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平台型组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组织转型按下加速键

组织转型是大势所趋,这已经是商界当下无须争论的共识。但把趋势套到自己的企业,是否要做组织转型,这依然是个问题。

事实上,尽管在金字塔组织形成的大企业病中煎熬,但真正敢于选择组织转型的企业其实并不多。很多老板依然相信大企业病是企业规模扩大后的必然,并不足以致命。所以,即使他们看到了太多企业轰然倒下的恐怖故事,也会习惯于相信自己“命好”,在组织转型上继续保守。这种保守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消耗掉了企业的组织能力,让企业在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丢掉了大机会,躲不过大风险。

组织模式的进化像一个正在播放的视频,所有人都知道进度条会向前走,也知道终点的景象,但还得忍受被按下的“慢放键”。

但在当前,可能发生了两个巨大的变数。

一是政策规制导致行业红利消失。在过去若干年里,互联网经济浪潮带来了一波红利,造就了若干互联网巨头企业的神话,更为大量传统行业带来了外部利好。在这样的外部环境里,老板们的心思聚焦于经营上的取巧,而非组织上的创新。他们的保守情有可原,因为有了业绩的巨大增量,粗放的组织管理也问题不大。但是,国家对于互联网等行业的规制很快如约而至,在粗放发展期里以垄断等手段获得的红利,未必经得起推敲。如果要精耕细作,这些过惯了好日子的企业,就不得不走向组织转型,打造强大的组织能力。

二是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明确的主流价值导向。过去,组织创新的声音并不鲜见,但绝大多数老板向往的“组织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反智主义的“去管理化美梦”:形式上,是以上班不用打卡、不穿工作服、不要KPI等方式来主张创新;实质上,是花钱买员工的时间和体能,以“996”、大小周加班、海量会议等形式,回归到了最传统的金字塔组织。如此一来,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没办法以绩效产出来享受产业红利,而是逐渐“贱化”为低端生产要素,贫富差距必然会拉大。这种僵局下,企业走向组织转型,让员工在独立的领域贡献企业家才能,并获得类似创业者的激励,可能是一种对各方都有利的帕累托改进。

突然之间,时代已经为组织转型按下了“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