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红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精进循环

什么是精进循环

“精进循环”就是为你持续提供训练的动力,并帮助你构建一个可以自动调整训练方法的“系统”,一旦你进入了这个系统,你的训练热情就根本停不下来,你的“技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持续精进。

注:下面的内容,需要用到我在《认知红利》中第20章讲过的“系统性思维”,为了便于你理解后面的内容,我在这里先简述一下其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系统性思维”里有三种基本反馈:

1.正反馈:代表两个要素之间是正比例关系,A增强,B就增强,用箭头与“+”表示(见图2-5)。

图 2-5

2.负反馈:代表两个要素之间是反比例关系,A增强,B就减少,用箭头与“-”表示(见图2-6)。

图 2-6

3.延迟反馈:代表两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是即刻发生的,A发生一段时间之后,B才会有反应,在箭头中加入“//”表示(见图2-7)。

图 2-7

我们即将要搭建的“精进循环”就是由这些反馈搭建的。

“精进循环”,听着挺唬人的,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建立增强回路,持续提供动力

首先,我们要解决“不想练”的问题,一旦你在训练时出现“不想练”的情绪,就会无法专心,容易放弃。而没有足够的训练量,再好的训练方法也没用,这是技能提升的头号敌人。

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持续“想练”,练的时候又能保持“专注”呢?

能让我们专心投入做某件事的原因无非就两类。

第一,愉悦的事情。比如玩游戏,你玩开心了,爽了,似乎就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了,你会完全沉浸其中。

第二,恐惧的事情。比如你正在高考,你知道,如果失败,人生就此不同,你感到压力充斥全身,注意力就自然会高度集中。

这两种方式看上去都很有效,但“恐惧”带来的是压力,而压力一旦过量,很多人就容易崩溃,比如在考场急哭、晕倒。

另外,“恐惧”带来的专注力往往也是短暂的,如果恐惧感长期存在,那么它就会演变成另一种情绪,叫作“焦虑”,焦虑并不会令你更专注,而是让你变得更着急……

比如小锤,他要去做自媒体,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害怕”错过,所以他很想参与进去。但如果他本身并不喜欢写作,而想要的结果(赚钱)又无法快速实现,那么他在过程中就很难耐下性子专注磨炼自己的写作技能,提高内容的含金量,很可能会为了快速提高阅读量,退而求其次,在标题上下功夫,在诱导分享上下功夫,结果带来了阅读,却赢不来口碑,最终沦为标题党,等潮水退去,用户便会纷纷离开……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愉悦”这种情绪。

它能帮助我们既获得持久的专注力,又静下心,不急不躁,享受训练过程中的每一刻美好,让我们不断地“想做”这件事,这种状态就叫“乐此不疲”。

好,想得很美,可问题是,想让自己开心就能开心吗?

图2-8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

你知道的,训练这件事,特别是专业训练这件事,反反复复做一个动作,123123……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地重复,很枯燥的。

那你该如何让自己产生愉悦感呢?

给自己讲笑话吗?

愉悦的本质,是需求被满足。

根据马斯洛需求金字塔(见图2-8),我们可以将人的需求大致分为两大类。

1.较低层次的生存必须

其中包括“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比如你现在很饿,想吃东西,现在给你吃的,你就会满足、开心。

2.较高层次的社会认可

其中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社会认可的程度和范围)。比如你发了条朋友圈——“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并配上自拍照,结果竟然获得了200个点赞,并伴随一堆赞美之词,你就会欣喜若狂。

我们对动物的训练,通常就是用食物满足它的生存需求,让它对某个动作乐此不疲……

但对人显然不行,当生存的需求被满足之后,这类奖励的作用就会大幅降低,我们就会渴望“社会认可”这类更高级的需求,我们希望自己和自己做的事情被接受,被尊重,被赞扬……当这类需求被满足,你就会有满足感、幸福感以及成就感,这些愉悦的感觉,会激励你继续去做类似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能在训练中持续获得“社会认可”,你就会对“枯燥的训练”乐此不疲。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放入自我认可

在玩游戏的时候,你经常会被要求去做一些重复动作,比如不断地杀死同样的小怪,但你却不会因此觉得枯燥、厌烦,为什么?

因为,有经验值。

只要看到经验值在增加,你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就会持续不断地去打怪……

因此,在训练中你也要看到自己的成长,一旦“进步”能被看到,你就会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比如,你在练习演讲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录像,除了能发现自己演讲的问题,还能直观地看到水平的进步,让自己获得成就感。

再比如,你想提高自己的销售技巧,那么你可以统计自己过去三个月的成交率,然后训练一段时间,再做一次统计,把训练的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出来,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

这些方式,相当于给自己安了一个“经验条”。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给技能赋予一个使命[1],让训练看上去更有意义。

比如小锤,他想提高运营自媒体所需的写作能力,不是因为写得好,粉丝多了,将来可以割韭菜,而是他发现这个社会中某一群人真的需要自己的帮助:

很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销售,但学校里从来没有教过销售技巧,这个岗位的淘汰率又非常高,新人3个月内没做出业绩就得走人,而这对他们的就业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他们面临的压力特别大。所以,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销售技能是他们的刚需。

