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评L.德·塞纳维尔[1]的《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2]

“这是哲理诗。”

“哲理诗是什么?”

“埃德加·基奈[3]是什么?”

“哲学家?”

“唔!唔!”

“诗人?”

“噢!噢!”

“不过,埃德加·基奈确是一位有才能的人。”

“德·塞纳维尔先生也是。”

“请解释。”

“我正等着哪。当一位画家心想:‘我要画一幅大有诗意的画!啊!诗意!!……’他画出来的却是一幅冷冰冰的画,作品的意图虽然一目了然,却损害了作品,例如《幸福梦》或《浮士德与玛甘泪》。”

“不过,帕波蒂[4]和阿里·舍佛[5]两位先生并非无能之辈。”

“可一幅画的诗意是应该由观赏者产生的呀。”

“如同一首诗的哲理应该由读者产生一样。”

“您说得对,正是如此。”

“那么,诗意难道不是一种哲理的东西吗?”

“可怜的读者,你们可上钩了,人家是把你们放在一个斜坡上了啊!”

“诗在本质上是哲理,但是由于诗首先是宿命的,所以它之为哲理并非有意为之。”

“这样说来,哲理诗是一种虚假的种类啰?”

“是的。”

“那为什么还要谈论塞纳维尔先生?”

“因为他还有某种长处。我们谈论他的书,就像谈论一出有某些佳句的悲剧。”

“说到底,他选择得好,就是说,他选择了最丰富、最广阔的题材,最广阔的界限,所有抗议的主题中最广阔的主题。”

“《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

“人类反抗幽灵!发明者被放逐!理性和自由高喊正义!”

“诗人相信它们将获得正义。”

“您看:

“故事发生在高加索,黑夜将尽的时候。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秃鹫的注视下唱出了他的怨恨,召唤苦难的人类迎接即将到来的自由的光辉。”

“合唱队——”

“那是人类。”

“向普罗米修斯诉说他那苦难的历史:

“首先是远古的野蛮崇拜,得尔福[6]的神谕,哲人的空洞的慰藉,伊壁鸠鲁[7]的鸦片和阿片酊,颓废时代的规模巨大的狂欢,最后,是用羔羊的血来赎罪。

然而神佑的象征,

在它照亮的天空,

射出最后的火焰。

“普罗米修斯继续抗议,继续预言新的生活。和谐女神,最美的一位缪斯,来安慰他,并让天之精灵、生命之精灵、地之精灵流星之精灵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们用一种相当空泛的方式向他讲述大自然的神秘和奥妙。普罗米修斯宣称他是天地的主宰。

诸神已死,因为霹雳在我手中。

“这就意味着,富兰克林[8]推翻了朱庇特[9]

“伊娥[10],也就是玛德莱娜或抹大拉的马利亚[11],即爱情,也来和普罗米修斯高谈阔论。他对她解释为什么她的爱情和祈祷只不过是纯粹的享乐主义,只不过是吝啬的、没有结果的事业:

你在祈祷中跪破了膝盖之时,

并没有看见大地之子的痛苦!

世界将要毁灭,你却还在祷告。

“突然,一支神秘的箭射穿了秃鹫。赫拉克勒斯[12]出现了,力量解放了人类的理性。”

“这是号召造反,激起恶的情欲!”

“和谐女神命令旧时的启示者玛努[13]、琐罗亚斯德[14]、荷马和耶稣基督来向宇宙的新主宰致敬;他们分别陈述各自的理论,赫拉克勒斯和普罗米修斯轮流向他们说明无论什么神祇,其思考都不如人,即社会主义者所说的人类。结果,耶稣基督本人退入永存的黑夜,从此人类只需歌颂完全建立在科学和力量之上的新制度了。”

“总之,这是无神论。”

“这很好,如果这是愉快的、可爱的、吸引人的、富有营养的,我们别无他求,只有点头称是。”

“然而远非如此;德·塞纳维尔先生回避了自然崇拜,这是狄德罗[15]和霍尔巴赫[16]的伟大宗教,无神论的独特光彩。”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既然哲理诗不值得《百科全书》列为条目,也不值得德佐吉埃[17]写一首歌曲,那它还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句话:哲理诗人需要朱庇特。诗的开头,朱庇特代表着某些主题;诗的结尾,朱庇特就被废黜。”

“原来诗人是不相信朱庇特的呀!”

“所以,伟大的诗本质上是愚蠢的,因为它相信,这正是它的光荣和力量所在。”

“务必不要混淆理性的幻影和想象的幻影,前者是方程式,后者是存在的东西和回忆。”

“《浮士德》的第一部是卓越的,第二部则是低劣的。”

“还有,德·塞纳维尔先生的形式也嫌含糊和不稳定;他不会运用富有色彩的韵脚,这是照亮思想之路的明灯;他也不知道某些词经过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什么效果。”

“不过,德·塞纳维尔先生毕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理性的信念和现代的骄傲使他在作品的某些方面达到相当的高度,但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他所采取的体裁的损害。”

“一些高贵的、雄伟的诗句证明,如果德·塞纳维尔先生肯就问题的泛神论和自然主义方面加以发挥,他本来可以取得极好的效果,他的才能也会发出使人更易于接受的光辉。”


[1] 塞纳维尔(L.de Senneville,1822—1909),本名路易·梅纳尔(Louis Ménard),法国学者、作家。

[2] 本文首次发表于《海盗—撒旦》杂志(1846年2月3日)。

[3] 埃德加·基奈(Edgar Quinet,1803—1875),法国史学家。

[4] 帕波蒂(Dominique Papety,1815—1849),法国画家。

[5] 阿里·舍佛(Ary Sheffer,1795—1858),法国画家。

[6] 得尔福,希腊古城,位于巴拿斯山西南坡上,公元前七世纪建有阿波罗神庙。

[7] 伊壁鸠鲁(Epicure,公元前341—前2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

[8]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科学家,发明了避雷针。

[9] 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主神,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10] 伊娥是希腊神话中天后赫拉的首席女祭司,为宙斯所爱,赫拉出于嫉妒把她变作小牛,后在埃及恢复人形。

[11] 玛德莱娜即《圣经》传说中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原系一堕落女子,后真心悔过,成为圣徒。这里用来泛指风流女子。

[12] 赫拉克勒斯,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英雄。

[13] 玛努,古代印度的宗教立法者。

[14] 琐罗亚斯德,公元六世纪伊朗的预言家,又称查拉图斯特拉。

[15]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16] 霍尔巴赫(Paul-Henri Holbach,1723—1789),法国启蒙思想家。

[17] 德佐吉埃(Marc-Antoine Désaugiers,1772—1827),法国著名歌谣作家。