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看图写话的秘密在等你
何捷
写完《小莲藕看图写话》这本书才想起来,原先我是没有写它的打算的。
“看图写话”,我从心里觉得这件事不难,觉得这件事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几次的经历让我下定决心——为孩子们把《小莲藕看图写话》这本书写出来。
许多从事作文起步教学的老师向我询问:“看图写话到底要怎么教?”孩子们上学以后,识了字,开始写东西,首先就碰到“看图写话”。做一件事情,起步最难,再令人快乐的东西,孩子在起步时也有可能遇到巨大的障碍。有的老师比较心急,教了就希望有好结果,因此老师在教学中无形拔高了难度,导致难上加难。最终,“看图写话”成了万人嫌:小朋友怕,家长厌,老师烦。
我的儿子上了小学后,也遭遇了“看图写话”的难题。作为爸爸,辅导他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这件事真的很难。所谓的难,是因为没有人给他方法的指导;所谓的难,是因为一下子要做到“什么都会”;所谓的难,是因为“看图写话”的花样变得太快,孩子们适应不过来……于是,我就萌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帮助大家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为了写好这本书,我和我的妻子胡元华老师做了一些调查——看图写话,为什么被搞成这样呢?不断关注之下,我们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看图写话”是困扰孩子们的大难题。它难,但孩子们又必须做,因为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必须从小培养,还要辅以训练,当然更需要通过考查来检测和督促提升。于是,“看图写话”就成了低学段小学生表达类练习与考查的首选方式。从考查形式本身看,它确实能够检测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叙述能力、想象能力。而且,综合这三项能力,要顺利写出话来,还能考量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看图写话”确实是一种综合性很强、很有说服力的检测方式。但非常可惜,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看图写话”,非常不理想!
“看图写话”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老旧事件。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件事:推车子、捡夹子、让位子、抱孩子等。似乎孩子们的生活一直就没有改变过。偶尔会有一些公园的图景,但似曾相识的是那几块太湖石,还有连姿态都不变的猴子和雷同的亭台格局,一股陈腐之气在画面上端端正正地显露着。这,让身处新时代的孩子们“无语凝噎”。
第二,审美缺失。这样的线条,这样的画面,这样的黑白配色,真的很难让人产生美的体验。美之不存,话语就更不具美感了。在缺失美的体验的前提下,孩子们要写出美的话语、体现美的情感、表达美的意愿、符合美的评判标准,不写假话是过不去的。
第三,狭窄的表达空间。各种“看图写话”基本上都有一些提示语,无非是让孩子们写“图上有谁”“有些什么”“在干什么”,最多加上一句“用你的想象,写一段话”。这些要求都非“善类”,都是评价的标准啊。所以,孩子们只学会“按题作答”,类似仓库管理员清点、查收货物一样写出“答案”。这个过程也是“步步惊心”的,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因为这可是语文试卷中分值最高的题目。
幸好,低学段孩子们几乎都会得高分。但这就更可悲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得到高分,孩子们会从起步阶段就认定:这么写才好。而“这么写”就是“写假话”。“好”的标准从小就界定了,长大了只会不断强化。假作文,诞生于此且成长于此。
考试和练习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看图写话”的“话”,就是表达。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对孩子慢慢讲,细细讲,分类讲,一步一步教呢?就好像学走路的时候,家人扶着孩子一步步往前走。所以,这本书就是起到“扶着孩子们走”的作用。同时,我们又非常注意不把孩子们教傻,或教到“除了教过的会,没教过的都不会”的尴尬境地。
这本《小莲藕看图写话》既有方法可循,又留给孩子们极大的创意空间,同时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写好“看图写话”的秘密,一个能够让孩子自己独立写好“看图写话”的大秘密。
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下一页吧。秘密在书中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