小锤正好有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他想承担这个“责任”去帮助他们,但是苦于写作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因此他急需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他有了这样的使命感,他就会觉得“提升写作技能”这件事充满意义,就愿意持续投入其中。

第二,放入他人认可

如果你做的这件事,能够经常获得别人的鼓励、点赞甚至是羡慕、崇拜,你的成就感就会爆棚,你会更爱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然后更卖力地去训练,以求在这个领域获得更多的认可。

比如有些人想通过做医疗美容来提升自己的颜值,但是第一次通常比较害怕,心想:没整好怎么办,有后遗症怎么办?一大堆顾虑。

但是一旦鼓起勇气做一次,可能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有些人甚至会“上瘾”,为什么?

因为“美容”让他得到了更多的赞美(社会认可),这些赞美让他更开心、更有成就感,而这又会加强他“再次美容”的意愿,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见图2-9),他就上瘾了。

图 2-9

你可以看到,“他人的认可”竟然可以让一个人“爱”上自己原本“害怕”做的事情,这是多么强大的一股力量!

那你该如何将这股力量化为己有,持续给自己提供训练的热情呢?

首先,你可以“安排”一些特定的人来帮助自己。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地鼓励你、激励你,比如教练、你的爱人,或者某个亲友。

别看只是一句句简单的鼓励,它将持续给你注入自信与激情,激发你的潜力,比如电影《面对巨人》中有个“死亡爬行训练”的片段,队员平时训练的目标是爬行10码[2],但是队长布洛克在教练持续的鼓励下,爆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能,竟然爬完了全场(110码[3])。

其次,你可以把训练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公开发布,以寻求更广泛的赞誉。

比如电影《神秘巨星》中的尹希娅,她把自己蒙着脸唱歌的视频发到网上,却意外地获得千万人如潮水般的点赞,这股来自他人认可的力量,激励她不管经历多大的困难都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另外,你还可以不断地向水平接近的人发起挑战,并战胜他们,以此来获得成就感。

如果对手水平太低,赢了就没意思;水平太高,自己总是输,又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所以,你要多找水平接近的人去切磋,这样比较容易积累成就感,建立信心。你想要获得大成功,就需要先积累足够多的小成功,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增强回路成型,持续为你提供动力

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一个增强回路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见图2-10)。

图 2-10

·技能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认可;

·这份社会认可,让你感到愉悦;

·愉悦感会让你更专心、更想练这个技能,从而增加了有效训练量;

·更多的有效训练量,又会进一步提升你的技能水平……

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增强回路,它将为你持续提供训练的动力,你的技能水平也会在这个循环中不断提高。

第二步:建立调节回路,开启刻意练习

有了增强回路,你就会在这件事情上乐此不疲,一不小心,就能完成一万小时的积累。

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就是如果训练的方法不对,就容易把自己练废,错误的动作练再多时间也没用。

而且,如果训练方法不对,技能水平无法提升,就不能带来新的社会认可,上面的增强回路也会停止。

怎么办?

你需要开启一个“调节回路[4]”,让自己的训练进入一种叫作“刻意练习”的模式来不断修正自己的训练动作。

什么是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简单来说,就是“有目的”地去训练一些动作,然后通过“反馈”不断修正训练方式的一套训练方法。

图 2-11

这也是目前被证明最有效的训练方法,由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5]一书中提出,这本书很多人估计已经看过,在这里,我将从“系统性思维”这个角度,带你重新认识一下这套训练方法,你会发现,它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调节回路”。

刻意练习的调节回路如图2-11所示。

·当前“技能水平”和“目标”的“差距”,决定了下一步的训练“方法”;

·该训练“方法”的实施,增加了“有效训练量”,从而提高了你的“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的提高,缩短了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这个新的“差距”,又开启了一个新训练“方法”的实施……

·系统不断运转,直至目标达成。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刻意练习”,只要你身处在这个调节回路中,你的训练方法就会被不断地修正,然后随着目标不断提升,又不断被达成,你的技能水平就能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提高。

那你该如何搭建一个刻意练习的调节回路呢?

第一,确定训练目标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训练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落在“学习区”上的。

什么意思?

学习区,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诺埃尔·蒂奇(Noel Tichy)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说人对外界的感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见图2-12)。

舒适区:这里的事情对你来说很容易,比如骑自行车,当你学会后,你不用刻意控制身体的平衡,也能轻松完成骑行。如果你的训练目标是落在舒适区内的,那就没什么训练的意义,重复多少次,你的技能也不会提升,在这里是“白练”……

恐慌区:这里的事情对你来说又太难了,比如让你直接在一根钢丝上骑自行车,你可能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如果你的训练目标是落在恐慌区里的,那你可能根本就不愿意去练,或者尝试了几次,感觉差距太大而放弃了,在这里,你是在“瞎练”……

学习区:这里的事情正好介于前两者之间,比如让你“单手骑车”,这个技能目前你还不会,但又不至于做不到,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短期内是能掌握的。如果你的训练目标是落在学习区内的,那这项训练对你来说就刚刚好,你是可以通过训练把这项新技能学会的,而所谓的“刻意练习”就只能发生在这个区域里。

图 2-12

因此,你在制定训练目标的时候,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来衡量它的高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不行,必须刚好落在学习区内。

第二,根据反馈,找到差距

刻意练习的第二个关键点,是要有持续的反馈,就是你得知道自己做的这个训练动作,是对的还是错的?离目标的“差距”在哪?

