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抢救文案“修辞病”
可能大多数的文案人和我一样,写过很多“自嗨”式文案。
极致人生里的极致享受。
只有静,才能给人心静。
当星光闪耀时,我就是光。
…………
这些文案大多带有强烈的修辞意味,并且充斥着刻意雕琢的拙劣痕迹,我把它们的问题统称为“修辞病”。
具有“修辞病”的文案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你可以从各类电商平台、各个品牌网站中窥见端倪。在崇尚“ROI”“KPI”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在淘宝上搜索“美瞳”,竟然还是出现了大量产品雷同、文案“自嗨”、画面粗糙的页面,不禁让人感叹:简直遍地都是文案“修辞病”啊!
淘宝页面像一个“线上橱窗”,虽然很多企业花了很多钱优化竞价排名,但是最终都输给了文案。
从我对美瞳产品的搜索结果来看,很多文案让人心生疑惑:什么是“映射出你的魅力”?什么是“自然睛彩,每时每刻”?美瞳的卖点是这些吗?在这些文案之中,唯一让人觉得略胜一筹的文案竟然只有“源自日本”,至少这句文案告诉了我们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亮出了一个卖点。
同样的竞价排名、同样的流量购买,如果你的文案转化率更高一些,带来的销量可能就会呈指数级增长。可是大多数品牌的文案充斥着“修辞病”,品牌方还对此不以为意。
在日常的文案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反复修改的问题。然而修改的目的不是促成实际的产品转化,却只是提升原有文案的文学性、情绪感。例如,上文提及的“自然睛彩,每时每刻”,领导看过后认为还有提升空间,可能就将“每时每刻”改成了“美时美刻”。
我们常常陷入这种咬文嚼字的状态里,任由文案的“修辞病”恶化为“修辞癌”,最终“放弃治疗”。
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这种徒有华丽外表却没有任何影响力、行动力的文案,往往具有以下几种“修辞病”。
1.强行修饰
无论是对偶、排比、比喻、反复等任何一种修辞手法,总之得用一个,才显得文案有“格调”,如“静中取静”“热闹是热闹的反义词”“共创美好,同声相伴”等,说了好像没说一样。
2.流于形式
很多文案特别追求工整,必须用四字成语,必须用上下两句,必须用词汇量将受众“打倒”,如 “我心澎湃,动人心弦”“你的霸气外露,我的中‘汽’十足”等,总之心中有格律,容不得半点差错。
3.不痛不痒
还有些文案看起来很美,读起来也很顺,可就是无法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看完以后也记不起来,如“一个街区,缤纷一座城市”“时间成就经典,岁月铸造永恒”等。
这些文案各有各的精彩,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缺点:所指不明确,能指不感人,无法促使受众行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嗨”式文案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文案的“修辞病”呢?
4.8.1 “修辞病”的病理
“修辞病”其实是甲方与乙方“合谋”的结果。广告公司的一般作业流程是“甲方公司招标—代理公司比稿—执行项目—结案报告”。在这个流程中,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各家代理公司的比稿方案都很有创意,甲方公司“择优录取”了一家公司,然而执行项目的结果却常常令人大跌眼镜。
甲方公司埋怨乙方公司的执行能力太差,连比稿时的一半都不如。殊不知,所有项目的最终呈现都是甲方与乙方“合谋”的结果。如果双方严格执行比稿时的创意,只修改一些细节,那么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会产生很多优质的广告,诞生很多伟大的创意。
可惜在现实工作之中,更多的现象是双方互相推诿扯皮,把一件事情做得拖拖拉拉,最终的结果是不欢而散,文案的“修辞病”也由此而来。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真正的项目执行逻辑是:甲方公司的对接人员难以接受任何有风险的创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其个人的工作升迁,他要向领导请示,又怕挨骂,所以会选择一个最稳妥的方案。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乙方公司的客户部人员根本无法说服客户,只能任由客户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让创意部的工作人员陷入循环修改的工作之中。客户部总拿客户要求说事,创意部急着回复客户,按客户要求给了几版样稿,却没有一版是自己喜欢的。
