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照明中常用的反射器
照明系统中的反射器俗称灯罩或反射罩,其作用一般有两点:①获得所需照明效果,近处光照强度大而均匀,但远处效果不好;②在相同配光的前提下,增加外形美观。
反射器设计基础理论:将反射器上任意点(角度θ)接收的光源光线反射到与轴线成希望夹角α的方向上,换言之,要注定反射器上各区域将光线投射到什么方位,这是设计的第一步。为此,需要以下数据:
1)光束分布(配光):用出射光线光强该光线与轴线夹角α表示,采用函数式或曲线图都可以。
2)光源发出光线的光分布(光强分布):采用从它发出的各条光线与轴线夹角θ表示,常用曲线表示,在近似的计算中光源的配光常用余弦分布。
3)从要求的光束分布的总光通,考虑光源与反射器之间的结构限制等因素确定光源的功率。
计算中遵循光通量的守恒。具体细节如下:
1)对从光源射向四周空间的光线,要选择合适的角度间隔进行划分,如图2-13所示。
2)计算在光源光分布和出射光束光分布中各个角度间隔内的立体角。
3)采用“光通增量=光强×立体角增量”的公式计算各间隔内的光通量,其中光强由光源光分布和出射光束光分布中提供,往往取间隔角度的中值角上的值。
4)找出光源能提供的光通量和光束中需要的光通量的差值,得到折换系数,统一二者的差异。
5)找出光源在某个θ角间隔内能提供的光通量正好和光束在某个α角间隔内需要光通量相一致的对应关系,即某个θ角内的光线射到某个α角中去的θ-α关系。
图2-13 角度间隔划分
根据θ-α的关系,求出反射器曲面形状,这是计算反射器的第二步。其中包括:
1)用公式计算光源光线间隔角度中反射面与轴线夹角β。
2)列表写出光源光线间隔角度θ和β角的正切值。
3)以光源置放点为原点,光轴(对称轴)为x轴,写出从光源发出的各光线间隔角度上光线的方程为y=tanθx。
4)设反射器起始于第一点的坐标是x0y0,它的斜率为tanβ0,则反射器上第一段的折线方程为y-y0=(x-x0)tanβ。
5)计算该线段与下一个光线间隔角度的交点x1y1,即解下述方程组:
6)重复过程5),计算下一个点,不同的是将x1y1的值作为x0,y0来处理,β0与tanθ另取新的值。
7)完成上述全过程就可得到—个需要的反射器曲线。
(一)二次曲线反射器
二次曲线包括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
从圆锥曲线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圆锥曲线的反射后,得到的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曲线的另一个焦点(抛物线的另一个焦点可看为无穷远点)。
1)圆面的光学反射特性:从圆心发出的光线,经圆球表面反射后,仍汇聚于圆心。
2)椭圆面的光学反射特性:从椭圆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椭圆表面反射后,汇聚于另一个焦点。
3)抛物面的光学反射特性:从抛物面焦点发出的光线,经抛物面反射后,形成平行光。
4)双曲面的光学反射特性:从双曲面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双曲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于双曲面另一个焦点。
当光源偏离抛物面、椭圆面、双曲面焦点时,光线经反射后,光束发散和汇聚情况发生变化。
利用二次曲面反射器的性质,可以实现光线的收集和角度控制,完成光学设计要求不高的一些照明光学设计需求。
(二)其他反射器设计
简单二次曲面反射器很难满足越来越高的照明光学设计要求,例如,轨道灯、射灯反射器设计,既要求照度均匀,又要求外形尺寸、轮廓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方便实现同一系列灯具,发光角度的改变,比如16°~40°的变化,此种设计要求可采用如图2-14所示的鳞甲反射器方案。
图2-14 鳞甲反射器方案
又如,车灯尾灯的设计,需要形成横向、纵向不同的发光角度,可采用自由曲面反射器实现;车灯前照灯的设计,需要形成非对称的光型要求,也可以采用自由曲面反射器实现。此类反射器的设计较复杂,在后续内容中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