低的山崖上雕凿出来的,罗马式的水渠四通八达,这就是盛极而衰的“玫瑰城”!

200多年后,我们这些旅游者重走约翰·贝克哈特之路,体会到他当年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他发现的罗马剧场遗址,一面大山的斜坡,劈石而成半圆形的观众席,可容纳数千人。我的妻子曹雷站到舞台中央朗诵,声音清晰地传到最后一排。

013-0001

图1.3 大卫·罗伯茨素描

在路上,我们见到设摊的一位贝督因青年,戴眼镜,很文气,卖给我们一套素描画,还向我们讨教“一、二、三、四”的汉语发音(他希望用汉语接待中国游客)。素描画是苏格兰画家大卫·罗伯茨的作品,他于1930年代赴佩特拉写生。在他的画里,哈兹纳赫神殿上的浮雕(天使、武士、骏马等)都栩栩如生(图1.3),贝督因人都携带着一人多高的长枪。如今我们看不到带枪的人了,而神殿的浮雕已风化得一片模糊。

约旦在1933年把哈兹纳赫神殿印上邮票,1954年又将佩特拉遗址用作邮票图案(1955—1956年再版)(图1.4)。1995年约旦发行的小型张上,标明“佩特拉——玫瑰城”(图1.5)。2007年,约旦发行了《金库——佩特拉》邮票一套5枚及小型张(图1.6)。“哈兹纳赫”的意思就是“金库”。传说神殿二层深处,藏有纳巴泰国王的财宝。后来有人不断用枪向上射击,希望从库中泻出金币,但从未梦想成真。邮票展示了佩特拉的一些考古发现。

014

(左)图1.4 哈兹纳赫神殿
(右)图1.5 佩特拉——玫瑰城

古巴(图1.7)、塞拉利昂(图1.8)都曾在邮票上反映佩特拉的风貌。好莱坞故事片《夺宝奇兵》第3集,就是在这一带神秘山谷里拍摄的。

死海 死海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之间,被称为“世界的肚脐眼”。死海的水平面,是海拔负400米。那一天,我们来到了这“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人躺在水上,不会下沉,原因是水的盐分特高。约旦邮票没有反映“死海漂浮”,而在以色列邮票上可以见到那有趣的镜头(图1.9)。

015

图1.6 金库——佩特拉

015-2

(左)图1.7 佩特拉(古巴)
(右)图1.8 佩特拉(塞拉利昂)

由于“死海泥”含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医疗价值,游客们都用烂泥把自己涂成了“黑人”。您猜猜这张照片上,跃起的疯子是谁呢?一个来自中国的老头儿——敝人(图1.10)。

016-0001

图1.9 死海漂浮

016-0002

图1.10 这是谁?

死海近岸的盐结晶柱,构成妙趣横生的地貌,在老明信片上有所反映(图1.11)。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时,约旦发行了特大型的小全张(350×110mm)(图1.12),含全套3枚盐结晶图案的邮票。底图为暮色中的死海,说明文字引用了当年世博会的主题——“自然的睿智”。

017

图1.11 死海盐结晶柱

017-0003

图1.12 死海——自然的睿智

1965年的约旦邮票,在描绘死海风光的同时,还刊印了早期犹太教、基督教的重要文献《死海古卷》。1947年,一个贝督因牧羊男童在死海西岸昆兰地区的洞穴里,发现了装有古卷的瓦罐。以后,考古学家陆续从11个洞穴中挖掘出大量的罐装古卷,它们抄写在皮革、莎草纸或黄铜片上,内容包括最早的部分《旧约全书》,其中充满了对世界末日的神秘预言。据考证,这些古卷是罗马军团入侵耶利哥时,艾赛尼教徒在逃走时匆忙埋藏的。浩瀚的沙漠将秘密保存了二千年。它是基督教诞生初期抄录的最真实的史记。《死海古卷》的发现,震动了整个基督世界。现在,它被保存在耶路撒冷特建的博物馆里。约旦邮票展示了古卷、瓦罐以及死海岸边的洞穴(图1.13)。

安曼 约旦首都安曼的老城,呈现一派非常奇特的景观。从城堡山丘遥望对面的老城,只见密密麻麻的平顶小楼,火柴盒似的重重叠叠堆积在山坡上,街巷逼窄,人群拥挤,生活红红火火。在1930年代的明信片上(图1.14),已经开辟了马路,行驶了汽车;今日之面貌,并无多大变化。

018

(左)图1.13 《死海古卷》的发现
(右)图1.14 安曼

新城的建筑很漂亮。我们午餐休息时,走到马路对面一座二层小楼前照相。忽听得阳台上有人招呼我们。原来,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参观。年轻夫妇自我介绍说,他们的长辈在中国经商。他们要请我们喝咖啡,我们推辞说旅游车快开了;他们又急忙端出一碟蜜枣,无论如何要我们尝一尝。

这使我联想到中国和约旦友谊交往之源远流长。中国集邮总公司的WZ外展封可以见证。1984年8月11—17日,约旦、中国邮票展览在安曼举行(图1.15),1987年4月7—13日,约旦邮票展览在北京举行(图1.16)。回头欣赏这2枚外展封,可以领悟到“时间砝码”的分量,从前毫不起眼的邮品如今已成无可复制的历史印记。

019-0001

图1.15 约旦—中国邮票展览(安曼)

019-0002

图1.16 约旦邮票展览(北京)

约旦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文化上又有它开放的一面。1967年,它先后制作发行了3套凹凸浮雕的金色圆形邮票,分别纪念肯尼迪总统、侯赛因二世国王、哈桑王子。1969年它发行了《难民的悲惨命运》邮票,突破常规,全套不同图案多达60枚。约旦邮票体现伊斯兰图案化的特点,如1980年纪念第11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小型张(图1.17),纪念希吉拉历1400年小型张(图1.18)。同时,他们的设计又不回避人物形象,如1987年纪念第4旅成立40周年小型张(图1.19),威风凛凛的军人神态,传递出强势的阿拉伯风格。

020-0001

图1.17 第11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

020

(左)图1.18 希吉拉历1400年
(右)图1.19 第4旅建立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