比如,通过描红来练字,你知道正确的标准是什么(红字),你也知道自己的现状是怎么样的(你写的黑字),你能立刻看见两者之间的“差距”(描红帖上红黑字不一致的地方),这样你就知道下一次写的时候该怎么改善了。

这个“描红帖”就是反馈的工具,没有它你就看不见“差距”,你也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改善。

因此,你在训练的时候,也要找到一个像“描红帖”一样的“反馈工具”来帮助自己修正训练动作。

反馈工具一共有三种。

1.镜子

借助一个外在的工具,如实反映你的表现,让你自己看见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比如刚才说的“描红帖”就是一种镜子式的反馈工具,常用的方式还有录音、录像、放置镜子等。

这种反馈工具适用于看了镜子后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你知道正确的标准是什么,你也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改善。

比如弹钢琴,弹的当下你自己可能听不出好坏,但你可以把弹奏的曲子录下来,然后听回放,你就能发现错误,再对错误点进行强化练习,你就能在下一次练习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但如果你训练的是写作技能,这种反馈方式可能就不太奏效了。

你写完一篇文章,自己看感觉还挺满意,看看其他作者,觉得水平也差不多,但是发表后,读者的反馈却差很多,你看不出自己的问题在哪,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改善,怎么办?

针对这类自己找不到评判标准的技能,你需要使用第二种反馈工具……

2.教练

教练在这里的作用有两个。

首先,他充当了一个“镜子”的角色,不过这个“镜子”更高级,类似于X光扫描,他能用“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知识”看见你自己看不见的问题,比如刚才说的写作技能,你可能看到自己的遣词造句很优美,语言风格很幽默,就感觉这是篇好文章了,但教练能看到你的文章结构不合理,没有运用“峰终定律”等。

其次,教练还充当了“向导”的角色,他不仅可以给你反馈错误,还能给你指条明路,针对你当前的问题,找到下一步最适合的训练项目。

但是,当你的基本功已经练得深厚有力,套路已经练得炉火纯青,已然成为一名专业选手,教练的X光都无法轻易看出你的问题了,怎么办?

这时,你需要用第三种反馈工具……

3.对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你已经找不到自己的缺点了,那就主动去找更厉害的高手过招,然后从过招后的复盘总结中寻找自己的差距。围棋选手技能水平的提升速度,很多时候就取决于陪练的水平。

第三,根据差距,调整训练方法

有了这三个反馈工具(见图2-13),你就能看见自己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下一步,你就该基于这个差距,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方法。

图 2-13

那么,有哪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呢?

这时,你可以拿出我们前面提到的“技能分层图”(见图2-14),根据“差距”找到对应的技能层次,然后开始有针对性的训练。

图 2-14

如果你目前是个小白,想快速入门,那就进入表现层,掌握必要的知识,通过模仿开始学习;

如果你目前是个菜鸟,想迅速成为高手,那就在代码层,苦练基本功;

如果你已经是个业余高手,基本功很扎实,现在想更进一步成为专业选手,在竞赛中拥有竞争力,那么你就需要在应用层,反复练习各种技战术套路;

如果你已经是个专业选手,基本功很扎实,技战术套路也很熟练,但你并不满足于此,你想成为这个领域里塔尖上的人物,那么除了在代码层、应用层继续强化之外,你还得进入硬件层,对自己某些薄弱的硬件做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给自己的硬件升个级。

当然,这里我只是很粗略地划分了训练的类别,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你需要把训练的项目切分得足够细(见图2-15),比如你想提升硬件层身体素质里的核心力量,那么你可以选择“平板支撑”这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60秒为一组,每天三组,持续1个月……

图 2-15

进入精进循环

当开启了增强回路,你就拥有了热情,训练时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你会一直在这里乐此不疲,一不小心就练上一万个小时;

当开启了调节回路,你就进入了刻意练习模式,训练的项目将始终落在学习区内,并通过各种反馈工具,不断修正自己的训练动作,技能水平将会快速提升;

而你,如果同时开启了这两条回路,就进入了“精进循环”(见图2-16)。

图 2-16

增强回路变身为“动力环”,持续为你提供动力;

调节回路变身为“能力环”,持续让你精进能力。

循环不停,精进不止。

一旦你进入了这个“环”,你就能精通任何技能!

[1] 使命,指的是某个重大的任务和责任,通常这个任务是“利他”的。

[2] 相当于9.14米。

[3] 相当于100.58米。

[4] 调节回路,是让系统趋向稳定或者达成某个目标的一种系统结构,具体请看《认知红利》的第20章。

[5] 本书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