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九种思维方式
3.2.1 火树银花式
火树银花,是古代诗人对于烟花的优美形容。它通过冲爆一个点,散发出绚烂的流星式火花,给人以美的感官体验。
以“点—线—面”的逻辑呈现的思维方式通称“火树银花式”思维方式,即首先对一个核心关键词进行发散,然后找出很多个联系词句,最后从中挑选具有关联或冲突的词句。火树银花式思维方式如图3.1所示。
具体的思维过程是:首先,你要确定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核心关键词;然后,写出一系列形容它的词语或句子,随便写,越多越好;最后,从中找出具有对立或统一关系的两三句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文案。
以一句耳熟能详的文案为例,“成功的速度一定要快过父母老去的速度”。这句文案的核心关键词是“速度”,那么以“速度”为核心关键词,我们可以写出各种类型的形容速度的词语或句子,形成从中心向外发散的思维框架。
图3.1 火树银花式思维方式
核心关键词:
成功的速度/奔跑的速度/风的速度/樱花下落的速度/我追你的速度/心跳的速度/父母老去的速度……
可见,形容速度的词语或句子有很多,我们从中找出相互关联或相互冲突的词句,将其联系在一起即可。
例如,我们选取“成功的速度”与“父母老去的速度”作为对比,就可以写出如下文案。
文案一:
成功的速度一定要快过父母老去的速度。
文案二:
父母老去的速度总是赶不上孩子成功的速度。
以上两句文案,是从一个思维方式之中推导出来的,但又是两种不同的内涵与情绪。文案一隐含一种奋发向上的激励态度,主题是鞭策人们努力上进,赶超父母老去的速度;文案二却带有一种叹息,似乎是一位老人面对自己所剩无几的时光,产生的无奈与惆怅。
同样的思维框架,选取同样的关键词,却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文案,这就是火树银花式思维方式的作用。
照此类推,沿用核心关键词“速度”,利用这一思维方式,我们还可以展开以下不同角度的思考。
核心关键词:速度——快
发散:什么东西快?快的场景有哪些?如何形容快?——青春/呼啸而过的风/时间可真快/赶快/追……
关联:青春逝去=呼啸而过的风
冲突:青春不复返vs想留住青春
运用关联或冲突,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文案。
文案一(关联):
风带上青春呼啸而去。
文案二(冲突):
青春并未走远,它就印在心底。
我们需要对一个核心关键词进行发散,找出很多个形容这一核心关键词的词语或句子,再将其中具有关联或冲突的词语或句子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文案。这就是“发散—联系—冲突”的火树银花式思维方式。
3.2.2 盗梦空间式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一个著名的佛教古寺——法门寺。法门寺内矗立着一座佛塔,塔下出土过一件名震中外的宝物,那就是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当时,有一枚影骨舍利由八重宝函包藏,在一个超大的盒子中是一个大盒子,大盒子又套着一个中等大小的盒子,其中又套着一个小盒子,总共打开了八个盒子,人们才见影骨舍利的真面目。
如同电影《盗梦空间》一样,剧中剧,梦中梦,套中套。将这种形式感引入文案创作,就是盗梦空间式思维方式:不同句子环环相扣,形成文案的超大空间感。像拍摄电影时镜头的“推拉摇移”,这种思维方式通过形式上的错落、统一或排比,表现文案的内涵。
举个例子,当代诗人雷平阳的诗歌《亲人》,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小诗。它通过文字空间的收缩,从云南省写到昭通市,从昭通市写到土城乡,从土城乡写到亲人,最后落笔于“这逐渐缩小的过程/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像“套娃”一样写出了自己对家乡的钟爱。这就是盗梦空间式思维方式,如图3.2所示。
图3.2 盗梦空间式思维方式
此类文案的写作逻辑,或由大到小,从一个比较大的范围逐渐聚焦到具象的小事物;或由小到大,从小的事物拉伸到大的外延。它像电影镜头的“推”和“拉”一样,制造更加深远的空间感。这种写作逻辑可以具体区分为扩散、收缩、勾连和蒙太奇,如图3.3所示。
图3.3 盗梦空间式文案的写作逻辑
① 扩散句。由小范围到大范围。
我是一个有爱的人,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中国,我爱世界,我爱宇宙,我爱时间和空间,我爱飞。
② 收缩句。由大范围到小范围。
我是世界,我是中国,我是北京,我是王府井,我是一个爱吃稻香村的人。
③ 勾连句。复沓排比,进一步退三步。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④ 蒙太奇。各种碎片意象的拼接。
弹弓,卡片,父母天天吵架,鸽子飞了,红领巾又被撕碎了,我躲在被窝里哭泣……这就是我的童年。
我们可以通过相同句式或相同尾字的方式,形成递进、递减、联系或冲突的关系,逐渐制造文案的空间感。
扩散或收缩,不断重复递进,读起来更顺口,表现浓烈情感;勾连或蒙太奇,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加深入人心。
有这样一句文案:“一次就好,一生就好,是你就好”。在形式上,这句文案看似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实在思维逻辑上它是不断递进的,“一次—一生—你”,表达对象从动量词到意蕴更大的名词,再到“你”这个具象的人。有意思的是,将“你”放到最后,正好强调了“你”大于“一生”的逻辑内涵。
芝华士父亲节的经典文案《因为我已经认识了你一生》,就是以这种排比形式的递进逻辑创作而成的。除此以外,京东金融刷屏的文案《你不必成功》也可以归入这种思维方式。
我们在写文案之前,心中要先有一个逻辑框架,写下最想表达的那个主题句,再用排比、反复、顶真、叠字等形式填充内容,形成完整的文案。
3.2.3 勾股定理式
勾股定理解释了“在同一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由勾股定理勾勒出的直角三角形,呈现了这样的关系:从A点到达C点,有一条最短的线段;可是为什么从A点要经过B点,绕一圈再到达C点呢?
