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学习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MIT挑战

我从来没有去过MIT。我在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商科,这是一所我能负担得起学费的加拿大中等学校。获得商业学士学位后,我觉得自己好像选错了专业。我想成为一名企业家,因此学习了商业,我认为这是自己当老板的最佳途径。四年后,我发现,商科专业毕业,只是进入一家大公司的敲门砖,之后你就像那些穿着灰色西装的职场新人一样,在公司按部就班,每天打卡,走标准化的流程。相比之下,计算机科学才是一个能让你做出东西来的专业。我对程序、网站、算法和人工智能感兴趣,这也是我想创业的领域,我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想我该为之做些什么。

或许,我可以回归校园,再次入学,再花四年时间攻读第二个学位。但是想到要申请学生贷款,花上将近五年时间去重复经历大学的那些官僚做派和规则,我顿时兴趣索然。我想,我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来学习我感兴趣的东西。

大约在那个时候,我偶然在网上搜到了MIT的一门课。它提供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业和小测验,甚至还有附带解答的模拟现场考试。我决定试着选修这门课。令我吃惊的是,我发现这个课程比我花了几千美元在大学上的大多数课程都好。授课内容表述雅致,教授讲课引人入胜,教学材料丰富多样。再深入研究,我发现这并不是MIT唯一的免费公开课程。MIT上传了数百个不同课程的资料。我很好奇,这是否能满足我的学习需求呢?既然可以免费学习部分MIT课程,那么我是否有可能学习拿到相应学位的整套课程内容?

我将这个学习计划命名为“MIT挑战”,为期六个月的高强度调研由此拉开序幕。我查了一下MIT为计算机科学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并将这个课程列表与MIT在网上提供的资源进行了比对。不幸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MIT在其开放式课程平台上上传了课程资料,但其网络课程不能用于代替学生到校上课。有些课程平台上根本就没有提供,需要用其他课程替换掉。一些课程资料太少了,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完成课程。必修课程之一的计算结构(computational structures)没有录播课,也没有指定的教科书,该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电路和晶体管从零开始造一台计算机。为了学习这门课的内容,我必须自己解读幻灯片上的抽象符号。缺少学习材料,再加上模棱两可的评估标准,这意味着完全按照MIT学生的方式来上课是不可能的。然而,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会奏效:试着通过期末考试。

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期末考试、课程中的编程项目。这两个标准构成了MIT学位的骨架,涵盖了我想要学习的大部分知识和技能,没有任何花架子。没有强制性的出勤政策,作业没有截止日期。期末考试可以在我准备好的时候进行,如果我有一次考试不及格,可以重新测试一次。虽然一开始我觉得网络课程有劣势,因为我没有直接去过MIT,但我现在突然觉得,这变成了优势:我可以用很少的成本和时间,来达到近似一个MIT学生的受教育水平。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可能性,我用这种在线学习方式完成了一门测试课程。我没有去听预先安排好的课程,而是以比平常快两倍的速度观看下载的课程视频。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然后等上几个星期才知道结果。我边学边就材料上的内容进行检测,一次只测一道题,这样我很快就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用这些方法,再加上其他摸索,我觉得我可以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勉强通过一门课。从最乐观的角度来看,增加容错空间,我认为在一年内学习剩下的32门课程是可能的。

虽然这始于个人追求,但我逐渐意识到,我的学习小目标还有更大的意义。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便捷。尽管如此,学费却在与日俱增。四年大学学习换来的学位曾经是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的保证,现在,获得学位几乎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世上最好的职业需要你具备高超的技能,而这无法一蹴而就。不仅是程序员,经理、企业家、设计师、医生和几乎所有其他职业人员,都在迅速提高对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许多人都在努力跟上前进的步伐。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不仅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还想看看是否有一种新方法能让我掌握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

当我把注意力再次转移到窗外时,我想到了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我在想,如果不是三年前在另一个大陆上偶然遇到了一个热情洋溢、滴酒不沾的爱尔兰人,我可能根本不会去尝试这个古怪的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