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演变路径:从枢纽到都市圈
一体化综合大交通该如何实现呢?
总体而言,打造一体化的综合大交通并非一蹴而就,它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阶段,循序渐进地打通不同维度、不同层级、不同环节的“堵点”与“断点”,最终将各种交通方式与地区相融合,实现真正的“综合大交通”。
具体来看,实现综合大交通需要经历“枢纽—区域—城市交通—智慧城市—都市圈”五个阶段。这一基本路径由点及面、由易及难,一圈一圈地将综合大交通运转起来。但是,这并非实现综合大交通的直线途径,由于各阶段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所以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同步发展的情况(见图4-3)。
图4-3 一体化综合大交通基本路径
枢纽
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呈现的,枢纽的主要交通功能是集疏运,即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平台和纽带,是进行一体化运输组织的关键,对整个交通运行系统有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枢纽各自独立,仅关注自身发展,彼此之间联接性差,致使周转效率低下。
基于此,《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首次提出,要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促进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加强以客运为主的枢纽一体化衔接,完善以货运为主的枢纽“集疏运”功能。自此,汇聚不同交通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概念诞生了。
要达到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的目的,必将经历数字化过程。
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为例,近年来,它一直在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包含机场、码头、地铁、公交等不同的交通方式,是中国典型的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为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深圳机场集团与深圳巴士集团强强联手,以提供国内一流的“绿色+智慧”空路联运一站式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为目标,共同打造深圳航空枢纽陆侧交通“共享化、网联化和一体化”运营的民航示范样本。
数字化的赋能,加之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给交通枢纽创造了巨大价值。交通枢纽的融合一体化建设,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提高了整体效率,推动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性转型。
区域
我国正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建设,而交通一体化建设将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一方面,交通将分离的区域连为一体;另一方面,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尤其是在以空港区、临空经济区等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建设中,交通处于核心地位。
当前,区域交通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区域发展对综合交通的通达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传统的区域交通体系暴露出许多弱点,如跨行政区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数字化手段可以让区域内的交通运行体系更为顺畅,通过区域内的数字化交通网建设,将铁路、公路、航空等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持续带动区域内的产业与经济协同发展。
例如,港区一体化就是实现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港口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在深圳,东部的盐田港与西部的前海湾保税港区,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港口。盐田港因有容纳大型船舶的能力,成为与欧美国家货物来往的首选港口,前海湾保税港区拥有保税地区、前海合作区与前海蛇口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货物的成本。
本是两个分割的枢纽,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步骤实现一体化发展呢?这就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承载港区一体化的业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互联互通的改造,实现不同的港口对结果互认,再通过数字化实现港区一体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盐田港与前海湾保税港区正是采用数字化,将两者的优势加以融合:当货物到达盐田港时,可以直接被运转至前海湾保税港区,实现跨港区货物“先入区,后报关”,节约了大量的通关时间,实现了降本增效,促进了港口之间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
城市交通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但这条动脉正遭遇着“堵塞”的巨大困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增加了环境污染,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基于此,城市交通一体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在通勤高峰期,面对超大规模的路网,以及复杂的车流、客流变化,城市道路的运行经常面临“瘫痪”的风险。无法高效换乘极大损伤了乘客的出行体验,降低了城市运行效率。更重要的是,日渐庞大的城市交通体系,令城市交通管理越发吃力,让交通管理部门十分棘手。
对此,诸多城市正利用大数据、AI等新技术,持续提升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对车辆不避让行人、行人闯红灯、车辆拥堵等不规范行为,都实现了智能化手段的监督治理。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正处于高速建设状态。2012年,我国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正式拉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根据《2020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到2018年之时,中国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已占全球的48%。发展到2019年,全国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95%以上地级市及50%以上的县级市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充分利用IT与通信智能,来提高城市的感知、预测及分析能力,并帮助城市及时指出发展的核心问题及方向。具体而言,智慧城市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安防、智慧社区等落地场景。例如,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走在前列,已建成“双千兆宽带第一城”,至2020年8月,已建成5G基站超过3.1万个,打造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智慧城市场景。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智慧城市,交通先行。一方面,交通作为城市体的大动脉,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地带。另一方面,传统交通带来了道路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去重点解决。
例如,在智慧城市打造中,将交通系统与医疗系统联动,可以为救护车提供一路绿灯通行的服务;与环保系统联动,有助于空气污染防治;城市交通枢纽的业务联动,通过汇集所有交通方式的数据,进行融合加工,达到提升枢纽运行效率、出行安全、辅助交通管理决策等目标。
都市圈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宣告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入“都市圈时代”。都市圈即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与合作的一体化圈域的经济现象。它的建设对于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都市圈的建设与发展中,交通具有类似“地基”的作用。交通为都市圈搭建好了脉络与框架,使其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互相联系。可以说,交通发展水平是体现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要想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就要着力打造好交通这一主动脉,实现都市圈产业、人口协调融合发展。
在众多交通方式中,轨道交通是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先导性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上,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例如,深圳地铁就建立了“四网合一”(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地铁+有轨电车)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让城际轨道公共交通化,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综合,为轨道上的大湾区提供有力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轨道建设,实现立体综合交通体系,进而提升区域整体的竞争能力。在具体建设中,广东修建了“穗—莞—深”城际轨道,全线北起新塘南站、南至深圳机场站,全长76千米,是珠江西岸“科技走廊”重要的联接通道。为使乘客有良好的出行体验,“穗—莞—深”城际轨道不仅可以通过深圳机场站实现与深圳地铁11号线的换乘,同时还预留了与其他多条地铁线路换乘的设施,确保乘坐该城际列车到达深圳的乘客能够享受及时、高效的市内轨道交通服务,方便乘客到深圳机场乘坐飞机。未来,“穗—莞—深”城际轨道可延伸至前海枢纽,与多条城市轨道线无缝换乘,实现有效换乘。
一体化综合大交通的实现,是由点及面的推动过程。它不仅是人类在新时代交通发展背景下所做出的重大战略,还蕴含着人们的美好期许——“人悦其行、物优其流”。
[1]蔡丽萍.上海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超1.2亿人次[N].浦东时报,2020-01-02(2).
[2]公共交通主要指火车站、机场、地铁、巴士等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