这种关系为文案写作提供了一个启示:绕圈圈,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假设我们要表达“我喜欢你”这句话,好文案不会这么直白地表达,它会借助一个喻体作为中介:我喜欢美好,恰巧你身藏千万种。如此表达,自然又新鲜,比较容易达到脱颖而出的效果。
勾股定理式思维方式如图3.4所示。
图3.4 勾股定理式思维方式
借助一个喻体,通过“重新定义”,将原来直白的表达升华为更优美、更具有灵气的文案内容。
例如,安踏“林李大战”的文案就运用了这种逻辑:“真正的对手,是你最想赢的那个”。这句文案为“我要赢我的对手”加入了喻体“对手=最想赢的那个”作为中介,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观感。
又如这句文案:“世界上有一种专门拆散亲子关系的怪物,叫作‘长大’”。这句文案借助“怪物”这个不太和谐的词语作为中介,传递“长大”的残酷性。
以下文案或画面,也是用“绕圈圈”的方式表现的。
① 角色转换呈现时间的稍纵即逝。
上一秒,你是父亲的儿子。
这一秒,你是儿子的父亲。
——西铁城
②“偷换概念”表现正向状态。
伟大的反义词不是失败,
而是不去拼。
——耐克
勾股定理式思维方式通常借助其他喻体表达一句关键语,也就是直路不要直着走,而要以绕圈圈的方式走。
3.2.4 负负得正式
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人们对于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具有更强的占有欲。否定之否定,即塑造一种在文案中“过山车”的感觉:先以否定句刺激受众感官,让受众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文案标题上,引发其好奇心,然后进行转折,改为正向叙事,传递相应的内容。
例如,领英在2020年联合广告圈多位“大佬”共同推出了一则视频《不要做广告》,整个视频以否定语气劝诫广告人,迅速引起广告圈内的强烈轰动。
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以否定开篇,将一系列反语运用其中,正话反说,从而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这便是“否定之否定”的负负得正式思维方式:否定+否定=肯定,如图3.5所示。
图3.5 负负得正式思维方式
人类具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对于某些危险的事物天生具有恐惧感,所以对“害怕”“恐惧”“危险”“失去”等词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警觉和重视,如此便会不自觉地进入我们设定的“文字陷阱”之中。
很多品牌的现象级刷屏文案就以反语作为开头,吸引受众继续读下去。这种以反语开头的思维逻辑,就是逆向思维的典范。一般来讲,这类文案由于针对人们“害怕失去”的心理,刻意强化某件事情的焦虑感,因此能引起更多共鸣。
负负得正式文案的写作逻辑是:先确定否定词,如用“我不敢”“我不想”“我不要”“你不必”“别这样”“禁止”“Stop”等词作为开头,再附加价值观,然后反转逻辑,引入品牌的沟通核心。
这样的文案,比平铺直叙式文案的触达效果更好,因为它大大刺激了受众的注意力,激发了受众的观赏欲望,所以有更高的记忆度。
3.2.5 楚河汉界式
我们经常说“人是矛盾的综合体”,因为人总是在好坏、善恶、多少、高低、贵贱、贫富之间挣扎,正如《易经》传递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所以对抗和冲突是人天生的气质与禀赋,“广告狂人”叶茂中为此还专门写过一本叫作《冲突》的书。
很多文案采用了不断放大各种冲突的方式,其写作方法比较简单,直接运用反义词,将两难的矛盾放大,最终刺激受众的消费欲望,以解决文案中的矛盾。楚河汉界式思维方式如图3.6所示。
图3.6 楚河汉界式思维方式
例如,我曾经写过如下文案。
小有大作为。
热爱永不冷却。
你说的对不起,是没关系的事。
总之,这类文案以寻找冲突关系为思考原点,然后扩大冲突,产生强烈的驱动力,促使受众通过消费解决冲突,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3.2.6 经典重塑式
在华与华的品牌营销原理中经常提到一种思考逻辑,即“文化母体—品牌寄生—超级符号”,就是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寻找人们熟知的句子,将品牌寄生于此,然后形成“一目了然、一见如故、不胫而走”的“超级符号”,让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这个品牌。
把“这句话好像在哪里听过”的思维放到文案写作中,其实就是“寻找人们耳熟能详的句子—编入品牌信息或文案内容—产生新的文案进行传播”的过程,俗称“老瓶装新酒”。
《记黄鲁直语》中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被许舜英改为“三日不购物,便觉灵魂可憎”,如此经典的广告文案,将这种重塑思维发挥到了极致。还有美林香槟小镇的《圣经三部曲》,以人类宗教智慧作为原始文化母体,通过对品牌的编辑加工,形成了一套十分精彩的地产广告。
