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数字经济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数字经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核心要义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增长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指导,也与数字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生共荣。数字经济在培育新动能、探索供需对接新路径、助力产业链升级等方面,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深层动力和关键支撑。

首先,数字技术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催化剂”。数字技术改变低技术含量的发展道路,推动要素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助力。依靠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方面对原有制造能力进行数字化升级,优化研发设计、材料供应、生产管理、质检物流等环节,提升原有工业产品的附加值、精密程度和质量水平,进而提升产品价值、增强竞争力,走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借助数字技术抢抓新机遇,生产新兴产品、培育新兴业态、拓展新兴产业,释放经济转型发展动能。

其次,数字市场促进供需对接匹配“精准化”。数字市场促进生产端和消费端有序对接,进行供需精准匹配,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线产生的数据,同时连接需求侧和供给侧,面向消费升级、市场的瞬息万变及海量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精准洞察和快速响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需求侧贯通至供给侧,用数字化打通企业上下游各环节,贯穿从原材料采购、研发、生产经营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并从数据驱动创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从微观到宏观,用数字化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良性互动,实现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整体效率的提升。

再次,数字平台促进产业分工协作“规模化”。数字平台向规模化发展能促进产业链整体协作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数字经济中最突出的新兴业态是“平台”经济体,大量中小企业围绕平台聚集,形成生态。在平台上,客户发送订单,生产企业可以迅速找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设计企业可以和生产制造企业协同工作。平台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不需要传统的中间商,可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平台具有集成、集聚等特征,拥有庞大的资源优势,可助力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分工协作,推动规模化的创新协同和成果转化。

最后,数字经济覆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核心领域,并为其提供“一体化”的解决之道。一是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实现了“去产能”。部分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对原有的制造能力进行数字化升级,大幅度提升原有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纯度;有些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抢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拓展新兴产业、生产新兴产品,实现了转型发展。二是电商激活地方经济,实现了“去库存”。在电商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各地政府吸纳电商等创新型企业入驻,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帮助其做大做强,较好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消化了已有库存。三是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实现了“去杠杆”。在长三角地区,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覆盖投资和孵化的“一条龙”服务体系,通过对优质数字化创新企业注入资本,实现市场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还为当地的实体项目投资提供了投融资平台,形成了企业与信贷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金融体系。四是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实现了“降成本”。拥有机器人的智能生产流水线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生产,不仅解决了人力资源紧张、工资上涨压力大的问题,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五是新兴产业带来机遇,实现了“补短板”。企业除了稳定自身传统业务优势,还希望抓住市场机遇,加大研发投入,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在杭州的人工智能小镇,大量领先的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发展,不仅弥补了当地经济的“短板”,还产生了大量新机遇,较好地支撑了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

数字经济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新常态”,中央提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十四五”期间发展数字经济应从产业转型升级入手,将发展产业互联网作为重中之重。

首先,产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从“流量红利”到“价值红利”,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方向是赋能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互联网+”强调的是,通过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进行在线连接和渗透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传统行业第一次“触网”,催生出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包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体现了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广度”。“+互联网”则是依托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企业拥有数字化改造的能力。在这一进程中,更多的是强调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的“深度”。

其次,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数字化纵深推进是“主方向”。产业互联网主要面向企业提供生产型服务,通过生产优化、资源整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实现从“低成本传统优势”到“价值增值新路线”的转换。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智能制造。在“新基建”的背景下,企业抓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通过工业互联网、传感器、大数据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动力,构建全面互联、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新体系。因此,国家要从企业、行业、产业、生态四个层面出发,建立“点、线、面、体”一体化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格局。

一是完善企业级服务,形成升级改造“牵引点”。国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面向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以组织创新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在前台,将C端用户数字化,帮助企业分析用户画像,实现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的快速迭代试错;在中台,构建高度标准化、模块化的工具,强化企业数据支撑体系;在后台,强化资源与系统管理,为企业业务创新、智能决策服务。与此同时,国家引导企业推进组织创新,形成创新、灵活、弹性的协同网络,建设自身的“数字神经”组织架构,敏捷应对市场变化,制定新的战略并实施,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

二是加快行业信息化,形成示范带动“辐射线”。国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面向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以机制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国家加快完善与行业信息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行业信息化提供有力的系统支撑和可靠的网络保障;构建面向行业的信息化系统服务和培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国家要鼓励企业家创新精神,推广重点标杆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发挥领先行业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重点工业行业为例,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开展试点示范,并在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加大支持力度。

三是打造产业云平台,筑牢跨界融合“承载面”。国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面向产业促进全方位互联,以基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推动者。产业云平台的建设,将促进不同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将传统产业横向的产业群与纵向的产业链融为一体。同时,国家鼓励核心技术创新,加强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扎实做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劳动力的数字技能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

四是打通生态数据链,建设高效协作“共同体”。国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面向产业生态推进全链条协同,通过治理创新畅通经济社会循环。数字化将连接每一个细微的供需环,形成贯通整个产业生态的数据链,大大降低合作沟通的信息成本,缩短产品与服务的更新周期,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实现整个产业生态的转型升级。国家要大力推动治理创新,凝聚市场主体的力量和数据创新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