创意部、客户部、甲方公司,三者之间你来我往,成了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最终卡在项目结束的时间节点上,推出了一个各方都不满意的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文案的“修辞病”便到处滋生。本来,你为一则广告语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洞察点,主打某一个消费场景,如“贵人来,金茅台”。但强势的客户说:“这句话太平淡了,意思我懂,但是没有传播力,你再想想。”你该怎么办?客户部搞不定客户,只能倒逼创意部,为了完成任务,后者只能搜肠刮肚,找了一句《将进酒》里的名句做背书,瞎编了一句“人生得意金茅台”,客户读了觉得有点儿意思,于是让你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润色。
这样,文案工作就陷入了对修辞的过度调整中。从一开始的需求,我们就走错了方向,文案的“修辞病”怎么可能不蔓延?难怪真正解决营销问题的机构一般不参与公司比稿,过度的消耗的确是一个特别大的原因。
4.8.2 “修辞病”的“临床症状”
文案“修辞病”就是过度使用修辞手法,导致文案别扭拗口的现象,百度公司前副总裁李靖将这种文案称为“自嗨”文案、“X型”文案、“月薪3000元”文案。其实,真正的文案创作者可以预判自己的文案效果,有时候写“自嗨”文案,实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对于文案“修辞病”,我含泪总结了以下“临床症状”,大家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1.“修辞病”为什么会滋长?因为谐音梗
“修辞病”的常见表现之一,就是大量使用谐音梗。谐音梗是写作文案的常用手法之一,可以迅速“解决”客户提出的“文案与品牌或产品关联度低”的问题。
例如,我们经常会遇到取名问题,有一些商店名称,如“顶头尚丝”“衫国演义”“郎菜女冒”等,确实不算太高明。
这些取名方法经常用于跟踪热点的情况,在大品牌的文案之中也很常见,如端午节的热点海报,很多互联网品牌用“粽”字谐音,包括“粽是××”“粽情××”“浓情粽意××”等。
放松个两三天,
再放“粽”个两三天。
粽子为什么要放两三天?放久了不怕坏掉吗?这些谐音梗,空洞无所指,内容又无聊,让人不得不“吐槽”。
但是,我并不是反对谐音梗,谐音梗用得好也会为文案加分。例如,在2020年“6·18”购物节时,天猫就用谐音梗写出了“生活,不‘燃’怎样”的文案,突出年轻人“燃”的生活态度,再配合一些画面,效果也不错。80后和90后的偶像发布会、粉丝团取名也经常使用谐音梗的方式,与偶像联系紧密又朗朗上口,比较有名的有两位,王菲的演唱会取名“菲比寻常”,周杰伦的演唱会取名“无与伦比”。
可见,生活中的谐音梗无处不在、有好有坏,我们可不能生搬硬套、随便乱用啊。
2.藏头诗真不错,读完之后真无语
谐音梗的“亲兄弟”就是藏头藏字,一不小心就把你搞得晕头转向,是“修辞病”的另一个“临床症状”。
很多品牌的社交文案用了四个成语,就是为了藏一个品牌名,多不容易啊!但是又有什么用呢?
不过,在我的工作之中,有时也会使用这种写作方式,惭愧惭愧!尤其是很多发布会、公司周年会等,客户要求必须在主题中露出品牌名或周年数字,所以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例如,我曾经帮一位朋友的公司写过一则粉丝答谢会展板的文案,为了突出品牌名“道地良品”,我写了一个“源聚道地,药溯良品”的文案,完全就是藏字。现在读来,简直是羞愧难当!还不如直接写一句“谢谢朋友”来得更真诚!但是我也知道,如果真的写成“谢谢朋友”,那么朋友肯定觉得我在敷衍她,因为她要的就是那种听起来与品牌名有点儿关联的“修辞病”文案。
3.什么方式都不行就用对偶和排比,反正读起来有气势
有时候,文案创作者有一种职业病,就是必须使用对偶和排比,看见两行字中的一行多一个字,马上想到的就是把它们补成长短相等的两行字。可能是因为我国的唐诗宋词、汉赋元曲往往以整齐对称为美,所以培养了我们这样的文字审美。
但是这种审美用到文案写作中,有时候真的有点腻、有点土、有点啰唆,如以下文案。
让温馨随身相伴,让真爱留在心底。
我们追求极致,我们追求完美。
一声声呼唤,一次次感动。
闪耀我心,闪亮登场。
…………
这样的文案,真的很容易写,但是也真的很无感。对偶和排比的运用本身没有错,但是应该有所指,而不是只强调形式的美感,却忽略了受众的接受能力。
4.空洞的修辞,令人更空洞
关于修辞,我还能找出很多毛病。但我并不是反对修辞,因为几乎所有的精彩文案都离不开修辞手法。我反对的是空洞的修辞。
大多数具有“修辞病”的文案并不是因为运用了修辞,而是因为表现出来的效果非常空洞。
也有把对偶和排比用得比较好的文案,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就是对偶,充满了浓郁的欢快气氛,而且关联了品牌的美好联想。
如果我们写“极致生活在××”就会很空洞,因为“极致”这个词本身就相当空泛,这样表现出来的文案就更加空泛了。所以“修辞病”的核心问题并不是修辞,而是搞清楚运用修辞表达的内容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和体验。
