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教师资格考试新增了“心理健康”这个科目,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通过考取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在学校中开展工作。根据新政策,今后,每所学校都要求配备一名心理教师,承担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工作。受到国家如此重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而言,内心备受鼓舞,但与此同时,在校园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帮助教师成为合格的、有胜任力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资源相对稀少;另一方面,初高中教师大多时间紧、需求迫切,可用于接受培训的时间不足。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孩子居家学习的时间被拉长,对家庭而言,矛盾频频被激发,孩子的焦虑情绪普遍增多,家长却不知道如何安抚和疏导;对教师而言,线上教学也带来一番挑战。经历了突发事件,大众的生理和心理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抗疫期间,各种心理公益热线开始大力运作,“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等主题的线上公开课也陆续出现在各大平台。
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中存在迥异的文化和风格,但大多数学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成绩是那个不可撼动的重要目标。
这使心理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们知道,被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不是不想努力,而是自己没有能力投入精力努力学习。厌学、逃学、退学、离家出走……青少年群体中问题频出,这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但我们也看到很多让人无奈的现象:父母对于“孩子衣食无忧却有心理问题”的不理解、老师因“学生心理健康与课业成绩存在冲突”而承受巨大压力……这都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被看见、关注和理解。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因为其成长背景不同,想要做到互相理解,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当前环境下,不管是满足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需求,还是满足其他学科教师及家长日常与青少年相处的需求,我们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这些知识早一步被普及,我们就能早一步做出努力,让青少年获得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品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开发自我心理潜能;运用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作为一个心理学服务平台,我们不禁想问,我们能为老师和家长们做些什么呢?
我们希望向更多一线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基于心理学基础知识、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特点与时间压力、可操作性更强的参考方法,希望该书的内容足够生动翔实,而非使读者产生如接受“考试辅导”般灌输枯燥内容之感。因此,我们将以青少年心理特征为出发点,介绍青少年阶段孩子们的发展特点及其承受的压力,结合青少年的典型行为表现,借助充足的案例,提供基础的行为矫正方法,向读者分享较为易懂的心理学知识,就青少年面对的心理与学业压力提供指导方法。
当然,在确保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们希望老师和家长也能有更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对成人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同样予以重视,希望老师、家长和孩子们能在良好的氛围里,用正确的方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本书的各位作者来自各个领域,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有深耕教育行业多年的从业者;除了面对广大成年读者的教育报刊主编,还有面对大学生或青少年的一线教师,他们都希望以自己多年的积累,给更多家长与老师实打实的帮助,为解决更多日常问题提供启发。我们坚持“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也期待给读者呈现不同视角,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一个孩子成长环境中的不同维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关注其共性,我们也不能忽视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书中提及的诸多方法,希望家长与老师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另外,解决孩子的成绩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关注其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我们真诚地希望,在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们能真实地感受到这一点,并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一点。
本书根据壹心理的相关课程改编而成。在课程研发过程中,我们不断听取教师朋友们的反馈,对内容进行了多次调整;在课程推广过程中,我们邀请了曾在高中任职的资深心理教师,让他们结合课程内容,为学员解答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课程上市后好评如潮,壹心理负责出版的同事认为,把这样的内容集结成书,让读者朋友们从书中学习也非常重要、非常值得。本书的出版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我们坚持走到了最后,以文字的形式让这门课继续走进各位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荣幸,希望书中的内容能够带给你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
感谢在这个过程中一起努力的各位专业老师和编辑老师。
壹心理专业部
2021年1月11日
[1]俞国良,王浩.构建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20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