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集成电路有机封装材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2 多层封装基板

多层封装基板的制作过程是先将多层印制电路芯板、半固化片与铜箔等通过加热压制成含芯板的单面或双面覆铜板,然后通过机械通孔、电镀、刻蚀线路等工序得到多层封装基板[28]。较早且最成熟的将IC芯片与基板实现电气连接的技术是引线键合(WB)法,通过金属引线将一端焊接在芯片表面,另一端从芯片上面连接到基板的端子上。新的连接技术是倒装焊(FC)键合技术,将表面带凸点的芯片面朝下直接焊接在基板表面的焊盘上,对准的焊球或凸点与焊盘通过波峰焊使两者实现熔接互连。倒装焊键合技术的一种形式是金属柱焊接,通过回流或热压方法将铜柱(CuP)与焊盘焊接在一起。由于铜柱直接镀在晶片上,并且在组装过程中不会塌陷成球形,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小的互连间距及可控的芯片间距。通过调整基板尺寸(如187mm×40mm与390mm×490mm)、面板有效区域内的引线布局及基板本身的线路布局(如6个单元与12个单元,27mm×27mm),可以实现明显的成本优化。

通过倒装焊键合连接的封装基板(FC-BGA基板)通常具有较高的I/O数及良好的布线空间。FC-BGA基板的可焊表面光洁度不含金或含金量低,确保了焊点的可靠性。I/O数低于500个的小型IC封装也可以组装在PC-BGA基板上,I/O端子密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层压技术实现。近年来,FC-CSP基板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高密度封装基板(HDI)仅用于非常高端或高密度的设计,有力支撑了系统级封装(SiP)的爆炸性增长。

通过电镀通孔(PTH)实现层间互连的多层封装基板,包括两层(2L)、四层(4L)和六层(6L)等不同的层数。其中电镀通孔包括过孔(BV)、盲孔和掩埋PTH等。多层封装基板是将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层压覆铜板经过机械钻孔、电镀通孔后,对铜箔进行光刻、显影形成布线电路,最后制作焊盘得到封装基板。为了实现覆铜板的薄型化,可以减少玻璃纤维布的层数,目前最薄的覆铜板只有一层玻璃布。铜箔一般使用厚度为12μm的电解铜箔。为了达到RoHS法案中环氧树脂无卤化和绿色化的要求,环氧树脂已经实现了绿色替代。代表性的两种无卤阻燃性环氧树脂包括日本三菱公司的MCL-E679系列环氧树脂产品和日立化学公司的HL832系列环氧树脂产品(见表2.21)。

表2.21 最常见的电介质CCL材料的性能

为了避免封装基板在热冲击下发生变形等问题,采用具有低热膨胀系数(CTE)的S-玻璃纤维布(S-Glass)代替E-玻璃纤维布(E-Glass),通过液晶聚合物链段及弹性体链段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并通过添加特殊填料等方法,低热膨胀系数的BGA封装基板被成功研制,其CTE降至1.5~5×10-6/℃,Tg达到260~270℃。

多层封装基板的厚度已经从200μm降低至150μm和100μm,甚至更薄。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发丝直径约为100μm。目前,应用的最薄介电核心材料厚度约为40μm和25μm,其中40μm厚度的核心材料在总厚度为100μm的成品封装基板中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下一个目标是使封装基板的最终厚度达到80μm。

