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公文:打造写作技术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看见、看懂到看透:如何看出公文的“门道”

面对同一篇典范稿件,有人从中获取很多信息,挖掘出丰富意义,将文稿蕴含的价值最大化,而有人则不仅没有把握到“所以然”的深层规律,而且对表面的“其然”也缺乏充分理解,处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浅层认知。

面对典范公文,有人仅仅看见了,有人不仅看见,而且看懂了,但很少有人能看透。

所谓“看见”,只是视觉上接收到信息,或者在此基础上的浅层次理解。

所谓“看懂”,是指对文件内容有深层次把握,明确文件要求,甚至对文件中未有言及的内容也能“脑补”,能够联系工作实际灵活领会文件精神。

所谓“看透”,不只领会文件精神,而且能够探寻“这样写”的原因。从内容层面上,理解为什么如此确定务虚和务实两类内容;从表达层面上,理解为什么如此搭建全文框架,为什么在关键内容上采用特定表述方式。可以说,对文件“看透”的人,不仅看到“台前演出”,也能推测出“幕后排练”。

贯彻执行工作,只须看见、看懂,从事写作任务,还须看透。如何看出公文“门道”,达到“看透”境界,这是公文写作新手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保持“空杯”心态。

需要拟写公文的职场人士,一般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阅读与写作常用的记叙文、议论文没有太大问题,或多或少接触过公文,对公文规范有初步了解。这种情况导致许多人有意无意轻视公文写作知识。不是因为无知而无畏,反而是因为有所了解而忽视。

“空杯”心态要求暂时抛弃已经持有的关于公文的种种偏见和误解,以典范文本为最高圭臬,以谦逊敬畏的态度面对范文,对文本中与固有认知不同之处,认真求证,正本清源,努力纠正错误认知,重构公文知识体系。

第二,运用“细读”方法。

这里借鉴英美“新批评”文学理论提倡的“文本细读”方法。公文虽然指向外部具体工作事务,但毕竟是文字产品,是完整封闭的文本体系。细读方法要求将全部精力投放在文本之中,在词句语境中体会把握文辞意义。

语境是意义生成的环境,是制约文本的重要力量。文本是语境的互相“嵌套”,不同语言单位形成不同层级的语言环境,每个语言单位既存在于特定语境之中,又是构成语境的一部分。文本细读方法充分重视语境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将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每个段落放在不同层级的语境中,借助语境体察每个语言单位在多重维度之下使用之精妙。

文本细读对语境的分析,本质上是对拟稿人思维的体察。在微观语境中探寻、揣摩、体会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澄清文本的内在语言规律,借以倒推拟稿人的构思、用语的深意,追溯还原作者的原始思路。

运用这种方法研读范文,就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还要提出第二种表达方式,追问有无效果更好的表达方式。

第三,擅长归纳规律。

规律,是指反复出现的本质、必然、稳定的关系。

公文的规律性极其突出,很多规律形成模式,很多人称之为“套路”,更严谨的说法应该是规范。规律表现为规范,规范在公文写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公文规律体现在很多方面,比较典型的有:行文规则中发文机关和主送机关的关系、公文标题构成方式、开头导语基本模式、主体内容常规顺序、内容安排与发文主体的关联、不同表达方式表达习惯与内容的匹配等。

将多篇范文对比研读,从中发现规律。对于已经掌握的规律性认知,在读到新文稿时,有意识地去再次印证是否成立。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规律规范就会成为阅读者潜意识中的默认知识、默会技能、“肌肉记忆”,成为公文写作的“无声向导”。

对规律、规范掌握得比较透彻后就会发现,有的规律比较稳定,几乎从未被打破;有的规律会出现新变化,以新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被突破的规律隐藏着变革的可能,为公文创新提供了线索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