例如,“世界上有一种专门拆散亲子关系的怪物,叫作‘长大’”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我们在读后会有很深、很强的情感共鸣,并不会觉得空洞。真正空洞的比喻类似“你就像花儿一样美丽!”“花儿”是什么样子的?“你”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内容在文案中都没有交代,没有任何细节感,这就是“修辞病”。
有所指、有细节、有共鸣,这样的文案,是基本合格的文案;相反,无场景、无情绪、无感动,只能让人看到修辞手法的文案,就是有“修辞病”的文案。
4.8.3 “修辞病”的抢救手段及注意事项
文案有没有“修辞病”其实很好判断,语感正常的人基本上都能分清楚什么是“修辞病”,但仅仅能分清楚还不够,我们还要去除文案的“修辞病”。以下是我总结的两个比较基本、简单的方法。
1.像正常人一样正常说话,“说人话”、说真话
从严格意义上讲,文案不是写作,而是说话。正常人说话不会刻意运用修辞手法,不会一上来就对你说“你好像一棵伟岸的树啊”,或者“你的样子,就是生命馈赠的结果”,这不是有毛病嘛!
“说人话”,就是用一种平常人说话的方式说话。看过罗永浩直播的人,应该知道在他的第一张海报文案上只有四个大字:交个朋友。这就是正常说话、说大白话。“交个朋友”,简洁明快,也没有什么修辞手法,但是它回答了人们关于“罗永浩直播”的疑问,甚至拉近了他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这句文案暗含的是:我的直播是为了交朋友,所以销售的商品肯定物美价廉。
简简单单地说话,却让人记忆犹新。
说真话,也是一个去除“修辞病”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修辞病”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文案创作者惯用夸张和虚张声势的方式写文案,不习惯说真话,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很别扭。例如,在上文中提到的例子,我在淘宝上搜索“美瞳”,出现了一系列不真诚的文案。直到打开其中一款产品的文案,我发现有一句话很适合做封面文案,比“自然睛彩,每时每刻”听起来像真话多了。它是这样写的:为敏感眼量身打造。我认为,将这句话作为产品封面文案,比“自然精彩,每时每刻”的转化率会更高,因为它说了一句真话。
可见,文案只需要说句真话,也许就会脱颖而出。
2.换个特殊的角度说话,可能会柳暗花明
其实很多文案之所以有“修辞病”,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角度。有时候,文案仅仅正常说话确实不够精彩,客户会看不到文案的价值。所以我们需要对文案进行加工,可是一旦加工,文案往往又走了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不太一样的切入点。
例如,一提起弹钢琴,我们可能会想到那句著名的广告语“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仔细读一读,其实这句话就找到了一个新奇的角度。如果是“学钢琴的孩子会变好”“学钢琴的孩子会更优雅”等正向引导,可能没有很深刻的记忆点。但是利用“恐惧心理”和“害怕失去”的心理进行反向引导,会给受众更强烈的刺激。
所以,我们可以寻找不同的切入点为文案加分,这样会比运用蹩脚的修辞手法效果更好。还是“美瞳”的例子,与其让文案总是强调购买者自己的变化,不如换个想法,强调从其他人的角度看到的变化。这样,“自然睛彩,每时每刻”就可以改成“男人都会多看两眼的美瞳”,从异性的视角表现产品优势。这样既可以去除“修辞病”,又可以带来新鲜感。
4.8.4 总结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修辞病”很常见,但是它的转化效率很低,文案创作者应该警惕“修辞病”并“尽早治疗”。
一方面,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文案的效果,口语>书面语>咬文嚼字。文案不是写作,而是说话。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把商业信息转化为大白话说给受众,比“修辞病”文案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和青睐。
另一方面,产生“修辞病”的原因往往是视角太低。有些文案创作者只专注于手头的文案是否精彩,忘记了从企业营销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文案如何突出差异化、如何提升竞争力、能否帮助解决受众的需求疑虑等。
文案创作者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在平时通过训练强化营销思维和战略思考的能力,从而让自己的文案成为“战略武器”,服务于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