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我的爱:我和我的家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赫哲族学校

赫哲族渔村有居民104户,一共252人,全村没有耕地,村民以捕鱼业和旅游业为生。渔村坐落在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华夏东极”“中国大马哈鱼之乡”——抚远,紧邻世界上唯一的内陆界岛黑瞎子岛,靠近中国最大的低地高寒湿地——三江湿地。在宁静的乌苏里江畔,一排排新式小洋房掩映在鲜花绿树丛中,整洁美丽,这是个散发着神秘气息的赫哲族渔村。过去,每户村民住在不足50平方米的小草房和地窨子里,如今昔日偏僻荒芜的小渔村已变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赫哲族风情渔村。

舒家兄妹就读于赫哲族学校,哥哥舒梨柱上五年级,妹妹舒梨花上三年级。舒爸爸是渔民,舒妈妈除了照顾家庭生活,还擅长做鱼皮画,并开了一个鱼皮画礼品店,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舒家是赫哲族渔村里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每天沐浴着第一缕阳光,与乌苏里江相伴,过着平淡而恬静的生活。

梨柱和梨花蹦蹦跳跳地向学校走去,学校很近,几分钟就到了,一路上,他们会经过三十几户人家,他们喊着小伙伴一起去上学,等到了学校,已经凑成一支队伍了。

赫哲族学校里全部是赫哲族孩子,九年一贯制,现有五十三名学生。学校将传承发扬赫哲族文化列为特色办学项目。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仅有五千多人。民族语言为赫哲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历史上以伊玛堪这种口头说唱形式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其中能够掌握自己民族语言的人已经很少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已经迫在眉睫,所以赫哲族孩子担负起了学习民族语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现在,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要上民族语言课、文体课,每周由赫哲族老师教授学生民族语言,学习赫哲族传统艺术、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此外,每周还进行两次体育课,学习从赫哲族祖先劳动中演化而来的顶杠、鱼王角力等传统体育项目。

此时,三年级的学生正在上美术课,内容是学做鱼皮画。受妈妈的影响,梨花早就会做鱼皮画了,她对鱼皮画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美术老师关老师正在介绍鱼皮画:

“鱼皮画是赫哲族特有的艺术品,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鱼皮有一种自然的美,具有天然的鱼鳞花纹,多种多样,凹凸不平。鱼皮画收藏几十年不会变质,是艺术收藏的珍品。2006年5月,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学们都为本民族的鱼皮画艺术而骄傲,虽然大家对鱼皮画并不陌生,可学会此门技艺并不容易。关老师指导同学们一起做鱼皮画太阳花,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完成了鱼皮画,而梨花做得最为精美。关老师对梨花的太阳花赞不绝口:

“梨花,你做得太好了,应该不是第一次做鱼皮画吧。”

“老师,我已经做过很多鱼皮画了,我特别喜爱鱼皮画,最近我正在做一幅大型鱼皮画,已经做了好几天了。”梨花回答。

“哦?我可以去看看你的作品吗?”关老师问。

“欢迎老师,正好请您指导指导。”梨花高兴地说。

一放学,关老师就到梨花家去看她的鱼皮画作品。梨花的书桌上摆着未完成的鱼皮画,上面有渔船、渔民、太阳和小鸟。

“真不错,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呀?”关老师问。

“叫《乌苏里江的故事》。老师,我想通过鱼皮画表达我对乌苏里江的热爱。”梨花说。

“这个名字真好!是呀,我们的家乡太美了,我已经从你这幅还没完成的画看到了动人的故事。”关老师称赞道。

“老师,现在我的创作遇到了困难,您觉得还应该添加什么内容?”梨花请教道。

“你可以在远处添加山脉,更加衬托江水的秀美,乌苏里江是没有被污染的河流,她养育了我们赫哲族人,培育了赫哲族文化。梨花,我真高兴你这么喜爱鱼皮画,以后一定能成为传承和发扬赫哲族文化的人才。”关老师有些激动地说。多年来她一直为传承本民族文化不懈地努力,梨花这样的学生使她异常欣喜,她决心好好培养梨花。

梨花听完老师的话,眼睛顿时亮了,她喜悦得要跳起来了:

“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要加上山脉,这周就完成这幅鱼皮画!”

梨花已经迫不及待了,她坐在心爱的画前,马上动手制作。她十分投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仿佛走进了鱼皮画中,走进了《乌苏里江的故事》……梨花稚气的小脸上洋溢着执着、韧性和热爱的光泽,多像那初升的第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