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狼性与防狼三十六策——《儿童性侵预防教育读本》导读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德)尼采
虽然大多数人只是在动物园里远远瞅得一眼,狼及狼的传说却如同幽灵,流传江湖久矣。
尽管不乏早期游牧民族由原始崇拜而来的狼图腾,但总的来说中外文化对狼却多是不屑一顾的。比如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其中关于狼的文章实则有三,各自成篇,分别从不同侧面生动地刻画出了狼的贪婪、狡诈及冷酷;当然,亦少不了恶狼虽狡猾最终却打不过好猎人的俗套。在基督教文化中,羔羊宅心仁厚,而以羊为食的狼则以其贪婪遂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小红帽》等童话故事便是狼永世不得翻身的儿童版注脚。
对于狼之外形,《说文》有如此这般描述,“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乍一看,狼之外貌颇为阴险。只是常识一再提醒和告诫我们,除了无药可救的颜值控外,以貌取“狼”显然并非是认清狼世界的不二武器。
狼的诸多本能性反应,被世人融合掺入世间美丑与丛林法则,而被赋予贪婪、狡诈及冷酷等如此之多文化上的“寒意”。与告子“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的暧昧稍有不同,《淮南子》直接鞭挞“狼戾不可止”,一下子便把狼性与人性作了立场分明的根本切割。如果说告子还在羞羞答答地回避人性美丑善恶的区分度,《淮南子》则明确了狼性的暴敛。在我们这样一个世代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因给农业、农民和农村等“三农”问题带来了直接冲击,狼显然不太可能成为与熊猫相提并论的国宝级宠物。尤其是当狼的近支被先人驯化为家狗后,关于狼的传说往往是负面超过了正面。诸多成语可以为证,如狼奔兔脱、狼狈周章、狼心狗行、声名狼藉、豺狼当道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除了直入眼帘的贪婪、狡诈、冷酷以及隐藏其后的狼性之险恶,狼其实亦不乏坚韧、隐忍及忠诚等褒面象征意义。正是狼性这种看似背道而驰的两面化,促使我们对其客观认识既要有本质性的理解,亦要有与时俱进的灵活。
如今见过动物世界中真实的狼的人不多,但现实人类社会中披着羊皮的恶狼却倒是并不鲜见。大灰狼与小白兔的经典故事,中西通杀,一向是步入童年期的常备教材。即便不同版本之间具体情节有所差异,亦不过是其加强版的延伸与扩展罢了。
现实中对狼性的洞穿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简单,在形形色色的神话与童话故事背后,“儿童性侵”已然成为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的现象,近年来此类案件更是呈现持续高发的态势。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4年发布的一项报告,约12亿女孩到20岁时,大约十分之一曾被强奸或惨遭性侵。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亦显示,全球儿童性侵平均比率高达12.7%。在中国,女童保护基金2016年报告指出,仅内地媒体报道过的便有340起性侵儿童案,而这不过是被披露的冰山一角而已。在这些已被曝光的案件中,许多被害情节都令人闻后一阵阵心悸不已。
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撰写了《性侵犯的历史》一书,他从历史的侧面回顾了性侵及其反制的衍化。其文风颇为平实,但于其字里行间却隐约可见被性侵者的无辜、痛苦与诉求。时至今日,儿童性骚扰及性侵形态日趋多样性与隐秘性,作案手法多样化与诱骗化,一如弥散开来的雾霾,对儿童生理及心理上的创伤都是极大而长期的,甚至影响到其后人格的发展与健全。网络约会、服食迷药、援助交际,这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舶来品却早已登陆上岸,灰暗与压抑危害净土上的儿童。
众人皆想为儿童撑起更多的保护伞,但除了坚持面对儿童性侵零容忍的立场之外,性侵预防教育的开展更是刻不容缓。作为捕猎者的性犯罪人,尽管被标注上“色狼”或“痴汉”的标签,但现实中并不一定总是以脸谱化的狂吠乱吼相貌示人。很多时候,性侵往往是以沁人迷惑的伪善以及并不强烈的小恶交相显现出来,本来面貌却被有意无意遮挡起来。
老子曾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从预防角度来说,并不适宜将儿童简单化地视为被动的弱者,而更应强调和强化其对可能性侵的能动化解与反制。儿童性侵预防并不是踽踽独行,家庭、学校及社会均有责任予以支持。在进一步强化家长监护、学校看护和社会帮护的同时,广接地气的性侵预防教育是增强未成年人自护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2007年2月,教育部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将了解应对性侵害的一般方法列入小学四至六年级“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重点教育模块。而在2008年12月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教育部进而规定分年级对未成年人实施有针对的性及性安全教育。这两部极为重要的教育指导纲要将性侵预防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安全重中之重,如危处起笔,十分及时。
身处生长发育和心理敏感的成长阶段,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既经历着我们曾经相似的心智过往,却又因科技与社会家庭生活的迅猛变化而存在着不可小觑的差异。加之狼性两面化的表象,性侵者不一定总是在第一时间被识破。在欢呼防狼喷雾、无人机等防狼自保硬器不断更新时,更应充分清楚地了解性、性侵、性侵预防与狼性的关联。因而在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须认真而全面地把握时下未成年人认知特点,注重和提升儿童性侵预防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而非过于抽象与空洞的简单说教。
未成年人性侵预防教育之中,首要的便是普及性知识,切不可如以往那般羞羞答答、含糊其词,而是要从心智安全、生殖安全及性安全方面进行高度统一和理解,并一以贯之。在深入了解身体隐私部位及常见性侵形式与危害后,性侵预防教育重点应更多在于实战性的反制,这有赖于对发生于家庭与校园等地域传统性侵的知晓,亦包括对网络空间等新型性侵的了解。预防儿童性侵,只是反制还是不全面的。狼性交叉相错,对于误入歧途或半推半就等带有较大迷惑性的性侵方式,未成年人更需要睁大眼睛,不要被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哪怕是一个眼神或一句言辞。看穿狼性情意抒发下掩盖的狡诈,继而采取相应正确且安全的技巧来预防性侵,这远比事后捶胸顿足后悔来得有效。
防狼之术,重在教育,胜在预防,犹如蒲松龄借被狼所胁迫之屠夫所言,纵然“狼亦黠矣”,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张鸿巍
中国犯罪学学会副秘书长
美国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刑事司法学博士
暨南大学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教授、珠海特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