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干预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社会交往

ASD儿童的核心表现是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是儿童被诊断为ASD的一个主要依据,自然也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社会交往障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表现和程度在不同的儿童并非完全相同,但这种障碍可能会伴随患者终生。

1. 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

(1)婴儿期:ASD婴儿并没有太多的异常行为,多表现为正常婴儿应该出现的行为没有按时出现或明显延迟出现。这类能力缺乏主要包括不看、不应、不语、不亲、不指及联合注意缺乏。

1)不看:婴儿常回避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即使与父母也缺乏持久的目光对视;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的人或物品。最终诊断为ASD的儿童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一半。

2)不应: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对他人呼唤他(她)的名字时缺少转头或咿呀应答等反应,常常听之不理或者看一眼后马上移开目光。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ASD表现之一,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ASD,也可较好地分辨ASD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

3)不语:多数ASD儿童不能像正常婴儿那样咿呀发声,存在语言延迟,家长关注最多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ASD诊断的必要条件,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要考虑ASD的可能性。

4)不亲: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见到陌生人不会害怕,对父母也不亲近,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不会对着亲人笑,常常缺乏对妈妈离开和归来应有的悲伤和喜悦,缺乏正常的依恋情感或出现延迟;不会用目光或动作跟随或寻找妈妈,很少出现正常婴儿常有的分离性焦虑。

5)不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不会用手指指向要去的地方,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如不会模仿父母做类似“躲猫猫”“逗逗飞”之类的动作;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6)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如将玩具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言语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语言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等。

7)共同注意缺乏:共同注意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两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是婴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1岁以内的正常婴儿已经具备共同注意能力,共同注意缺陷可能是ASD婴儿最早出现的障碍表现。ASD婴儿不会用手指指向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给他人看,他人指物体给他看也不看,较少用发声、啼哭等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2)幼儿期:ASD幼儿与正常幼儿的差别非常明显: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常不理;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无语言或仅有无具体指向性、无交流意义的发音或语言;对父母等主要抚养者常不产生依恋,对陌生人缺少应有的恐惧;到陌生环境常常乱跑,不听指令,不怕走丢;缺乏与同龄小朋友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不喜欢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总是自己独自玩耍,常常不会玩想象性游戏;交往方式和技巧也存在问题,即使在有许多儿童一起玩耍的环境中,也很快就会溜边;有需求时常常拉着他人的手到物品所在的地方,不会用手指指向物品;不会向父母展示或炫耀感兴趣的物品或喜欢吃的食物,完成一项活动时也不会看妈妈(目光参照);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不能体会他人的感受,不会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或快乐;不会寻求安慰,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

(3)学龄前期:此年龄段的普通儿童通常会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可以与小朋友建立伙伴关系,其社会交往能力有了飞跃性的进步。普通儿童的这种进步使最初发育差距没那么明显的ASD儿童表现出明显的差距。

1)喜欢一个人独自玩耍,不合群:多数ASD儿童对小朋友没有兴趣,明显缺乏与其他儿童交往的意愿;对周围的人和事不关心或缺乏兴趣,缺乏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恰当的反应。有的ASD儿童喜欢向小朋友群中凑,但多半是对小朋友手中的某种玩具或物品感兴趣,或对某位小朋友衣服上的小饰物感兴趣;也可能确实是对某位小朋友感兴趣,但这种兴趣非常简单,可能只是去搂抱一下这位小朋友,或者只是看看他(她),也可能只是碰碰小朋友,但出手没深没浅。

2)很难建立伙伴关系,难以建立友谊:ASD儿童通常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不知道如何去建立与维系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小朋友一下,就是揪小朋友一下,或突然过去用力搂住小朋友的脖子、挤压小朋友的脸,或者在小朋友的周围跑动、抢玩具,然后自己就走开,好像做这些不是为了找小朋友联系,而只是做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的内容和目的。ASD儿童常常采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喜欢,缺少互动式的社交行为。

3)不会寻求帮助:对自己能够拿到的物品会自己搬椅子爬上去取,并不寻求帮助。如果无论如何都拿不到,ASD儿童会抓着他人的手示意将他要够取的物品拿下来,多数时候眼睛也不会看着他人。

4)不会遵守规则:4~5岁的学龄前期儿童已经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则调控自己的行为。而同龄ASD儿童很难理解社会行为规则这种抽象的概念,更谈不上去遵守,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参加集体游戏或活动,在超市买东西时可能会直接打开包装吃起来,去卫生间时无论前面排了多长的队伍都会直接冲到最前面等。如果强行要求他遵守纪律或规则,常常会大声尖叫、大发脾气。

5)不会分享:很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兴趣、快乐或成就。有的儿童会指出一种或几种引起他们兴趣的特殊事物,但却不让他人来分享那种喜悦;很少分享别人的兴趣,不会向他人炫耀自己喜欢的物品。

(4)学龄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改善,ASD儿童对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然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他人主动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儿童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和技巧依然存在问题。他们常常自娱自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难学会和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ASD儿童区别于普通儿童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很少问父母问题,尤其是“为什么”之类的问题。

2. 社会交往障碍的类型 Lorna将ASD儿童各种各样的社交障碍表现合并成四种主要类型:孤独的群体、被动的群体、主动但怪异的群体及过分古板、不自然的群体。

(1)孤独的群体:这很可能是幼儿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交往障碍的类型,而且在这个阶段社交障碍表现得最明显。不寻找友谊,回避与别人接触,对别人的打招呼或问话不做反应等ASD儿童的典型社会交往障碍表现均会在此型儿童出现。此型儿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固定不变和刻板重复的兴趣上,多伴有重度智力障碍。

(2)被动的群体:是一种最不普遍的社会交往障碍形式。此型儿童不回避社会交往,能够接受社交性的亲近,但他们不会主动开始这种社会互动,缺乏正常儿童那种自然和直接感受到的社会技能,沟通和游戏行为显得生硬、刻板重复。与冷漠型的ASD儿童相比,此型儿童讲话多些,刻板重复动作少些,发育水平较高。此型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少,容易照管,愿意听从别人的安排。在过家家的游戏中此型儿童常常扮演一个乖宝宝;而当游戏改变时,此型儿童可能会被晾在一边,因为没有适合他的角色。

(3)主动但怪异的群体:此型儿童会主动接近别人,但接近的常常是家长、照料他的人而不是同龄人,对同龄儿童可能不予理睬或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接近他人的方式和特点有些怪异并且不适宜,会以一种奇特、单方面的形式提出需求,或者反复提到自己关切的事情,如重复问一些问题,谈话时集中于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不适宜地触摸交谈者,对别人的兴趣和感觉置之不顾,不善于察言观色,这种交谈方式往往难以维持和继续。

(4)古板、不自然的群体:古板、不自然的行为常常在青春期和成年之后才能看得到,出现在那些功能最高、语言水平良好的青年人和成人。他们的行为过分彬彬有礼、过分古板,如对家人彬彬有礼却态度冷漠,像对陌生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