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行业价值链分析
了解了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途之后,就要分析和研究这个行业是如何运作的。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先不去看具体的产品样式和功能,而是研究这个行业的价值是如何“分赃”的。
确定了行业的发展阶段之后,接下来要进行行业价值链的分析,也称为“分赃分析”。有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事实上大多数行业都会存在各种类型的“中间商”,而且,这些中间商“赚取差价”是合情合理的,甚至提高了社会的总体效率。作为产品经理,绝不仅是产品设计师设计一个产品的样式、交互与功能,其更高级的职责在于,能够站在商业的角度思考行业的价值链,在价值接口上进行更高效的设计,这个设计的前提就在于对行业价值链的认知。
例如,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广告,而一条广告从企业需求到最终被你看见,要经历若干个中间环节。
广告主首先对接的是代理公司,代理公司会赚取广告预算的10%~15%,之后将广告需求提交到DSP(Demand-Side Platform广告需求方平台),DSP公司会赚取预算的10%~20%,之后广告经过Ad Network(广告联盟)或者ADX&SSP(供应方平台)进行管理发布(这个环节会赚取广告预算的20%~30%),最终广告会投放在媒体上,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朋友圈、今日头条上,媒体会拿走广告预算的30%~60%。尽管在这个体系中,部分头部媒体自建广告平台,逐步扩大自己的业务覆盖面,最高可以拿到80%的预算份额,如腾讯广点通、阿里妈妈等大的广告联盟和广告平台,依托自己的品牌和平台优势,扩大自己的业务面和分成比例,但总体的环节依然保持这样的状态。这是因为在社会化大分工的背景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社会效率最高的选择。下图所示展示了一条广告的发布到底经历了哪些环节。
如果广告主想投放一条短视频广告,广告主首先要向代理方提出需求,代理方在这里类似项目经理,因为营销的资源和方法是在不断变化的,代理方在这个环节上为企业保证了最大的容错性和灵活性,也会提供一定的垫资服务,并且,由于代理商接入的企业很多,使其与平台方、KOL等供应方合作商和企业相比,反而具备了更大的议价能力。大多数情况下,广告主没有“中间商”反而费用会更高。代理商拿到广告需求之后,就会交由营销服务商进行策划与制作,在完成策划后,寻求网红、KOL和MCN(网红机构)进行内容合作。而在营销服务商和网红的内容完成之后,都会在平台(例如抖音、快手等)投放,最终触达用户。因此,每个环节的“中间商”都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己最专业的工作,总体效率是高于企业自己完成所有工作的。
所以,我们在分析行业时,就要分析行业中的价值是如何分配的,任务、信息、用户、数据、现金是如何进行流转的,才能看到自己的产品可以在哪些环节介入,以及用何种方式介入。下页的两张图展现了移动营销和短视频营销的产业链图谱,可以看到在这两个行业的生态中都存在着若干个企业,它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并已经构成了共生的关系。了解了这样的结构就能让我们在思考产品时,明确自己产品和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和上下游的关系,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到处树立“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