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创作文案也比较简单,我们只要找到与品牌相关的经典句子,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可。
例如,《论语》中比较著名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用来创作有趣的文案。
① 适用于旅游平台的呼朋唤友去远游的文案。
有朋自远方来,和他一起再去远方。
② 适用于教育网校学而思的品牌文案。
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则有好未来。
③ 适用于大空间旅行车的卖点文案。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开Wagon。
3.2.7 人物访谈式
如果某一天你的状态特别差,在以上思维方式都试过的情况下还是写不出一句像样的文案,那么我的建议是:与不同的人聊天。
无论是同事、朋友,还是客户,与不同的人聊天的过程,会时不时地给你一些惊喜的洞察与发现。
人一旦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中,有时很难跳脱出来。与不同的人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对于某个品牌、某款产品的理解,可能会开辟更多的角度,带来更多的惊喜。
有时候,你只需要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人给出的不同答案,就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文案。
记得在为某个内衣品牌比稿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关于“舒适感在于掌握分寸”的文案,就是在与别人聊天的过程中找到的灵感。同事分享她在买化妆品的时候,有些销售人员会说“姐,你相信我”,她听到后特别烦,觉得很冒失。由此,我写出了一篇关于“分寸感”的文案。
人与人之间,
需要保持一段“安全距离”。
不替别人做主,不种植价值观。
男士送女士回家,不随便上楼喝茶。
闺蜜的感情问题,你的格式并不兼容。
那种动不动就说“姐,你相信我”的人,
真的很讨人厌,也显得尤为冒失。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舒服和轻松,
是你我之间相知而不冒犯的距离。
#恰如××#
我通常会在实在没有想法的时候,找身边的同事或某个朋友聊一聊,顺手记下重要的点子,最终由此延伸,帮助自己完成相应的文案工作。
3.2.8 巧用数学式
第八种思维方式与上述思维方式不同,这种思维方式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创意形式的层面上。
文案不够,图形来凑。有时候,某些数学符号、排版形式的创新,也会使整套文案散发不同的魅力。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运算符号及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都可以用于文案创作,为受众呈现独特新颖的感官体验。
很久以前,某手机在新品上市的时候做过一套“减法”海报“别把钱花在手机上”,通过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价格比较,突出该产品性价比高的优势。
除此以外,网上还有其他符号形式的创意,可作为此类思维方式的参考。
在某个租车App的项目中,品牌核心信息是“新人首单立减150元”,我以“减号”作为画面创意,再配合“减法”文案,完成了该系列海报文案的创作。
文案一:
山-早高峰=放空山。
心里的失意减少了,
山里的诗意才会更多。
减去生活中的压力山大,
-150元租车去山上神游。
文案二:
周末-朝九晚五=森林浴。
风“减”去森林的刘海,
树和我都不由得深呼吸。
减去忙碌的事业心,
-150元租车去森林神游。
文案三:
千山万水-苦水=快乐源泉。
生活会变甜的,
只要我们减少倒苦水。
减去现实生活的苦水,
-150元租车去海边神游。
3.2.9 词语连连看式
在文案创作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是利用谐音梗完成文案,这是在创作时比较讨巧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在写作中很容易通过一个词,联想到它的同音词或近音词,然后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句文案。
这种思维方式,我称为词语连连看式。
长时间从事文案这一行业,很难为这样的文案动心。但是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还是可以借鉴和使用的。而且,很多经典作品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例如,我曾写过以下文案。
我喜欢,
不被大众喜欢。
我固执己见,
反对他人的偏见。
我走自己的路,
哪怕它是人迹罕至的路。
我爱世界,
但我要先爱自己。
爱自己,
要先——做自己。
#×××,做自己#
当你在文案创作中灵感阻塞的时候,不妨使用以上九种思维方式,从头到尾梳理一遍主题,从各个角度重新思考,最终解放自己停滞不前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