为了进一步减少封装基板厚度,必须减小并严格控制布线电路上的阻焊剂厚度。典型的阻焊层厚度平均为15~30μm,而实际的工业标准阻焊剂是液态、可光成像的油墨,通过丝网印刷,采用幕涂或辊涂方式施涂。施加油墨后,表面立即变平,成为相对平坦的表面。然而,在干燥期间,油墨将开始在迹线和空间上形成共形的形貌,即在布线之间蒸发的溶剂总量远大于迹线上蒸发的。因此,油墨就会在基板表面上形成山峰和山谷交替的波浪形状。在阻焊剂的固化过程中,由于固化收缩通常使形貌恶化——阻焊层中的两个反应性部分,用于光反应性的丙烯酸酯及用于热反应性和化学电阻率的环氧树脂,通常在聚合固化过程中都发生大量的收缩。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下述几种措施使形状变化最小化。①在曝光前仔细控制干燥轮廓。随着溶剂的蒸发,黏度增加,流平速度减慢,黏度的增加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抵消,当然蒸发速度也会增加。高温下还可导致结皮效应,其中表面蒸发速度快于溶剂的整体扩散速度。因此,最有效的温度控制曲线可能是阶梯状曲线。②加入不同沸点的溶剂有助于有效地管理黏度分布,但需要大量的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溶剂混合比例和浓度。③将阻焊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干燥(或-B阶段)后,通过PET覆盖膜(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的层压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流平性能。使用PET薄膜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了图像分辨率:丙烯酸酯的光反应通常受到氧气的阻碍,即使在真空曝光系统中也存在氧气,导致分辨率降低。PET薄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曝光过程中氧气向阻焊膜中的再扩散,从而产生更清晰的图像和分辨率。④干膜(DF)阻焊层。干膜阻焊层是减少形貌变化和减小厚度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法。本质上,它是一种与DF光刻胶相同形式的阻焊层。该阻焊层被涂覆在PET载体膜上。该PET载体膜可保护阻焊层在暴露过程中免受污染、接触和氧气的污染,并用PE(聚乙烯)隔离片将阻焊层卷起来。DF阻焊层需要真空层压(真空、压力和高温),以完全密封走线而不会残留空气。对于基板制造商来说,其确实有很大的优势,而材料涂层的清洁度要求由材料供应商来处理,而不是由基板制造商来处理。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几种阻焊剂新产品,具有较低的CTE和较高的Tg。表2.22比较了典型阻焊层材料的性能。

表2.22 典型阻焊层材料的性能

续表

(1)四层封装基板(4L-BGA)。最简单的4层BGA基板是将双面覆铜板经过机械钻孔、电镀通孔后,再对铜箔进行曝光、光刻,形成布线电路后,制作焊盘得到双面互连芯板;在芯板两面与半固化片和铜箔压制得到含双面互连芯板的覆铜板,再对该覆铜板进行机械钻孔及电镀通孔,对铜箔进行曝光及光刻后形成布线电路,最后制作BGA焊盘,得到四层BGA封装基板。

更复杂的四层BGA封装基板可以埋置PTH以提高引线可焊性,其工艺流程基本遵循两层基板到阻焊层的过程。通常,用于PTH连接的内部平面尺寸会增加,以确保PTH被内部平面完全包围,并避免任何孔洞破裂。配准更精确的方法是使用X射线钻机:使用X射线照相机,确定内部配准基准,并相应地放置用于后续PTH钻进的新工具孔。近年来,工业上已经引入了对PTH的激光钻孔,不是单次钻孔,而是分两次钻孔,从面板的每一侧钻孔一次,从而形成一个X形通孔(X-via),孔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可制作更小尺寸的焊盘和具有更好的布置能力。

(2)六层封装基板(6L-BGA)。随着基板层数的增加,制造工艺更加复杂,制造成本急剧上升。当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在两层基板基础上每增加一对层,成本增加约50%。对于最简单的6L-BGA封装基板,只要通过制作层间互连的PTH,就可按顺序构建。制作顺序从制作两层芯板开始,在其两面通过压制半固化片与铜箔层形成四层覆铜板,将其进行通孔、布线形成四层芯板,再将四层芯板两面通过压制半固化片与铜箔层形成六层覆铜板,将其通孔、布线形成6L-BGA封装基板。一种变形是在两层芯板上形成掩埋通孔(BPTH),将四层埋孔芯板与半固化片和铜箔经研制形成六层覆铜板,再对通孔互连、刻蚀铜箔形成布线,形成6L-BGA封装基板。

另外,还可采用平行处理方式,通过采用两个具有不同图案的芯板形成6L-BGA基板。采用同样的制作工艺,也可以在一个或两个芯板中使用埋孔,得到含有盲孔的6L-BGA封装基板。该基板可允许更复杂的布线,而不会带来太多的制造复杂性。平行处理方式具有许多优点:①可缩短循环时间,可以同时构建四层结构;②一次层压可以代替两次;③可提高成品率,可分别检查和标记芯板。但是,平行处理需要指定一种钉扎方案,以确保层压过程中的层间位置对准,确保每个PTH的叠层焊盘都不会打孔。根据设计要求和成本优化,盲孔可放置在四层和六层基板的任意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